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今天是大年初七,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雨水”名字由来是指“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

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雨水时节表示降雨的开始和雨量增多,中医认为,雨水时节要注意养生,做到春捂防病、调养脾胃,以促进身体健康。

一、雨水节气的养生方法

雨水节气天气开始回暖,开始出现降雨,降水量也随之增加,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比较寒冷的,加上雨水导致天气潮湿,需要做到“春捂”防病。

雨水时节在春季,而人体会出现阳气生发的情况,身体肝气上升,此时要特别注意调养脾胃,以养肝护肝。

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二、“春捂”防病

1、减衣要适度

雨水节气处于春季,气候变化比较明显,初春刚刚到来,气温会出现回升,但气温回升的趋势是波动的,会出现忽冷忽热的天气表现。如果气温上升就减衣服,而气温突然下降时没有及时增添衣服,就容易导致寒邪入体,引起风寒感冒等不适表现。

为了健康着想,减衣要适度,特别是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小朋友、产妇和慢性疾病患者,一定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2、穿衣上薄下厚

春天阳气上升,人体的肾阳气会出现升发,阳气向全身散布,以加强身体内部循环。一旦风寒入体,阳气会困于肾脏下部,即腰部以下的部位,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导致腰酸背痛、膝盖疼痛等不适表现。

因此,雨水节气要注意下身保暖,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以略厚为宜,千万不要为了贪图裙装的美丽而将衣服换成短裙,以免风寒入体导致身体不适。

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3、预防疾病

春季万物复苏,花草开放正盛,空气中的粉尘、花粉会比较多,容易引起过敏,需要及时做好预防。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患者要多加注意,出门佩戴好口罩,准备好口腔喷剂,以免吸入花粉过敏,引起不适反应。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保护好关节,避免“倒春寒”的影响,守护好个人健康。

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4、食疗养生

春节要进行食疗养生,调养脾胃,养护肝气。如果有阳虚的情况,可以使用黄芪、党参、大枣等补益肾气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春季食疗养生以温养为主,要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阳气受损,引起身体不适。另外,要少吃辛辣过补的食物,以免阳气过旺,肝火过盛影响日常生活。

雨水时节,食物要以少酸多甜为主,调养脾胃,可以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红笋、山药等滋养食物。传统粥类多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以在雨水时节食用养生粥,用来润养脾胃。

雨水节气,要春捂防病,调养脾胃

三、总结

雨水节气养生可以采用以下4种原则:1.规律作息,做好保暖,做好“春捂”防病;2.舒缓精神,保持心情愉快,开阔心胸,以养护肝气,避免肝火过旺影响健康;3.增加日常的运动量,进行散步、打太极和伸展运动等;4.调养脾胃,少酸多甜,以调养脾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脾胃   节气   雨水   肝气   阳气   风寒   食疗   保暖   时节   不适   气温   春季   食物   衣服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