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黄磷涨价

在供给端:

自7月13日开始,云南地区多数企业开始降负荷,7月15日继续加重,云南地区企业再受限电要求,市场内多数企业反馈需要错峰降负荷,只有晚上可正常或低负荷开工,云南开工率持续降低,百川盈孚统计,上周开工率快速下降至27%。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供应能力难以释放,因而现货持续紧张。

目前,云南地区前期已签订单无法按时交货,订单执行期延长,接新单空间受限,部分厂家暂时停止对外报价。

我国黄磷产地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和湖北四省,其中云南地区产量占比约65%。

截至目前云南黄磷主流报价在22000-25000元/吨左右;四川地区主流报价在24000-25000元/吨左右;贵州地区主流报价在20000-22000元/吨左右。

根据Choice中对黄磷总体市场价的跟踪,7月19日,黄磷报价23800元/吨,相比一个月前增加了23.32%,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1.36%。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在需求端:

限电之前,黄磷价格从上一波限电涨价行情中逐步回归下调,下游采购积极性稍有恢复,叠加七一后下游部分企业补货,黄磷出货良好,多数企业订单可排至一周甚至到月底。

在限电后,多数下游企业持续观望看跌,采购积极性不高,成本承压,停机或减负荷,库存处于低位,几乎零库存,下游企业有补货计划,刚需企业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整体而言,云南限电结束期限尚不明确,叠加四川环保政策的影响,黄磷供应相对紧张,在低库存且开工率不足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内黄磷的价格将持续保持在高位;中期来看,经过两次限电,行业库存不高,下游需求被延迟,潜在采购需求旺盛,一旦供应面宽松,需求将表现强劲,中期下游备货意向高。

在梳理完中短期的逻辑后,继续来看黄磷的基本面情况。

01

首先是产业链和需求的基本情况:

黄磷所在的磷化工产业链,以磷矿石为起点,磷矿石可直接用于制取湿法磷酸,同时也是黄磷的上游原材料。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黄磷下游主要用于热法磷酸、草甘膦、赤磷、三氯化磷、五硫化二磷等,广泛应用于生产合成洗涤剂、电子、农药、国防军工及其它行业。

2020年下游需求中:热法磷酸占比46%、草甘膦占比26%、三氯化磷占比约15%、五氧化二磷等其他需求约占13%,因而,黄磷的需求,主要由热法磷酸和草甘膦拉动。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热法磷酸的需求,主要由磷酸铁拉动,磷酸铁的主要下游为磷酸铁锂,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电池产业链;草甘膦的需求主要由农业需求拉动。

①磷酸:

无论是零价铁工艺,还是二价铁工艺,磷酸都是基本磷源,若磷酸铁企业选择外购磷源,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53%,是磷酸铁制备工艺不可或缺的原料;磷酸铁又是制作磷酸铁锂电池的必不可少材料,因而面对的最终端下游为动力领域、电力储能和通信领域。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磷酸铁磷源主要来自高纯度磷酸和工业级磷酸一铵。

其中的高纯度磷酸有两种制备工艺:一是通过湿法磷酸萃取净化制备的湿法净化磷酸;二是通过黄磷燃烧和水反应制备得到的热法磷酸。

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磷酸原料可以是热法磷酸、湿法净化磷酸和湿法磷酸。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因为热法磷酸耗能较高(湿法工艺耗能仅为热法能耗的五分之二)、成本高(热法磷酸成本约5500元/吨,相较于净化磷酸成本约高1500-2000元/吨),产能处于不断收缩的过程,湿法磷酸正在对热法磷酸形成替代

2020年热法磷酸产能为282万吨,同期湿法磷酸为160万吨,且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湿法磷酸的扩张是有序的。

综上所述,即使热法磷酸需求减少,但短期内仍然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对黄磷的需求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根据国泰君安的测算,2021年热法磷酸的产能由2020年的282万吨下降至231万吨。

②草甘膦:

草甘膦最近景气度较高,基于两个原因:

首先,新增产能有限。

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为110万吨,除了拜尔的38万吨海外产能,其余全在国内,未来行业几乎没有新增产能,国内呈现双寡头垄断格局。

其次,需求稳步增长。

草甘膦是全球最大的农药品种,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灭生性等优点,主要用于转基因作物如大豆、玉米和棉花,国内生产的草甘膦平均80%以上都用于出口。

目前,全球农产品进入上行周期,对其需求快速回暖,国内客户积极采购叠加出口需求饱满。

高景气度下,国内企业订单已经排至9-10月份;除此以外,草甘膦的原材料也不断涨价(黄磷、甘氨酸),草甘膦价格屡创新高。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在这种背景下,草甘膦企业有更大的概率可接受高价黄磷,因而黄磷的需求较为稳定

02

其次是供给情况。

上游磷矿石的供应主要集中在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四省,且由于地形的原因,这些地区磷矿石运输成本较高,因而黄磷的主要产地也集中于这四个省份。

政策的影响对铁矿石和黄磷的供给影响很大,2016年有长江生态保护大行动和环保督察,2019年起有《“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专项整治行动》,环保高压常态化、准入门槛不断提高,使得磷矿石企业、黄磷企业落后产能被淘汰,数量不断减少,生产受限。

国信证券预估,2021年,我国黄磷产能为136.5万吨,今后产能将保持平稳,大多不达标产能或是已永久退出,预计后续环保检查再次导致黄磷大规模停产或产能退出的概率较小,但在环保高压下产能也难以扩张。

限电加码,涨势持续

黄磷的常年产能利用率并不高,常年产能利用率低于60%,2019、2020年黄磷产量分别为 64.49万吨和77.75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6.75%和53.37%,产能利用率低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因为黄磷耗能高,电费占成本比重可以达到50%左右;每年5-10月为长江丰水期,长江沿线水电站在丰水期电价最低,因而黄磷企业常选择在丰水期开工,平水期和枯水期减产。

其二,行业长期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

其三,时常因为限电及环保原因停产。

因此,黄磷的长期供给格局并不很优秀,过剩产能常态化存在。

综上所述,黄磷目前的价格上涨,遇到了产能受限的情况,叠加下游开工稳定和低库存,因而高价在短期有望持续。

标的的配置,有两条思路:

一是选择国内具备黄磷产能相关的标的:

兴发集团: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矿电化一体”运行模式,具备磷矿-黄磷-磷酸-磷酸盐-磷肥的“矿肥化结合”完整产业链,以及甘氨酸-草甘膦-氯甲烷-有机硅-废酸-草甘膦的“磷硅盐协同”经济产业链,目前拥有黄磷产能16万吨,2020年产量11.4万吨。

云天化:2020年共开采黄磷矿131.6万吨,黄磷产量3.2万吨。

云图控股:拥有黄磷产能6万吨,2020年产能利用率达到108.71%,据公司环评报告,公司黄磷20%用于生产磷酸,80%用于外售。

二是选择具有资源优势,且完成磷化工中上游产业链配置的企业:

史丹利:公司逐步形成磷矿-磷肥-复合肥产业链,控股的黎河肥业磷铵产能达到40万吨/年,产品覆盖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工业级磷酸一铵等多个品种。

新洋丰:公司具备320万吨低品位磷矿洗选能力,180万吨磷酸一铵产能。

参考研报:

《万联证券-云南地区再受限电要求黄磷价格上涨》

《国信证券-云南限电再起,持续看好黄磷-草甘膦产业链景气度》

《申万宏源-磷酸铁行业深度报告:资源禀赋与成本优势兼备,磷化工企业开启新的成长征程》

《国信证券-磷化工行业分析框架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开工率   黄磷   磷矿   湿法   涨势   云南   利用率   磷酸   产能   产业链   下游   库存   成本   需求   地区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