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文 / 伏太因

No. 007

Hello,大家好!又到了一周一会的#心理学与生活#栏目!

这期又将有哪些好玩的心理学研究分享给大家呢?快来一起康康叭~



◐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
◐ 越花时间在对方情绪上,越容易高估他人的情绪?
◐ 你的父母可能错了:打闹是孩子发展的必要阶段?
◐ 什么?!喜欢“扯淡”的人居然更加聪明?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01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

好善乐施在我们观念中,应该是一种被赞赏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利他行为——指的是不计一切代价,不求回报的一种助人行为。

有利他行为的个人或团体通常会获得良好的声誉。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利他主义者并不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欢迎,甚至会受到负面评价,以及惩罚。

就聊聊最近很火的鸿星尔克。鸿星尔克在郑州洪灾期间捐了5000万,但很多网友都纷纷质疑鸿星尔克是不是在作秀,觉得鸿星尔克是趁机为自己打广告,不怀好意。

Kawamura等人(2020)对这种反直觉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感到奇怪。

于是,他们分别招募了来自日本和美国的被试,参加设计的5个关于金钱分配的实验。

他们发现,利他主义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行为偏离社会规范的程度。

什么意思呢?就是人们心中其实并不是觉得捐钱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关于“利他主义”的权衡标准。

太慷概的行为可能就会偏离正常的范围,让人产生厌恶的感觉。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1、首先,过度利他主义可能会损害别人的“声誉”。

这种现象相信大家也见怪不怪,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人们会将不同公众人物的捐款进行比较,甚至产生各种猜疑和争论。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慈善家匿名,偷偷捐款的原因。低调做人嘛。

2、其次,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尊的倾向。

当自尊有被损害的风险,我们自然就会有一种威胁感。

当有人做出了过于慷概的利他行为,这其实无意间就增加了利他行为的标准,导致利他行为的“内卷化”


3、同时,研究人员也发现人们对偏离社会规范的利他行为的看法,具有文化差异。

尤其是在日本这样高度紧张的社会中,过度的利他行为更可能不受欢迎。

看来,慷慨也要适度啊。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02 越花时间在对方情绪上,越容易高估他人的情绪?

Goldenberg等人(2021)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表现出最情绪化的面孔上,这会导致我们高估了人群的实际情绪状态。

研究人员通过三个实验来检验个体是如何感知人群的情绪。

在第一个实验中,被试需要估计多张面孔的情绪。这些面孔表达了不同强度的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被试估计人群的平均情绪,高于人群的实际情绪,并且被试的高估程度随着人群中面孔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表达愤怒的人群有一种情绪放大作用,比表达快乐的人群更强。

在第二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控制了观看面孔的时间——发现更长的曝光时间似乎会增加情绪放大效应,而不是让参与者的感知更准确。

为了了解这种人群情绪放大效应背后的机制,Goldenberg及其同事进行了第三个实验,他们跟踪了被试的注视和眼球运动。

与较少情绪化的面孔相比,参与者会花更多的时间看更多情绪化的面孔。

此外,花更多时间看最情绪化面孔的参与者,比花更少时间关注最情绪化面孔的参与者更倾向放大人群的情绪。

这些发现表明,个人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看人群中情绪比较丰富的面孔,这会导致他们高估人群的情绪。


Reference:
Goldenberg, A., Weisz, E., Sweeny, T. D., Cikara, M., & Gross, J. J. (2021). The crowd-emotion-amplification effect. Psychological science, 32(3), 437-450.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03 你的父母可能错了:打闹是孩子发展的必要阶段?

儿童和青少年之间的游戏打闹一直是父母所苦恼的行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到伤害或学坏,变得暴力和粗鲁。

然而,Pellis等人(2007)的一项关于社交能力和打闹游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

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样的同伴互动

例如,被剥夺了同伴互动的成年老鼠,无法理解社会结构的等级。

在老鼠的世界中,当一只年轻的雄性试图在一个群体中定居时,它会遭到老鼠“头头”的攻击。在这种情况下,有同伴交往经验的老鼠会很快学会保持蹲下不动。

另一方面,缺失同伴互动的老鼠会胡乱跑动,最终招致老鼠“头头”的注意。

而协调的动作也会受到影响。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在研究中,隔离饲养的老鼠协调动作的能力也受到损害。

同伴互动的剥夺,似乎也有神经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青少年之间的打闹会刺激大脑皮层中某些化学生长因子的释放,作者将该区域称之为“社会性大脑”

社会性大脑的结构之一是眶额皮层,这是参与社会识别和决策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发展越少,人们运动协调、对社会线索的感知等能力受损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老鼠的行为是否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洞见呢?

研究人员认为显然如此,他们证明了动物和人类的游戏有相当大的重叠性,特别是打闹。

Reference:
Pellis, S. M., & Pellis, V. C. (2007). Rough-and-tumbl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brai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6(2), 95-98.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04 什么?!喜欢“扯淡”的人居然更加聪明?

你有时候会扯谈吗?身边有喜欢扯谈的人吗?

我们经常觉得胡扯不好。但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

更会胡扯的人也更善于识破谎言。

在《英国社会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新论文中,Littrell等人(2021)认为:扯淡(Bullshit)与欺骗并非完全一样。

他们把扯淡分为两个不同的维度。

1、劝诱性的扯淡

由一种想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或者说服别人的欲望所激发的行为。

2、含糊其辞的扯谈

对真相的回避,这种“扯谈”有点讳莫如深的意思,比如暗讽、吐槽、政客在掩盖错误时会做的事情。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根据定义,这两种胡扯都是故意的,但胡扯的意图不同。

被试完成了几个量表,分别是完成了《胡扯频率量表》《废话接受度量表》,以及一个对“科学胡扯”接受程度的量表(例如,随机生成的科学术语)和《假新闻接受度量表》

结果发现:

① “劝诱性扯谈的人”对伪科学和假新闻的接受程度更高;含糊其辞扯谈的人相反。

② “劝诱性扯谈的人”更容易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感到自信,但实际的认知水平却比较低。且对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的洞察力也较低。

③ 此外,“含糊其辞扯谈的人”,更能区分“伪深刻的句子”和“真正深刻的句子”。


研究人员认为,有时候在生活中,喜欢“自吹自擂”的人确实也经常上当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并没有探究这些被试实际上有多擅长Bullshit,仅仅做的多并不意味精通此道。

看来,扯谈也是有天赋的啊!

Reference:
Littrell, S., Risko, E. F., & Fugelsang, J. A. (2021). ‘You can’t bullshit a bullshitter’(or can you?): Bullshitting frequency predicts receptivity to various types of misleading inform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鸿星尔克赈灾捐款惹争议,为啥做好事也会被骂?丨心理学与生活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啦。

大家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都可以在下方留言给小编呀~更多好玩的心理学研究,请继续关注我们每周一更的#心理学与生活#专栏。

一起来增加奇奇怪怪的知识,让你大开眼界~

我们公众号【心知岛】【壹念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利他行为   老鼠会   含糊其辞   社会性   参与者   研究人员   同伴   心理学   面孔   老鼠   人群   情绪   发现   时间   社会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