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需要精准施策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稳固实体经济的基础,要稳定制造业占比。提高制造业水平,可能更多的注意力还要集中在怎么转变产业政策的取向和管理方式上,集中在怎样培育更多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等问题上。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需要精准施策

  我国的速度型赶超的产业政策,要让位于质量和效益型的赶超。对于产业政策来说,就是要从过去鼓励企业做大,转向做细、做精、做深、做出特色。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要求它们在细分行业当中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做出自己的水平来,做出差别来,做出有竞争力、高附加值的产品。用一句形象的话讲,中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办法做“小池塘里面的大青蛙”,它们的产值规模可能不够大,也不一定能每年保持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但这种企业要做百年老店。为此我们的产业政策要抛弃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和激励色彩,更多地鼓励那些在关键环节、工艺、产品和设备等领域具有核心技术、技能的企业成长。

  改变目前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实施方法和实施机制。当前的国内外背景下,政府要做产业链的链长。一些人可能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认为一个地方的产业和产业链很多,每一条产业链里面的分布高度复杂,政府做不了这个事情。这里所说的产业链的链长,不是要求政府去做所有产业链的链长,也不是要求政府去做产业链中企业的管理,而是对地方主要的产业链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比如说在卡脖子背景下组织关键的薄弱环节的技术攻关,集中、引进资源进行强链补链;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一旦出现某些重要产业链中的要素供给短缺,政府要出面进行协调,这个时候产业政策不是去做输家、赢家的挑选,而是要做协调。不仅地方政府要协调产业链,中央政府部门还要出面协调地方产业链,避免造成大规模的产业链的重复投资和盲目建设。

  依据建设自主、安全、高效产业链的原则,从需求侧来支持中小企业搞技术创新。一个企业有三方面的支撑要素,第一就是技术要素支撑,第二是市场的支撑,第三是制度或管理的支撑。现在许多地方在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支持的时候,偏重于供给侧的技术攻关,但是弱于市场支持和管理辅导。主要表现为很多企业在创新出成果之后,却发现它的产品暂时没有市场需求,由此沉重打击了创新企业的积极性。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不愿用、不敢用是主因。所以政策必须配套,对国产替代要有容错机制的设计,有时候这比技术创新还难做。在一个产品商品化的周期中,产业政策不仅要支持前半段的技术创新,而且还要支持后半段的市场创新。

  高度重视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支持体系。现在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补贴方式主要是财政补贴、土地厂房使用或租赁补贴、人才补贴等。经过调研,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支持方式,就是要从简单的财政补贴改为产业链支持。建立产业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给中小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牵线搭桥;二是政府出面,在条件比较优异的地方建设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集群。第二个方面更加重要,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之后,政府也不用去费力地拉企业,企业自动就跑来了。江苏和浙江很多地方都有这方面经验。在未来和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当中,这样一种措施可能更能适应世界未来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界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建设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当中的角色、地位和功能。建设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有分工、协调和配合。根据国有企业的特性,它比较适合于做具有连续性的、累积性特点的产业创新活动,就是需要长年累月投入、有一定的积累基础的连续创新,这些事情是中小企业做不了的。而对那些具有颠覆性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来做。在创新的这两个类型上进行配合,符合中国经济结构中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必须互补的要求,也符合政府支持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的内在要求和特征。(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企业   产业政策   小企业   精准   产业链   地方政府   技术创新   中国   要素   中小企业   方式   产业   地方   政府   更多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