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租售同权,新华社终于说了这些狠话

6月4号,新华社发表文章《租赁住房跑步入场,完善城市发展格局》,再次喊话落实政治局最新政策,尤其提到了租售同权政策的落地。

关于租售同权,新华社终于说了这些狠话


新华社文章

新华社文章针对6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保障性租赁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就是对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提出政策的一次细化和落实。

在这次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与经济问题的会议上,中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新华社文章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放出了狠话,我们看看这段狠话是怎么说的:

“保障公民基本住房权益,始终是中央住房改革的出发点与底线。任何调控举措,都不应背离这一初衷。解决住房问题的手段并非单一,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通过购买商品房来实现住有所居。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对冲高房价对人们造成的压力,在人们生育意愿和能力高而薪酬、支付能力低的时间段缓冲压力、缓解焦虑情绪,帮助他们及其后代度过人生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个时期。

在现代社会,房子是人口问题的重大牵制性因素,因而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相关性因素。家庭人口数量的增减,与房价形成压力的大小存在密切关系。人们对生育的欲望与预期受限于对房屋面积大小及支付能力的预期。而人的生育愿望及能力的高峰年龄段恰好与就业时间不长、支付能力不高的时间段重合,这是大多数人都要遭遇的自然过程,却无形中对生育形成了刚性约束。不顾及这种约束而生育,就会受到房子及现实带来的多重“惩罚”。

因此,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其实际上赋予租房者一定程度的自由。这个自由不仅是选择城市地点的自由,也是选择工作的自由。现实中有很多中年人慨叹生活之累,很大程度是因其背负着巨额房贷而只能惯性前行;一些年轻人选择消极放弃,也就是选择在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另辟蹊径”。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减轻年轻人在社会流动初始阶段的巨大压力,这种边际投入所产生的效益,是劳动力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焕发出巨大活力的保障。

保障性租赁住房,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附加在房屋之上的公共权利能不能得到落实。租房人要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人享有同等待遇,远非一纸文件就能解决。如果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革不能倒逼户籍、入学等更深层次的改革大步推进,承租人应该享有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就可能沦为空谈。”

挑出来核心的狠话就是:

1.租售不同权对人口生育形成了刚性约束。

2.租赁住房是劳动力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焕发出巨大活力的保障。

3.租赁住房改革不能倒逼户籍、入学等更深层次的改革大步推进,就沦为空谈。

新华社发了狠话,尤其是跟4.30和5.31两次政治局会议的住房和人口政策相对应,剩下的就是见证具体教育、医疗制度改革的实施步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新华社   空谈   刚性   时间段   政治局   住房   人口   房子   压力   中央   能力   会议   政策   自由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