诤苏 12 再发别友诗 子去亦宜然​

诤苏 12 再发别友诗 子去亦宜然


大约在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时任翰林学士,登州曾出了一起故意伤害案,妻子失手打伤丈夫之后投案自首。

当时,登州太守许遵认为这女子的认罪态度很好,请求减刑。

因为量刑的问题,王安石和同为翰林学士的司马光起了争执。

诤苏 12 再发别友诗 子去亦宜然​

司马光认为,妻子伤夫是有悖伦常,其罪不可轻。这个观点获得了当时几位宰相的支持,大理寺的三位官员以法律角度分析,也觉得量刑不宜过轻。

结果王安石和一众士大夫争执不休,相持不下。

过了不多久,王安石终于得势,当上了参政,名义上是副宰相,实际上因为得了皇帝的信赖,所以大权独揽,直接以权压人,催促结案,并将那些和他意见相左的官员全都贬谪外放,其中就包括大理寺官员蔡冠卿。

苏轼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欣赏蔡冠卿不畏强权的风骨。

熙宁二年(1069),汴京已是新党天下,旧党同僚纷纷外放,或遭贬谪。

饯别宴会上,苏轼专为蔡冠卿题诗:

送蔡冠卿知饶州

吾观蔡子与人游,掀豗笑语无不可。

平生傥荡不惊俗,临事迂阔乃过我。

横前坑阱众所畏,布路金珠谁不裹。

尔来变化惊何速,昔号刚强今亦颇。

怜君独守廷尉法,晚岁却理鄱阳柂。

莫嗟天骥逐羸牛,欲试良玉须猛火。

世事徐观真梦寐,人生不信长轗轲。

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注:轗轲,同 坎坷,

魏颗,春秋时代的著名武将,结草衔环的典故即来自与他的事迹。比喻知恩图报。


宴会上还有一名郁郁不得志准备外放越州(今绍兴)的官员,即位列明人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子固。

这位欧阳修门下大弟子,在当年王安石寂寂无名之时,因赏识其才华,特意将其介绍到醉翁门下,这才有了他后来的通达上廷。

我在此前文章中曾说,王安石变法在正式启动之前,曾有多少历史的偶然机会,可以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甚至萌芽未发之时,但都未能成行,其中就包括这一次曾子固的推介。

苏轼在酒席宴前,回想老师欧阳修一生求贤若渴,门徒无数,但却未能甄别优劣,任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王安石至少品行还算正派,其它的一些门徒,最著名的就是吕惠卿,没想到得势之后的嘴脸,竟然这般丑恶。

这林林总总的感慨,涌上心头,让苏轼不吐不快,又成诗一首。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从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鱠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鱣。

注:杂遝tà :行人很多,拥挤杂乱

鱠kuài 一种美味的鱼肉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诤苏 12 再发别友诗 子去亦宜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大理寺   金珠   治平   鄱阳   太守   聒耳   结草衔环   迂阔   得势   翰林   宰相   门下   门徒   学士   官员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