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啃友啃亲戚,没有谁帮助你是天然“应该”!

近日,一位武汉女士发贴烦恼亲戚入住一事,引起了很大关注,我倒是想谈谈类似的一个话题:亲戚朋友间的互相帮忙问题。

1

昨天晚上,几位好友在一起聚一聚,正好某中一位帮了另一位朋友的大忙。那位朋友表示感谢,而帮了忙的朋友则说“应该的,应该的”。

我所遇到的这个场景你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应该的”,往往是朋友、亲戚之间在互相帮忙之后,帮忙一方的谦辞。但如今却有些异化的趋势,往往却成为一些人绑架他人的一个好借口。

——你是我亲戚,帮助我是应该的,如果你不帮,那就是“不应该的”,哪怕你真有难处;

——你是我朋友,借我钱是应该的,如果你不借,那就是“不应该的”,哪怕需要你找别人借;

——你是我老乡,替我走走后门是应该的,如果你要坚持原则,那就是“不应该的”;

——你是我……

许多人都被这样的枷锁捆绑,活得痛苦不堪。

所以,昨天晚上的这场聚会上,我一句话脱口而出:“没有谁帮忙是理所当然应该的!”


啃老啃友啃亲戚,没有谁帮助你是天然“应该”!

2

一则旧闻:一个同学想购买电脑,便向工作的姐姐借款5000元,这位妹妹还起草了一份“借款协议”来征求姐姐的意见。对此,这对姐妹的父母感到无奈,一方面觉得女儿责任心加强了,另一方面又认为这样的"算计"算清了责任,算淡了亲情。

虽然民间“亲兄弟,明算账”的俗语已经流传千年,但事实上,一个家庭如果出现兄弟姐妹先“算账”后帮忙的情况,可能会遭遇到不少非议。因此,父母的无奈很正常,而姐妹的做法却少得到支持。这是因为大家没有厘清“算账”对亲情的意义所在,而是片面地理解表面的“应该”或者“不应该”。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以协议方式“算”清责任,不仅是法治社会中责任负担、减少不必要纠纷的需要,也有利于在浮华的社会中保护亲情。

用先“算账”的方式,确定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其目的在于减少分歧。也许姐姐最后并不会让妹妹还钱,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能够让妹妹搞清楚这是姐姐的情义,而不是姐姐“应该的”。

因此,姐妹间借款写协议,表面上看来似乎不近人情,缺少亲情味,但事实上却有利于从更深的层面保护亲情。因为,减少纠纷和争议,才能使亲情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协议“算计”不了亲情,反而填补了亲情保护中的漏洞。

这对姐妹有大智慧。

啃老啃友啃亲戚,没有谁帮助你是天然“应该”!

3

我国社会是一个以家庭(家族)为核心的亲情社会,历来“血浓于水”的亲情在社会关系中处于至高的地位,历朝历代的法律,无不以家庭(家族)作为立法的基础。而对于朋友、异性兄弟等拟血缘关系,也远比西方人重视。传统造就了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独特的亲情观念,在亲人间的相互交往中,耻于言利,耻于以协议之类的东西来进行“算计”,而多是以亲情这一互相认可的纽带作为交往的习惯保障。

这种方式在长期的中国社会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也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保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对外交往的增多,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更因为部分人的心态在金钱面前的扭曲,使以此为保障的亲人间经济交往不安全因素大增。

这些年来,民工工资被拖欠,相当一部分是亲人包工头的不良之举;而在普通交往中,因经济原因反目成仇的亲戚朋友也屡见不鲜。在这些纠纷中,绝大多数在经济交往中没有留下可供佐证的东西,双方因一些细节的分歧而反目,亲人变成仇人,有的因此而“老死不相往来”。

由此可见,在法治社会下,习惯的保障已经无力承担经济交往中的重任,习惯观念甚至成为影响亲情的潜在威胁,只有法治的保障才有利于维系亲情。信任固然重要,但留下可查之据,使双方均无异议更为可靠。

留下可查之据,知晓双方权责利,亲戚朋友间才会知晓分寸,知晓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是情分占据了主导的位置,但情分不是理所当然的权利义务关系。

没有谁帮助你是“应该的”,当别人帮忙后说一句“应该的”的时候,你应当明白,人家这样说是“应该的”,但你不应该把这句话当成“应该的”。

啃老啃友啃亲戚,没有谁帮助你是天然“应该”!

牙牙小语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关注我,一起聊聊更多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亲戚   情分   法治   亲戚朋友   纠纷   亲情   姐妹   姐姐   习惯   妹妹   协议   关系   社会   朋友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