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治愈了孤独,却伤了“心”

前些年一部很火的日剧《深夜食堂》,想必看过的人应该知道,沧桑大叔的食堂只从夜里12点营业到次日凌晨6点。温暖朴素的故事加上秀色可餐的美食,治愈了很多人的孤独,也成为不少夜猫子的“下饭剧”。

深夜食堂,治愈了孤独,却伤了“心”

毕业那年,和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在海底捞聚餐,从晚上8点吃到凌晨,吃吃谈谈、停停吃吃。不记得多少个回合,只晓得出来时,整个餐厅寥寥几桌。寝室辗转反侧,不是毕业前的不舍情绪涌上心头,而是吃得太撑了。于是暗暗发誓:聚会可以去,绝不多吃,能安排在中午的绝不约在晚上。

不止晚餐,我们每一餐都要求细嚼慢咽,吃到七、八分饱就要停筷,这是每一个身材控的底线。当然不仅仅是从身材的角度考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晚餐吃得多、吃的迟会带来不小的健康隐患。

深夜食堂,治愈了孤独,却伤了“心”

“吃得多、吃得晚”的晚餐,伤“心”更重

前段时间,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晚间摄入更多热量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研究人员对112名年轻女性的饮食(进食量、种类、进餐时间)和心血管健康状态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结果显示:大多数参与者的晚餐都在下午6点后,而在这一时段摄入更高热量的人心脏健康状况较差。具体来说,下午6点以后摄入更多卡路里的女性血压更高、对血糖的控制能力更差。

在一项十分有趣的试验中,研究者们将受试人群安排进两组饮食方案中:

A方案:早餐吃700大卡,中餐吃500大卡,晚餐只吃200大卡;

B方案:早餐吃200大卡,午餐吃500大卡,晚餐吃700大卡。

也就是说全天总热量和午餐热量不变,只有早、晚餐热量颠倒,B方案常见于那些早餐吃得简单的人。人们按照各自的饮食方案坚持了12周后,那些早餐吃得丰盛的A组人群血脂水平平均下降了33%,而在B组中,晚餐摄入过多却让血脂上升了14%。

深夜食堂,治愈了孤独,却伤了“心”

很多人会问,血糖、血压、血脂和心脏有什么关系呢?它们都是衡量我们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指标。它们的数值异常,提示血管弹性、收缩力、血液粘稠度以及心脏排血量等可能存在问题,影响正常心血管功能,甚至能引起卒中和心衰。

我们享受着年轻带来的快感,追求活在当下,只要不是立竿见影的威胁,都可以视而不见,更别说什么“心脏病”、“三高”了,那都是我爷爷奶奶得的病……如果30岁的你想象不到30年后的自己,那就对着镜子看看,这幅面容下或许就隐藏着60岁的内脏器官,深夜的美食你还咽得下吗?一句印度谚语:每一朵盛开的花,都是昨日播下的种。这朵花是罂粟还是芍药,就要看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深夜食堂,治愈了孤独,却伤了“心”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11/191111084918.htm

[2] Jakubowicz D,Barnea M,Wainstein J,et al. High Caloric intake at breakfast vs. dinner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s weight los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J]. Obesity, 2013, 21(12):2504-25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食堂   日剧   血糖   心血管   吃得   热量   血脂   午餐   晚餐   血压   早餐   心脏   深夜   孤独   饮食   方案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