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 | 万科想要老实“耕地”

万科的中报,应该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尽管也对万科利润下滑有所预期,但都没想到负增长会有两位数。


报告披露,2021年上半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671.1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下降11.7%;每股基本盈利0.95元,同比下降14.1%;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为4.98%,较上年同期下降1.41个百分点。


增幅下跌,意味着业绩增长乏力。作为行业标杆房企,万科近些年业绩表现一直较为稳健,虽然利润增速向来都是微涨,却也极少出现利润倒退的现象,而上一次可能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


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在中报会上坦言,这次成绩没考好,但没有忘记长期要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志向。


万科不断地强调稳健,但市场担忧情绪依然浓重。行业收紧之势已是事实,对于未来如何增长,管理层在会上未给予过多指引,仅仅表示农民就该“老老实实地种地,老老实实地耕地”。


祝九胜更是多次强调,农民不预测天气。


脚踏实地,不把规模和速度当成唯一目标,是万科目前的路径。其所能做的,便是 “在规模和效益之间、在短期和长期之间、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反复权衡,特别是在风险和收益方面的权衡,稳健是这么多年一贯的风格,所以稳字当头是当前的应对。”


01

多元化贡献之问

业绩贡献不足、拖累利润表现


不可置否,整个行业的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没有人能预料下一个风口准确会在哪,也不知道政策走向会如何。该聚焦主业还是多元发展,不管是龙头房企还是中小房企,都还在岔路口徘徊。


即便是万科,在走了七年的多元化之路后,也开始做出一些反思。2014年,万科开始提倡开发经营服务并重。


但新业务依然发展缓慢,上半年营业收入中,分业务类型看,来自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575.3亿元,占比94.3%,其余多元化业务营业收入仅占比5.7%,而当中,来自物业服务的营业收入为85.7亿元,占比5.1%。


可想而知,其余诸如租赁住宅业务、商业开发与运营业务、物流仓储服务业务等并无多大贡献。


祝九胜称新业务、新赛道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比如说万科当时对完成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所碰到的难度、所需要建立的能力,当时是严重估计不足,或者是严重低估,”其坦承,当年是有些乐观了。


在祝九胜看来,经营类、服务类的业务底层逻辑都需要构建,从更大意义上说都是一些新业务,都需要找到解题的方式、方法。


他转而将话题引至多元化业务真正贡献是有限的,“即使所有的经营服务业务做得很好,都成功了,它对传统的销售规模和利润的贡献恐怕还是有限。”这些业务能形成的是一家公司的企业价值,或者是中长期估值。


也的确,目前多元化业务非但没有带来太多收益,还拖累了利润表现。祝九胜解释,这部分多元化业务万科会计政策相对稳健,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不光不能重估,而且带来每年的折旧和摊销,累计下来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但一般而言,拥有500亿以上规模投资性房地产的房企,都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均进行评估增值。


此前也有业内分析称,印力一直不并表大概也是这个原因,持有物业不进行评估增值就纳入集团合并报表的话,会徒增资产和负债。截至上半年,万科(含印力集团)累计开业的商业项目建筑面积98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


报告期内,商业(含非并表项目)业务营业收入36.29亿元,同比增长19.0%。其中,印力管理的商业项目营业收入24.53亿元,同比增长21.6%。


尽管表现不佳,但万科仍十分重视多元化业务的发展,今年更是明确要加速转型发展。其中,为了让商业业务突破发展, “老臣”王海武还出任印力集团总裁。


而在业绩介绍环节,董秘朱旭还特别推介万科泊寓在各地的项目。截至报告期末,租赁住房业务泊寓共有房源19.2万间,上半年在16个重点城市新开业0.6万间,累计开业14.8万间,规模位列集中式公寓全国第一。


02

销售规模增长之问

增长有限,投资审慎


针对中期净利润同比下滑,祝九胜提及三个方面的原因,除了上述的转型业务影响之外,还包括销售规模增长有限,以及毛利率下降。


1-6月,万科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19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544.3亿元,同比增长10.6%。上半年合同销售金额中,住宅占86.7%,商办占9.1%,其它配套占4.2%。


规模微涨,祝九胜直言,这几年来,万科开发业务、销售业务的增速相对都有限,而且上半年的结算收入增长了11.9%,增速跟同行相比是比较低的水平。


中报显示,上半年万科实现房地产开发业务结算面积111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实现结算收入1443.3亿元,同比增长11.9%。而开发业务的结算均价为12940元╱平方米,相较去年同期的12285.7元╱平方米有所上涨。


对于规模与能力的平衡,管理层一致认为,万科先能力后规模,假设规模长到一定的层次,能力没有及时地跟上,没有及时地迭代、提升,追求规模的基础可能就不是那么稳妥。


毛利率表现同样不是非常理想。与去年同期相比,万科中期毛利率从税后的24%降到了18%,未扣税的毛利率从32%降到了23%。


关于毛利率是否触底,祝九胜在中报会上回应,确实短期来看很难预测准,如果从更长远的角度做一些符合逻辑、符合原理的推断,整个行业处于毛利率下降的趋势,但后面一定要回到平均回报水平。


而且,万科地售比一直在上升,开发业务毛利率会呈现下降趋势。地价占比在不断地升高,从2017年到2020年,万科地价占售价之比涨了17个百分点,后面会逐步体现在以后的结算收入和结算利润上。


管理层预测,万科未来这两年还是有一定的毛利率的压力。因为基于以上分析,万科销售增长对毛利下降对冲是有限的,甚至是不足以对冲利润率下滑。


按照结算周期而言,万科在2017年开始拿的高价地对利润影响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处境也会比较难一些。


上半年,万科在拿地方面还是持审慎投资态度。具体而言,新获取项目9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1505.9万平方米,权益规划建筑面积1101.4万平方米。项目总地价1126.3亿元,均价为7480元╱平方米,权益地价总额约886.5亿元,新增投资金额92%位于一二线城市。


从各区域全口径地价占比来看,上海区域、南方区域占比超过60%。


截至报告期末,万科在建项目和规划中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1.61亿平方米。其中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3亿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约6738.8万平方米;规划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782.6万平方米,按万科权益计算的建筑面积约3043.5万平方米。

03

现金流之问

在手资金充裕、充当业内白衣骑士


万科在财务方面向来谨慎,负债压力也特别小。上半年,万科回归并保持绿档,扣除预售监管资金和受限资金的现金短债比为1.67倍,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69.7%,净负债率 20.2%。据悉,净负债率已经是连续20年低于40%。


截至报告期末,万科有息负债金额为2687.1亿元,较年初增加101.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7%。


其中,有息负债以中长期负债为主,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843亿元,占比为31.4%;一年以上有息负债1844.1亿元,占比为68.6%。


而持有货币资金(含受限存款)1952.2亿元,远高于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的总和843亿元。


关于手持现金近2000亿元,祝九胜称,万科胆子小,一直是稳健为主、行稳致远、稳字当头,因此长期帐面上的现金都会比较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让它硬趴在帐上”。其实可以看到,万科近年一直在业内充当白衣骑士,比如去年入股泰禾,为其纾困,但随后一直推进不快。


万科在中报会上透露,一直有一个小组密切地联系,在帮泰禾把关一些专业问题,也给他们一些建议,符合条件的仍然会履约。


年初,有媒体报道称,泰禾与万科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将由万科主导,并以万科的人员为班底组建,但人员编制是独立的性质,既不属于万科,也不属于泰禾。


另外,上半年,万科与恒大、蓝光发展、华夏幸福之间也有些收并购传闻。


首先是关于与恒大合作传闻,祝九胜回应,万科确实和恒大过往就有一些项目层面的合作,在最近这几个月有接触,也有一些探讨,但目前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而万科和蓝光,其表示,确实有在项目层面的收并购,目前收购了3个项目,并且蓝光没有留股权,项目正处于正常的开发节奏当中。


5月底,蓝光将旗下无锡和骏房地产有限公司53.16%的股权转让给了常州万科,已经完成了工商登记。不过当时传闻为,万科60亿元收购蓝光4个地产项目,分别是江阴蓝光雍锦园、常州牡丹蓝光晶曜、江阴蓝光中央铭邸、常州蓝光黑钻。


至于华夏幸福,他透露,“最近一年多,连项目层面的合作和谈判都没有。”


万科还是足够谨慎,不让自身陷入太多风险。因而祝九胜也再次重申: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常州   毛利率   地价   会上   耕地   稳健   上半年   建筑面积   老实   利润   贡献   面积   规模   业务   报告   项目   商业   财经   万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