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长到多大会比较危险?

很多人看到肺结节就会想到肺癌,总觉得结节会恶化为癌,每天都担惊受怕的。那到底肺结节有没有危险呢?应该如何解决呢?

中医里,结节、囊肿、结石等这些都属于实证。什么是实证呢?就是说身体里多了不该有的东西。

那肺结节是什么东西呢?其实就是一个个痰和瘀血混杂的块状物罢了。

肺主皮毛。我们的皮肤与肺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如果皮肤遭遇侵袭、刺激,那肺就是首当其冲,最先受到影响的。

皮肤帮我们抵御了大大小小的风寒邪,这难免会影响肺脏,导致肺气不利。

肺气宣降异常,则津液水湿停聚,痰湿就出现了。痰湿过多,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容易导致血液淤堵,出现瘀血。

瘀血与痰湿混杂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个块状物,也就是结节。

这种情况很难解决吗?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方:黄芪、白前、桔梗、猫爪草、川穹。

黄芪——补益肺气,引药性入肺

白前+桔梗——宣通肺气,化痰祛湿

川穹——活血化瘀、行气

猫爪草——入肺经、软坚散结

之前就有一位患者,不相信不手术、仅仅5味药就能解决肺结节问题,结果他自己使用此方,不到半个月,咳嗽、乏力、轻微疼痛、胸闷的情况就消失了。继续用药,一个月后去检查,结节已然消失无踪。

当然,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每个人用药及剂量上都会有不同之处,具体使用请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白前




肺部结节是指肺部3cm以下的球形病灶,随着胸部CT在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肺部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很多人毫无不适感觉也被检查出来肺部结节,并因此而担惊受怕,深怕自己象网上说的那样是肺癌,那么结节长到多大就很危险了呢。

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肺部结节根据密度不同分为不同类型,密度较高,在胸部CT上变现为白色小点的称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则密度较淡,像是哈在玻璃上的水汽,两种结节的处理并不是特别一样,相对来说磨玻璃结节或者内部实性又伴有磨玻璃的混合型结节处理起来不太一样,磨玻璃结节,尤其是纯磨玻璃结节更倾向于恶性。

结节的危险性更重要的来自于它的变化

一般来说,不管多大的结节,只要他不变化一般都不要紧,当然了,越大的结节在短期内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而比较小的结节在短期内增大的可能性比较小。无论磨玻璃结节还是实性结节,如果在复查的过程中发现有直径的变化,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做检查,必要时手术切除。

一般来说6mm以下不用太担心

一般6mm以下的结节偏良性的多一些,有人会说,恶性肿瘤不也是从1mm一点一点的长起来的吗?这里有一个概率问题,一般来说良性病灶小且比较稳定,大部分停止在6mm以下,因此被很小的时候查到的机会比较大,而恶性肿瘤特别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肺癌,生长较快,所以容易被在较大的阶段发现,6mm以下结节可以在初发现时密切随访复查胸部CT,以后逐渐拉长复查的间隔时间,如果一直不变化,最终可以拉长到一年检查一次。

直径在1cm以上的结节要进一步检查

直径在1cm以上的结节恶性可能性比8mm以下的结节要大很多,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那为什么不在8mm的时候就做检查呢,一方面由于结节太小,其内部的性质以及细胞活跃程度并没有和周围的细胞明显的区分开来,无创检查比如PETCT还无法将之辨别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结节太小,做气管镜和肺穿刺等肿瘤确诊性有创检查又无法准确的取到标本,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当结节超过1cm的时候才采取行动,但并不代表小于1cm的结节就可以不重视,一般来说超过6mm又小于1cm的结节要么密切随访,要么在发生增大的时候手术切除,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分辨结节的性质。

结节手术后根治率怎么样

肺部结节,尤其是小于1cm的结节手术的根治率是很高的,接近于百分之百,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在手术切除后不需要化疗,结节的根治率随着结节的增大而下降,大于3cm的肿块根治率就会降低到30%以下,大部分需要术后化疗。




谢邀!一般情况下来讲,肺结节长到大约三个厘米以上的话,这个是比较危险的,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判三个厘米,只是在体积上的数值,而且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它也有不同的长径和短径的区别。

其实理论上肺结节每个人都有,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有的人很大,有的人很小而已。

首先要明白肺结节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就是人体在不断的呼吸过程当中可能会吸进去一些烟尘,微粒,甚至是一些痰液干结,结痂,在不断的异常物质包裹过程当中形成了肺结节。当然这里边也有可能会是出现了一些癌症细胞,那么逐渐的长大,增生最终形成肺结节。

所以明白了肺结节是如何产生了之后,就更明白为什么吸烟或者是从事有粉尘工作的人很容易有肺结节,并且在后期演化成癌症。那么这样也就明白了,肺结节在后期,他究竟是一种如何长大的一个状态。如果发现肺结节之后,仍然从事一些高危的工作,或者是仍然继续抽烟,没有节制,那么在后期他肯定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真正的癌变组织。

其次他的长大受一些什么样的因素支配,第1个就是接触各种各样的高危物质,比如说烟尘,粉尘颗粒等等,第2个就是自身形成的肿瘤组织会不断的增生分化。最终会越来越大。

那么最后就能够明白了,当他达到一定程度了之后,有很大几率,他是会从良性病变转化成恶性病变,甚至是本来就是恶性病变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一般这个数值在理论上是三个厘米,但是临床工作当中也有可能两个厘米也会变成此种恶性病变,也不容忽视。而且也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他的层面,只是在一个层面上的拍片效果,中间是有间隔的,就像刀切肉一样,而且它的横径和竖径有的时候是完全不匹配的。所以这个就需要在后期多次进行复查,根据综合性的评判,才能最终确诊。

而且大家也一定要知道程度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决定的,他有可能是恶性的。

比如说它有可能是毛刺一样的,并不是一个非常正规的圆形或者是椭圆形。比如说他有可能与胸膜发生黏连,尤其是有一定的凹陷的征象,那么这个时候也有可能说明它是一种恶性肿瘤。

所以在临床当中不要单纯凭借一个指标去评价病情的好坏,一定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有一个更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情况的变化。建议交由专业医师进行评判,这样更加有利于整体的治疗。

希望大家都能够身体健康!




首先,肺结节这个医学名词的出现是伴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所谓医学影像学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明出来的医疗设备,并用这些检查设备通过对人体的检查,最后能让我们眼睛看到我们身体内部的结构,这样的称之为“影”或者“像”,为了便于交流,把这些“影”或者“像”打印出来,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片子”,

其实这些片子就是这样影像的载体,方便老百姓携带,也便于看病时候和医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会诊时候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最开始的就是X线胶片,后来医疗科技的发展,有了CT,超声,内窥镜,核磁共振,PET-CT等等检查设备,也就出现了各种检查影像。各种影像检查设备都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对于肺来说,现在看肺内部细微结构清楚的就是CT,就是CT设备也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出现升级换代,64排,128排,256排都已出现,越先进的技术,扫描的时间越短,扫描范围越大,扫描厚度越薄,获得的信息量越多,能够检查出来的细微的病变也越多。所以说有好多细微病变X线片查不出来,但是CT能够查出来。


了解了这些,就知道肺结节是在医院各科室里面医学影像科最先出现的词。医院的医生也就根据这个影子或者是照片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源于教科书和临床病例的追踪)来推测这个影子是由什么造成的,可能会有哪些病导致同一类影子出现。就和警察破案是一样的,出了命案了,根据现场出现的脚印,来分析谁最有可能是罪犯。

我们知道了这个诊断疾病的思路,再返回头来说肺结节。肺结节是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者不规则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密度可均匀可以不均匀,可以单发或者多发,边界可以清晰可以不清晰。

我们知道老百姓的心理,害怕提的就是癌了,所以才会有“谈癌色变”这个词,癌症呢也是由小变大的,都想在最小的时候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就像我们人呢,如果知道这个小孩长大后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人,是杀人犯,是黑社会,那就还不如不生他,或者就像有些老人说的,“早知道你会变成这样,还不如把你掐死”。问题是孩子越小,未来的可能性越多变,所以才会有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群。根据题主的意思,挪用过来的话,可不可以理解为小孩长到多大会危害社会?其实是一个道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的小的时候可乖呢,但长大了危害社会,有的孩子小的时候可顽皮呢,但长大了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的时候上大学还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但毕业了可能会因为一些因素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制造东西来危害社会,比如以前报道的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制造冰毒等来危害社会。所以说长到多大年龄最危险,不好说。但老百姓又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也就是这是经验,大部分孩子还是能看出来的,从哪些地方看呢?这个孩子的言行,这个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再坏再调皮,再捣蛋,他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小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国家法律方面就有了14岁16岁和成年18岁的规定了,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一样。

同样的,对于肺结节来说也是这样,一般来说8毫米以下的结节建议动态随诊观察,也是因为危害性相对小的多。但如果恶性迹象出来了,就不好说了,比如这个结节在各个方向上生长的速度不一样,出现了分叶,或者周围毛刺出现(循规守矩的孩子突然屡犯错误,横行霸道),

或者是引起周边胸膜的侵犯(周边邻居利益受损),或者是在短期内长的速度很快(就像小偷频繁作案,偷盗,抢劫)等等这些都提示恶变。这个8毫米就和叛逆期孩子的年龄一样,也是最难管教的时候,所以家长要密切关注青春期的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对于8毫米大小的结节,也要多随访,多观察。

有的孩子青春期会安稳度过,就像肺结节动态观察没有多大变化,有的孩子青春期思想变化大,和周围结交的朋友,环境都有很大的变化,肺结节也是,如果肺结节所处的环境是免疫力低下的环境,是一个干燥的环境就容易恶变,因为中医上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肺喜润恶燥”,“悲伤肺”,所以说改善睡眠,培养积极快乐的情绪,自得其乐,陶冶情操,或者与他人“众乐乐”,远离悲伤就是对肺最好的奖赏;不抽烟,烟雾带火,能让湿润的环境变得干燥,对气管和支气管来说,可以使纤毛摆动功能保持,有利于排痰和肺内的代谢产物以及外来的污染物,远离粉尘,远离空气污染,炒菜的时候开抽油烟机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对于8毫米以上的所有结节也是一样,需要动态观察,看有无短期内恶变征象的出现,如果有,早点采取措施,比如手术治疗。如果没有变化,可以随访观察。这个只是大方向的经验,有的时候看着像恶性征象,但手术出来是良性的,也有的看着是良性的,但手术出来病理是恶性的。就像一些人面容长的凶,但从不危害他人,从不危害社会,做的好事不少;有的人看着挺好,但偷偷的做着危害社会的事,比如打掉的贪污腐败的一些人,骑着自行车上班,谁知道贪污几个亿,不好说。

所以肺结节也是一样,上面说的都是大概率。但有一点没错,好的环境能够改造一个人,坏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所以说远离陋习不抽烟肯定没错,纠正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没错。




肺部发现的结节,一般来讲,结节越小,恶性的可能性小。

对于肺结节的定义,中国的医学指南是这样说的:影像学上(胸部CT)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通俗来讲,凡是肺部出现的直径小于3cm的密度增高的阴影都称为肺部结节,其风险程度除了和大小有关以外,还需要结合结节的形态、密度、倍增的速度等综合判定。

一般直径大于8mm的结节,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尤其是形态不规则,甚至是伴有毛刺样,或虚实夹杂,临近胸膜并出现胸膜凹陷的,就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必要时穿刺活检或直接切除。

而对于8mm以下的结节,尤其是6mm以下的,可以考虑密切观察和复查:以下情况大多为良性,比如:短期内结节的特征出现明显变化,边缘变的光整或是模糊,没有出现分叶;结节的密度均匀或逐渐变淡;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结节缩小或消失等。

如果发生以下变化时,大多考虑为恶性,比如结节的直径逐渐增大,倍增时间短;结节病灶内出现实性成分;或者是虽然结节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等。

总之,对于结节良恶性的判断,大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也需要根据其它的影像特点综合判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白前   胸膜   征象   病灶   可能会   肺部   直径   密度   影像   手术   程度   危险   玻璃   环境   孩子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