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你炒股票频繁交易吗?


你恨自己管不住手吗?


你会不会明明看好某个股票,决定中长期持有,甚至前一天晚上都已经计算好目标价格了。


但第二天一开盘,就没忍住卖掉,然后又去追了另一只交易对象。


一段时间下来,你要么只是曾经拥有过那些后来涨得很不错的股票,要么就是追涨杀跌不迭,账户资金已经被你折腾地体无完肤了……


如果你也有以上类似症状,说明你已经患上了“交易上瘾”。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01 为什么你会“交易上瘾”


“交易上瘾”是行为上瘾的一种。


在我们很多人的认知中,打游戏上瘾、购物剁手上瘾、追剧上瘾才叫“上瘾”。


但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凡是符合大脑奖励机制,让你做了还想做的行为,都是行为上瘾。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思想实验:


假如你的眼前有个按钮,只要你按一下,你的手机就会立刻收到一条短信,通知你银行账户里真的进账了100元,如果四下无人,你会不会去按第二下、第三下……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这项思想实验的升级版:


如果你已经按了5下,已进账500元,但后面“时灵时不灵”,你又可能怎么做呢?


你会不会没事儿就想去按一下,然后看看手机短信有没有收到打款提示呢?


没错,短线频繁操作的原因正在于此。


在过去,你一定有过几次买入后上涨的经历,这就让你的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让你爱上了这种“买入上涨获利”的反馈。


为了获得更多、更大的反馈,你在持有现有股票滞涨甚至下跌的时候就会开始焦虑。


焦虑就给了你卖出“现有股票”的动力,而卖出后你偶然看到有一些自选股股票正在急速上涨,它就又诱惑你作出买入交易,追涨杀跌就是这么来的。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02 你总是频繁交易的本质


老何也曾经是个频繁交易的少年,我后来是怎么破解的呢?


在认真研习了行为上瘾的本质后,我总共研发出三个使用起来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先来说本质,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公式:


B=MAT,即行为=动力 x 能力 x 触发条件


B,Behavior,也就是行为,在频繁交易的场景中,“交易”就是你最后作出的行为。


M,Motivation,是动力。巴菲特说的恐惧和贪婪而产生的焦虑,都是你交易背后的动力。


A,Ability,是能力。假如你今天的所有资金都已经买卖过一次了,后面就算再怎么涨跌,也会由于T+1的限制,让你失去买卖的能力而无法做出任何行动。


T,Trigger,是触发条件。比如你和别人聊天时恰好聊到你买的那支股票,于是你打开手机一看,发现它在暴跌,由于恐惧情绪作祟,你就作出了卖出的动作。在这里,你与别人聊天促使你打开手机查看就是我们说的触发条件。


好,到目前为止,频繁交易的本质你已经理解了,它们分别是动力、能力、触发条件。


这三项因子缺一不可,而下面的3个方法,将分别从这3个因子逐一攻破。


我们先从最简单地降低“触发条件”讲起。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03 方法一:降低触发条件


回忆一下,你按捺不住作出交易行动前,你看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很多次都是由于看到自选股里其他未持有的股票涨势凶猛?


没错,就算你拿着全市场ROE最好的那几只股票,它们也不可能天天涨,而当你又被自选股里其他股票的涨势诱惑时,触发条件就形成了。


此时,你很容易被情绪控制,很难把握住自己想要交易的手。


老何在2019年除了做T,全程就只持有格力和美的这2只股票,这让我当年的收益率达到了79%,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是因为我的自控能力有多强,而是我把自选股里除了这2只以外的股票统统删除。


这就让我就算有时管不住手,在盘中打开交易软件看一眼,也因没有其他股票“触发条件”的诱惑继而产生超出纪律的操作,这才在客观上拿住了当年的牛股,进而获得了客观的回报。


所以,如果你也想降低触发条件,避免“交易上瘾”,你也可以在常用软件中只加入极少数自选投资标的,大大去降低自己因情绪而产生计划外行动的概率。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04 方法二:增加摩擦成本以控制交易能力


你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买房都赚钱了,但股市中却是一赢二平七输吗?


答案是:交易房产的摩擦成本极大,很多人由于太麻烦就没能“及时”卖出;


而股票交易起来太方便了,现在只要拿出手机2~3秒就能完成交易。


所以,“股票交易起来太容易”反而害了你,让你被情绪左右,令你追涨杀跌,发生亏损。


那么怎样才能增加摩擦成本,控制交易能力,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的每次冲动决策没那么快生效呢?


答案是:别做股票或ETF了,做基金吧。


你可能知道基金的成交时间以每个交易日下午15点为准,凡是在此之前的买入或卖出都可以撤销。


这就给了我们情绪中的投资者极大地回旋余地,以更理性地“慢思考”代替因情绪冲动而带来的“快思考”决策。


老何在2020年初格力业绩滞涨后有过一段迷失期,而且后来美的的PE也被高估,因而迟迟没能找到可以“少数可以追踪”的投资标的。


后来又由于迷茫期太多平庸的自选股让自己频繁被触发,以致收益率大幅下降。


幸而“穷则思变”,老何开始意识到投资基金可以重新避免落入频繁操作的陷阱。


当然,主动型基金的持有有一定讲究,我们会在以后详细讨论应该如何配置才能使自己稳中有胜。


所以,如果你自己没有笃定的投资标的,你也可以通过购买基金代替买卖股票,通过增加摩擦成本以控制你因交易太方便而造成的频繁交易。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05 方法三:堵不如疏,守正出奇


我们说完了B=MAT中的字母T,Trigger,触发条件;字母A,Ability,能力;现在还剩最后一个字母M,Motivation,动力。


但恐惧和贪婪这两种情绪是人性,是人类这种物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天性又要怎么来规避呢?


是的,天性不能规避,但天性可以疏导。


我们曾经说过,从长期来看,美国从1802年到2002年这200年间除去通胀的股票平均年化利润为6.6%。


而在我国,只要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过去8年~10年的长期年化收益比6.6%只多不少。


但资产配置这种“守正”的投资方式唯一的特点就是反人性:


有时极其无聊,每天的涨跌幅度都很有限;


有时又如钝刀子割肉,每天看着总净资产下降那么一丢丢,让人极为难受;


当然也有时候能享受市场较大上涨带来的反馈。


那么怎么在前两种“有时候”的时候疏导我们人类中的天性呢?


答案是:你可以拿总投资额中5%~10%的一笔小钱作为你的“奇兵”,让它们依旧在高风险的股市或主动型基金中让你“解痒”。


如果收益好,自然皆大欢喜;而就算出现了大幅亏损,那也只是你全部资产中的沧海一粟,它们所承担的主要作用是满足你的情绪需求。

一个人能否在股市赚钱,就看他是否深刻理解这3个方法


最后的话


知名投资人但斌说:


价值,是时间的玫瑰,而非催熟的草莓。


但坚守时间,从来都不靠忍,而是需要依靠你在理解人性本质的基础上有策略地施以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理解了人类行为的本质:


B=MAT,即行为=动力 x 能力 x 触发条件


也通过三个方法:


方法一:降低触发条件

方法二:增加摩擦成本以控制交易能力

方法三:堵不如疏,守正出奇


有策略地去破解好股票拿不住的难题。


祝福你,能通过践行这些方法,一起成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共同采摘时间的玫瑰。

你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拙作《行为上瘾》,来对我们的人性进行更充分的理解:


理解人性本质《行为上瘾》 ¥19.6 购买


--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每次为你凝结一个知识结晶,

每次都和你一起有策略地成为更好自己

我是行为心理的研究者和践行者,

畅销书《行为上瘾》作者,我是何圣君,我的文章会定期更新。

请赐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

希望通过本文的交流只是我们彼此成就的开始,

因为人生所有的修炼都只为在更高的地方遇见你。

--

那么怎样找到值得拿住的好股票呢?建议你来阅读:

2021年,学会不败的选股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方法   上瘾   标的   摩擦   天性   频繁   本质   股市   深刻   人性   情绪   成本   条件   能力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