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近期,美国将从多个方向上,启动直接针对中国的重大动作。就在3月的第一天,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年度报告书中称,要与盟友一起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这包括,钢铁、铝材、光纤、光电以及其他中国是关键供应者产业,这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美国将开始针对中国的材料领域进行加压了。


今天这期我们就来聊一聊。

第一,美国为什么要加压中国材料领域?

第二,材料,尤其是新材料在国家科技竞争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第三,中国的材料技术在国际上来讲处于什么段位呢?


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第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要加压中国的材料领域?


因为材料是工业的基石,新材料更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先进的信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这些领域前沿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


你像华为1550nm激光雷达的高性能铟镓砷接收器如果无法突破材料的成本问题,就没有办法规模化生产,没有办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核电的核心高端核岛设备,比如说用来制造控制水循环的主泵所使用的核电用钢还有铸锻件,如果没有办法国产化,你就无法取得核电领域的国际领导地位。所以,材料产业是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


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当时美国的加税清单中有一项明确规定,对中国的橡胶制品加收25%的关税。2019年爆发的日韩贸易战,当时日本限制向韩国出口制造OLED显示零部件的材料氟聚酰亚胺,半导体制作要用的光刻胶以及制造高纯度半导体用到的氟化氢三种原材料,这个事给韩国的相关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些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都涉及关键原材料和纳米加工等一些“卡脖子”的技术。足以说明,材料、尤其是新材料在国家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


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第二个问题,这些材料在国家科技竞争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我们以钢铁、铝材、光纤和光电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钢铁,号称工业的粮食,是所有工业的基础。而铝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上是仅次于钢铁的金属,被应用在海陆空各种运输工具上,小到电子家电、建筑装饰,大到飞机,导弹,火箭,人造卫星,都能见到铝的身影。所以,这两种材料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易量,通常被视为显示经济发展快慢的晴雨表。大多国家在工业领域钢铝用量都非常大,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中占比大,因此经常会在贸易战中首当其冲被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而光纤一般用在通信领域,又称光导纤维通信,它不但可以搭建光纤网络。在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作为给食道、直肠、胃进行深度探测的内窥镜的光学元件材料。他是一种信息材料,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他的发展水平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军事安全还有信息的安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尤其是当下这个十年,基于5G、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和物联网这些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炽化阶段。


信息材料和相关器件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了快车道。这些材料的应用会颠覆未来的信息技术和器件形态,比如说量子计算机、微纳型芯片、超级存储器、新型图像传感器,这些都会受到新型信息材料的影响。


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所以,从2019年开始,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推进这些新型信息材料,比如,低维材料、量子材料和智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刚刚提到的光导纤维就属于低维材料的一种。换句话说,如果信息材料没有达到领先水平,刚刚提到的5G、云计算这些信息技术就没法取得国际竞争力。这些技术意味着什么呢,我上一篇文章也谈到过这个话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回顾一下。


我们再聊聊光电材料这是一种能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类能量转换功能材料。是新能源材料,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最近几年,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这些全球性问题不断升温,世界各国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目标,在政策和资金上不断给新能源领域加码,我国也在不断淘汰煤电,增加新能源的装机。


不仅如此,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还在进行融合。以往,新材料研发过程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我国的光伏电池和组件效率每年提升约0.5个百分点,已经是在大量扶持下所能达到的峰值了。


一般来说,从实验室“诞生”一种新材料平均需要10年,新材料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平均要再用上20年。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材料基因组、机器学习等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新材料研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新材料的研发速度提升上百倍、上千倍,所以,未来各国科技竞争的核心一定是拼是算力,就是计算机计算能力。


如果说打击你的光电材料是为了打击你的优势产业,因为我们国家的光伏和特高压确实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而打击信息材料则是企图进行全方位的遏制。


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的材料技术在国际上来讲处于什么段位呢?


2019年8月,韩国科学技术评价员发布了《2019年十大材料领域新兴技术》报告。这个报告从环境、生物、能源、电子这些领域,选出了十大新兴材料技术,分别为生物分解薄膜、可替代感官装置的材料、3D打印人工器官、高效耐火固态电解质、交通行业快速充电电池、超轻量运输装置、适应极端环境的核融合材料、可弯曲显示器、自动控制生命周期的化学材料、结合可穿戴装置的纺织品。


这些领域用到的前沿材料,比如,石墨烯、量子点、超材料、仿生智能材料、超导材料、柔性材料、光催材料都是全球竞争的重点。美国、日本、韩国等科技强国为了抢占新一轮工业的制高点,纷纷制定了计划,大力推进这些材料的高速发展。


中国前沿新材料的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2020年我们国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增长7%以上。但是,跟先进国家相比,在自主创新、新型产品的开发应用、高端产业化还有一定的差距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体制主要依赖于“产学研”模式,后来又发展成为“政产学研用”模式,这种模式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制约了在类似“芯片”这样的领域里发挥作用。


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什么深层次的问题呢?有三点。


第一,在这些产学研合作里面,企业没有什么话语权,一些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也主要交给高校和科研院所牵头,要求企业提供资金配套、现场试验。你像在国家实施的十大民用科技重大专项中,只有一个项目由企业牵头。这就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宁愿选择“拿来主义”,根据生产需求直接引进成熟技术。


第二,高校也不愿意毫无保留地将知识或技术转让给企业,企业在科研成果盈利后也不愿意更多地与合作单位分享,所以一些高校宁愿自己直接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近两年,在全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交易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数量年增长超过20%。有的高校组建了大批股份制学科性公司,科研人员直接入股,参与成果推广和利益分配。


第三,高校人员的考核评价以承担国家项目、基金项目、发表论文或著作、成果获奖等为主,在晋升职称、人才评价、成果奖励中产学研合作占的分量很轻,所以,高校人员宁愿多写几篇论文,也不乐意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


当下,创新就是我们最好的反制利器,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打破壁垒,突破封锁,才能不畏强压。


制裁升级!美国将在五大产业领域中对华施压,中国当如何反制?


所以,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加大创新体制的改革力度,来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推进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流交易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协同创新的资源中心。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实体合作、虚拟研发、投资融资、资源共享、合作管理,方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相互了解研发成果信息、借调互换研发人员、联合组建攻关团队。


面对着美国在材料领域的重施压,中国的自主创新领域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元年,那些打不倒你的,终究会让你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美国   中国   光导纤维   领域   反制   产学研   信息技术   量子   新能源   新材料   高校   产业   材料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