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于上火状态,怎么调理?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火从哪里来。

我们的胃,喜润恶燥。现在的人,因为有着比较丰富的物质生活,喜爱肥甘厚腻的食物,就很容易导致脾胃承受不住,食物积攒,滋生胃火。

足阳明胃经,是入齿的。胃火循经上炎,就很容易导致牙疼,还是肿痛热痛的那种。严重一些的甚至会发炎、牙出血。

胃火到了口腔里,还会导致口干舌燥,口臭,出现口腔溃疡等。因为火热,所以总想喝凉水,中和胃火。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

方:白茅根、当归、紫草、黄连。

黄连——直折胃火,清胃中积热

白茅根+紫草——凉血清热滋阴

当归——养血活血

记得我之前有一位患者,几年来口腔溃疡一直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说话、喝水、吃饭都很困难。而且,口渴得很。

后来我给他用了此方,结果,两天之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溃疡面大幅缩小。此次痊愈之后,患者再也没有复发过。

当然,具体的上火原因是需要先辨证清楚的,盲目用药不可。




在中医学上认为阴虚体质及阳盛体质的人容易上火。

如果患者表现为:容易上火、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则为阴虚体质;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调理调: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调理方法:1.精神调理: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2.饮食调理: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3.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犬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放应节制性生活。4.药物调理: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亦可选用。

第二、若患者表现为:容易上火、形体壮实,面赤时烦,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热赤,大便熏臭则为阳盛体质,此类患者易从阳化热,而见高热,脉洪大,大渴,饮冷等症而容易上火。1.养生调理:精神修养: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多余阳气散发出去。游泳锻炼是首选项目,此外,跑步、武术、球类等,也可根据爱好选择进行。2饮食调理: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3.药物调理:可以常用菊花、苦丁茶沸水泡服。上火导致大便干燥者,用麻子仁丸,或润肠丸;上火导致口干舌燥者,用麦门冬汤;上火导致心烦易怒者,宜服丹栀逍遥散。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火一般分实火和虚火两种,来势较急,变化迅速的是实火,多为阳气过盛化火;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的是虚火,多为阴虚火旺。长期处于上火状态,一般认为是虚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偏衰,久病失养,精气亏耗都可致虚火内生,以肾阴不足虚火妄动最为常见。虚火的主要证候是潮热盗汗,午后颧赤,手足心热,舌红少津,剥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大。虚火与内燥关系密切,人体阴液耗伤除热象外往往还有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盗汗等津伤阴亏之证。津伤过度,气随津泄,又可见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的气虚症状。虚火常表现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如虚火上炎所致的牙痛、咽痛、颧红等,我们平时所说的一上火就攻牙或一上火就攻喉咙等多为虚火。

虚火单纯依靠清热泻火可能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会加重症状。所以调理虚火一般采用养阴清热的办法,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气虚明显者可以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除药物调理外,长期上火者日常要多饮水,不熬夜。要保持乐观情绪,不过度思虑和恼怒,以免气郁化火。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一些苦瓜、梨、西瓜、山药等,忌食烧烤、油炸、肥腻及刺激性的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如有条件可以经常用枸杞子或西洋参泡水作代茶饮。




当今的人们上火得很多,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上的却不是同一种“火”,而在中医里“火”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今天的回答,就先来聊聊中医里认为的我们上的都可能是哪一种“火”,以及上的这些“火”又该如何去调理?


平常上的可能是哪种火?

火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于火的理论从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就对火的理论进行了最早的阐述。以后各代的中医各流派针对各自的时代对火理论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火理论发展到今天,对于火的理解就有很多种含义,具体来说,我们平常所说的上火,可能包括下面这些不同的火或对火不同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医火理论的多元化。

一。少火和壮火

少火,为生理之火,又可称为“正火”。少火,是对任意具有温煦生化作用的阳气,所以在《素问》里称“少火生气”。

壮火,为病理之火,又可称之为“邪火”。壮火,是由于阳热亢盛而产生,是耗散人体正气的病邪,所以在《素问》里称“壮火食气”。

二。内火和外火

内火,是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而产生的火热内扰的病理状态。常见的内火有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火旺等。临床上对内火还有虚实之分,比如阳盛者多属实火,多见于心、肝、肺、胃等脏腑的火热病变,主要的症状是口舌糜烂、目赤口苦、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咯吐黄痰或脓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而阴虚者多属虚火,多见于肝、肾、心、肺的病变,其主要的症状是五心烦热、失眠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等。

外火,多是因为外感六淫之邪导致的火,成为外火。比如,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而内火,多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外火和内火可相互影响,一是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比如平素阴虚或阳盛的人,外感六淫邪气之后,容易导致五气从火而化。二是,外火也可引动内火,比如外火灼伤津血,可引动肝阳,可化火生风。

三。实火和虚火

上面谈内火的时候,说过内火有虚实之分,说的就是实火和虚火。

实火,为阳热亢盛引起的实热证。

虚火,为阴虚不能制阳,“阴虚生内热”的虚热证。也有将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归于虚火的。

四。君火和相火

君火和相火一般人听说得少。

前面谈到的少火还可以分为君火和相火。

君火,为心之阳气。

相火,为肝、胆、肾、三焦之阳气。

肾阳,又称龙火、命火;而肝阳之火,又称为雷火,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雷龙之火。

还是先回到君火和相火。

君火和相火,一起配合,起到温阳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

君火,仅仅指正气而言,如果过旺,就是“心火炽盛”。

相火,却包括正邪两个方面,如果相火过旺,就是“相火妄动”。

心火炽盛和相火妄动,都可导致疾病,这时,就成了壮火(病理之火)。

还需要说明的是,君火含蓄,相火显露;君火居位于少阴,相火居位于少阳,二者虽然都是火,却有阴阳的差异。

五。阴火和阳火。

好,既然说到阴火和阳火,那就接着解读吧——

对于上火,古代人们还有阴阳之分,但是其中的含义,确有争议。

大致来说,如果从生理部位来谈,心居上焦阳位而肾居下焦阴位,所以大都认为心火为阳火,肾火(命火)为阴火。

但是,如果从病理性质来说,阳火病性属热所以其治法宜清忌温,而阴火病性属寒所以治法宜温忌清。

前面所说的外火和内火,属于阳火。

而阴火,属于一种假热,阴火的产生机理,大致有两个:其一,是肾阳虚极,不能潜藏而反浮越,以致虚阳亢奋,从而可见到肾虚格阳的阴火证。其二,是脾气虚甚,导致血虚,从而使气失所附,而引起虚阳亢奋,所以可见脾虚发热的阴火证。

从上面的诸多火的分法,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火的理解和含义很多,正与邪,内与外,标与本等等,所以对于不同的火,其调理方法也大不相同。

那针对各种火,该如何调理呢?

请接着往下看——


五花八门的各种上火,都该如何调理?

中医对于上火的调理,大致有六种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一。降火类

这是人们最为熟知不过的清降上火的方法了。是清降实火,是治疗火热实证最为常用的调理方法。

1.清热泻火法

为通治火热症候的方法,但是因为上火所热结的脏腑病位不同,所以就产生了不同脏腑的清热泻火法——比如清心泻火类,治疗方剂比如泻心汤;再比如清肺泻火类,治疗方剂如泻白散;再比喻清肝泻火类,治疗方剂有龙胆泻肝汤;比如清胃泻火类,治疗方剂有清胃散;比如清泻三焦之火,治疗方剂如黄连解毒汤;比如清气分火热类,治疗方剂如自虎汤。

2.清心开窍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火热迷闭心窍的症候,痰热闭窍,治疗宜清热泻火、豁痰开窍的方法,如安宫牛黄丸。

3.清心凉营法

这噶方法适用于热入营分,热扰心神,其治疗适宜于清新凉营,治疗方剂如清营汤。

4.清热镇痉法

适用于火热内扰、肝风内动而出现的高热痉厥,治疗适宜于清热镇痉,治疗方剂如紫雪丹。

5.泻火定狂法

适用于火热内扰、失志而为狂乱,那么想要定其狂,就心泻其火,方用抵当汤。

6.清心安神法

适用于火热上炎、心神不宁,治疗宜清心安神,方可用朱砂安神丸。

7.泻火止汗法

适用于因虚火扰所导致的盗汗有热的人,治疗宜清热滋阴、固表止汗,方用当归六黄汤。

8.平肝熄风法

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导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等症,治疗宜平肝熄风、清热安神,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

9.清暑泻火法

暑也为六邪之一,暑也是夏天的主气,是火热所导致的。夏天火热灼金,则容易导致肺受伤而肺气虚。所以治疗当以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之法,方用清暑益气汤。

二。制火类。

这类方法,是壮火(病理之火)制火的意思,也就是滋阴以制约虚火。

1.滋补肝血,清热除烦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肝血不足、虚火内扰导致的虚烦不眠,方可用酸枣仁汤。

2.滋补肝肾、清泻相火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虚火上炎症,治疗方可用大补阴丸。

3.滋补心阴、清热安神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阴虚火旺导致的失眠心悸怔,治疗方剂可用天王补心丹。

4.养阴润肺、清热化痰法

这个方法适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的咳嗽、咳血症,治疗方剂可用百合固金汤。

5.滋阴清胃法

这个适宜于胃热阴虚、虚火上炎导致的牙痛,治疗方剂如玉女煎。

三。益火类

这类方法,是通过补少火,以生气。

1.温补命火法

适宜于肾阳虚亏、阴寒内盛的人,治疗宜培补肾脏之阳,也就是益火之源的意思,方用右归饮。

2.温补中阳法

适宜于中焦虚寒、胃阳不足所导致的吐泻腹痛等诸般症状,方可用理中汤。

3.温肺化饮法

适宜于肺阳不足、阳虚阴虚,水饮内停等所导致的寒痰水饮证,治疗宜温肺化饮,方用苓甘五味姜辛汤。

4.温肝暖胃法

适宜于厥阴感寒、肝阳不足、肝寒犯胃导致的呃逆,厥阴寒气上犯则倒是巅顶头痛,治疗宜温降浊阴,治疗方剂如吴茱萸汤。

5.回阳救逆法

适宜于少阳病,心肾阳衰而出现的四肢厥逆,治疗宜回阳救逆、温通心肾阳气,治疗方剂如四逆汤。

6.温通经络法

适宜于血虚阳气亏虚导致的手足厥冷,肢体、鼻痛,治疗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法,方用当归四逆汤。

7.温补冲任法

适宜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治疗宜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

8.温阳止泻法

适宜于脾肾阳虚导致的五更泻,治疗宜温补命火,方用四神丸。

四。引火类

这类方法去引离位之火复原。这是针对虚阳外浮,或内生阴火而用的方法,而甘温除热为这类疾病的治本之法。

1.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法

适宜于气虚不运证。胃府谷气停滞,余遏化热,虚火内生等,治疗宜甘温补益除热之法,方用补中益气汤。

2.益气养血、甘温除热法

适宜于脾气虚严重,血无化源,阴血不足从而不能敛阳,虚阳外浮,症可见肌热面赤,治疗宜大补肺脾之气,以资生血之源,期望血生,虚热自退,方用当归补血汤。

3.益气温阳、收敛浮火法

适宜于阳气虚惫,不能潜藏俄反浮越于外,而出现手足厥逆,面色颧红,身反不恶寒,脉微欲绝的真寒证候热阳证。治疗宜回阳以通脉,方用通脉四逆汤。

五。导火类

这类方法采用开导、疏导的方式,使火邪有出路的治疗思想。

1.利尿清热法

适宜于心经火热炽盛而导致的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治疗方剂如导赤散。

2.通俯泻火法

适宜于痰热瘀血壅结之肺苚,症见咳吐腥臭黄痰脓血,治疗宜排脓清热、化痰逐瘀,方可用苇茎汤。

4.逐瘀泻热法

适宜于痰热上结,下焦蓄血,症见小腹急结,其人如狂,脉沉实火涩,治疗方用桃核承气汤。

5.清泻三焦法

适宜于火邪壅盛于三焦,症见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谵语不眠,或吐血发斑,治疗宜苦寒直折,方用黄连解毒汤。

6.解郁化火法

五志皆可化火,外邪皆可郁而化火,所以可分为治疗气郁、血郁、痰郁、温郁、食郁,这样做,既可防郁而生热化火,还可以使火无依附,从而使六郁可消除,治疗方用越鞠丸。

六。济火类

鉴于阴阳者,水火之征兆,如水火相济,则阴阳就可协调,火自去。

1.交通心肾法

适宜于心肾不交,症见心悸心烦、头晕、失眠、健忘遗精、腰膝酸软等症,这属于心火亢盛,肾阴亏虚,水火平衡失调所致,治疗方剂可用交泰丸。

2.平衡阴阳法

适宜于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具有面部烘热,手足怕冷等肾阴、肾阳不足而导致的虚火上炎症,治疗宜温补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理冲任,治疗方用二仙汤。

3.阴中求阳法

适宜于肾阳不足,治宜用增补肾脏之元阳,方可用右归饮,方用熟地为主,甘温滋肾以填精,这是因为本来阴阳互根,从而于阴中求阳的意思。

4.泻阴通阳法

在人体正气尚健之时,用大队清利之药豁痰利水或驱除下焦蓄水,能起到泄阴除邪,防止日久损伤阳气之效。

此外,中医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亦指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他的意思就是为湿热蕴结,气机被郁,所以治疗时必须宣通阳气以化湿邪,可是通阳之品,又往往多偏温燥,虽然有宣气化湿的功效,却往往可助热伤津的弊端,所以应取甘淡利湿这类的药物,达到利湿而又不伤阴的目的,让湿去则气机宣展,阳气亦通。

5.补气生血法

我们知道,血不会自己生出来,必须得到升阳气的药,血才能自旺。所以补血常配以补气的药物,所谓补气养血,以帮助生化,或者正中补气以养血,方用当归补血汤。

6.寒湿并用法

适宜于肝经火旺导致的胁痛吞酸等,方用左金丸,重用苦寒黄连泻心火,少佐以心热的吴茱萸,制黄连之过于寒凉,这两味药合用,辛开苦降,可以起到共奏清泻肝火,降逆止呕的效果。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可见中医治病之精妙。

7.通补开合法

如果肾阴不足,肾阴亏虚,虚火上炎,那就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其中熟地、山茱萸、淮山药三阴并补,俄茯苓、泽泻、丹皮三药泻肾火、肝火为泻,各药合用,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真是妙用。

8.气血双补法

如果气虚血少之心动悸,脉结代,这为君火不足、心血亏损所导致的,治疗适用炙甘草汤。

上方用炙甘草益气,党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养阴血,佐以桂枝、生姜、酒温阳通脉。

各药合用,有益心气、振心阳、养心血、滋心阴的作用。

9.寒热生用,攻补兼施法

蛔厥常为上热下寒,蛔动不安所导致的,治疗宜选用乌梅丸。

乌梅丸方中乌梅安蛔,细辛、蜀椒驱蛔攻邪,桂枝、温脏祛寒,黄连、黄柏下蛔、清热,人参、当归补气血,诸药合用共奏温脏、补虚、清热、驱虫之功。

从上面的回答,不难看出,一个小小的上火,就能看出如此纷繁复杂,治疗方法也多宗多端。所以一定不能小看上火之证,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为负责的上火之证,其治疗也必须辩证施治。

但愿上面的回答,对经常长期上火的人,有所帮助。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长期处于上火状态一般是属于阴虚火旺和虚阳浮越或者中焦不通所致的心肾不交,实火的上火一般不会长期处于上火状态,一般是急性状态,病程较短。

阴虚火旺是指阴液相对不足,阳在正常值,或者阴很低,到了一定限度,阳也低于正常值,导致阴不制阳,水不制火,虚热上浮。这个时候不能光清热泻火,要滋阴清热,不然虚火会一直存在,舌象为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胃阴虚可以用益胃汤, 胃热肾阴虚可以用玉女煎,肾阴虚阳浮可以用引火汤。这个时候要远离辛辣干燥油腻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等。

虚阳浮越是指阳气衰弱到了一定程度,阴寒之气逼迫阳气上浮出现上火的情况,这种属于假热,容易长期反复。这种情况阳温阳潜阳,不能清热泻火或者滋阴清热等法,本质上是阳气虚弱,舌象为舌暗淡胖,脉沉迟弱。病位主要在肾,可以用郑钦安先生的潜阳丹或封髓丹合用。这个时候寒热两个极端的食物都要远离。寒则伤阳,热则助上之假热。

中焦不通所导致的心肾不交出现上火的情况是因为上之心火因为中焦不通下不至去抑制肾水,下之肾水因为中焦不通上不至去抑制心火,出现长期上热下寒的情况。这个时候要调治中焦,中焦通了自然就不会上火了,舌象为舌淡尖红,苔黄或白腻,脉滑。病位主要在中焦,胃热脾虚或寒,可以用张仲景先生的泻心汤类方药。这个时候要远离寒凉生湿的食物,避免伤脾胃,如水果、冷饮、奶制品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乌梅   中焦   火法   虚火   心火   脏腑   阳气   方剂   滋阴   黄连   当归   手足   阴阳   食物   状态   方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