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走进黑森林:荣格取向的童话分析」推荐序

公主走进黑森林:荣格取向的童话分析

吕旭亚

推荐序一 转圈圈

陈文玲 国立政治大学广告系教授

2016年春天傍晚,淡江大学城区部国际会议厅坐满了付学费听童话的成年人,旭亚开口说:「没想到从瑞士回来的第一场讲座,就在我离开之前担任教职的同一间教室里。」半小时后,她娓娓导出荣格取向古典学派童话分析的第一个(也是关键的)诀窍:故事开场,第一段话,就决定了精神世界接下来发展的方向。我记得那晚空调忽冷忽热,我记得周遭人群安静专注,我记得我的笔记密密麻麻还夹杂几张小图,我记得离开的时候雨仍在下……然而,直到再度与旭亚的童话分析讲座相遇(这次遇见的是由讲座整理而来的书稿),我才明白,之于当时在现场的我以及此刻翻开这本书的你,那晚的意象及其象征,远远超过我们记得的与忘记的,因为,讲座开始,第一段话,就预告了旭亚的风格、童话分析的特征和人生无可回避的真相:出发转一圈,又回到原点。

如果听过旭亚上课,就知道她极为擅长转圈圈。「啊!这张图看过了啦!」、「这个故事上周讲过了!」、「这个概念不是解释好几遍了吗?」面对想法和提问这些来自脑袋的东西,她从不立刻同意,也不立刻反对,就只环绕着人物、场景、光线和温度讲来讲去,直到某个时刻,意识终于肯让位了,感受才浮现、直觉冒出来、情绪被触动,回头再看白雪公主的家庭图和睡美人的恋爱史,竟平白多出了许多细节与转折,与自己的记忆共振,又与他人的命运相连。这种违反智识、团团逼近而非直进的领悟与理解,是旭亚的风格,也是敲开荣格之门的环扣。

结构简单、形貌相似,童话好像也总是在转圈圈。开场淤积但结尾畅快,森林幽黯但尽头有光,后妈手边总有源源不绝的毒苹果但永远功亏一篑,然而旭亚都愿意带路了,又拥有把人人熟悉的故事讲成面目全非的天份,我还是被好奇引动,一次又一次跟着童话主角出发与返回。去年听讲的我,随着每个故事的开展与收合,慢慢练习如何辨认精神世界的问题,找到对应的答案,听旭亚讲〈真假公主:牧鹅女孩〉,明白柔顺的公主非得充分经验凶恶的侍女;听旭亚讲〈打开禁忌的房间:费切尔鸟〉,学会跨越并不容易,除了勇气还需要方法,除了智慧还需要机灵。今年重读书稿,尽管文字还是沿着同一条时间轴发展故事线,内在浮现的意象却不肯听从,我发现进入童话(以及触动内在与碰触原型)的路径,从一次一条线变成同时许多面,读完七个童话,我看见自己同时身为荆棘与玫瑰、高塔与菜园、玻璃与梯子、熊与小矮人的来回、拉扯与抗拒。我的童话分析学习,相隔一年半,又回到原点,精神世界的破洞变得更大,嫩芽由内蜷曲露头,而真实世界的边界却柔软了,放下竟变得容易许多。

〈荆棘开出玫瑰花:睡美人〉、〈逃出高塔:莴苣姑娘〉、〈走进黑森林:美丽的瓦希莉萨〉……一篇又一篇往下盘旋向内伸展的童话分析,让我想起内观静坐(Vipassana Meditation)的经验,当我们的心被安置在容器里够深、够久、够松、够静,层层迭迭的智识云雾散尽,纤细的、灵活的、洞察的智慧就会现身。之于我,旭亚的讲座就是这样一件容器,所以当她提起要出书,我跟创意实验室的伙伴立刻主动举手,希望为这本书做点什么。我负责再顺过一次文字,本以为这件工作没什么了不起,但一打开旭亚寄来的档案,就又头下脚上掉进了兔子洞里。〈熊王子来敲门:白雪与红玫瑰〉是我处理的第一个故事,接近完成时,我梦到一个被关在牢里、坐在地上哭泣的小女孩,画面左下角是白色的马桶,而右上角有一方漂浮的红布,我带着这个梦去找分析师,也用梦的意象作画跟写字,在内在的红白里游荡嬉戏了好一阵子。整个春天,除了上课跟非开不可的会,我日日浸泡在旭亚的文稿里,夜夜顺着文字与意象的河流,做了许多奇幻瑰丽的梦,这些意外同时也是意识之外的岔路,让顺稿这个简单工作变得耗神且费时,但是读了一辈子文案书、教了三十年创意课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书可以这样读、梦可以这样孵、创作可以这样起始,更让以为已经被电子商务、社群媒体、大数据与AI逼到无路可退的创造力教育,有了一个完全不涉及科技却充满了互动与智慧的可能。

跃跃欲走也好,被推着、被押着走也好,我们每个人都在走各自的英雄之路。年轻时,我想象的是一条笔直大道,过中年,发现是一条荒蔓险路,再闪过几座浪头,才理解多数时刻我们都在转圈圈——摔过之处,转一圈还会再摔,道别的人,转一圈又要再见,然而这个原点还是之前的那个吗?我只知道,绕了几圈读这本书,终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路,如同旭亚去了瑞士又回到台北;我还知道,如果精神世界因为扩大与转化而产生质变,所投射出来的真实世界风景也会变得不同。我跟着旭亚靠近荣格心理学,起初是为了解开人生之谜,想为内在莫名的暗沉找到一点火光,学到这里,不能说没见着火光,但拿到的宝物,反而是容忍人生如谜,接纳内在莫名的暗沉,以及任凭际遇带着自己继续转圈圈。

推荐序二 探访性灵深处的动人邀请

邓惠文 荣格分析师 精神科医师

相较于其他探触无意识的理论,集体无意识是荣格最独到的见解之一。由冯‧法兰兹开展的童话分析,是古典荣格学派十分重视的、认识集体无意识的途径。「如果说梦是通往个人无意识的皇家大道,童话则是通往集体无意识的华丽之路」——此路的华丽,并非人人得见。意识窄缩的现代视野中,那里就是森林、河流,小动物以及可预期的人物关系。然而,正是这些「可预期」的形式与元素,得以跨越时间、地域与文化,传递着人类的共同秘密。口耳相传的童话,经过无数的淬炼,保留下来的是最简洁的原型表现。

现今人们在探索心灵奥秘的旅途上,比以往更容易迷失。「自我实现」蔚为风潮,但许多时候人们以为掌握了个人意义,其实是深陷于各种原型的表现中而不自觉。「做自己」的呼声如果无法搭配关于自我的真知,那么所坚持的可能是假的自我,所谓理直气壮地做自己,不过是让假的自我更顽固,被原型掳获得更为彻底。在自性化的历程中,认识原型及其对个人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敏睿而感性的童话分析不只是心灵如实的显微镜,也呈现了人性惯常使用的各种透镜与滤镜,加在真实之上可以如何幻化,要取下又是多么地需要勇气。

本书对于经典童话的分析细腻而开放,不论读者是否熟悉荣格心理学,都能藉此认识生命各种主题、角色、关系的原型。特别是女性的自我追寻,一方面要突破性别窠臼,一方面要与女性的本质连结,许多现代女性仍然自信低落,许多又是为抗争而失去女性本质的力量,探索之路充满了考验,书中为女性成长的主题提供了珍贵的思考。意义的丰富与深度,象征延伸的无限空间,的确是一场华丽之旅。

荣格非常重视分析师的个人特质与涵养,苏黎世的训练至今都延续着传统,强调分析师要深刻浸润于文学、艺术、神话、宗教等人类历史所累积的资产,藉由文明的共同遗产,才能对心灵无意识有更深的认识,超越个人的局限。旭亚早有各种心理学派的资深经历,之后投身荣格分析,她的讲述和风采每每让人惊艳。是丰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涵养,和她深刻的灵性体验,才能让一种心理思维的流动显得如此美妙、流畅、鼓舞而快慰。对于尚未开启或正在无意识旅途上的读者,旭亚说童话,就是往性灵更深处探访的动人邀请。

作者序

找回属于我们的心灵童话阅读西方童话并不是我儿时生活的一部份,我的童年也没有父母床边说故事的经验,真正发现童话的魔力是我学习荣格心理学之后的事。在苏黎世接受荣格分析训练时,我加入的第一个自主学习团体就是童话分析团体,由一位年老的女性分析师带领,她身型瘦小眼神炯炯,像极了童话故事里的魔法师,课程在她狭小老旧的分析室里进行,每次一个半小时共读一个童话,参与的同学各抒己见之后,就等着听老分析师的精彩解析。我总是像小孩子一样入神地听着故事,顺着故事的曲折情节把自己带到一个个出人意表的剧情高潮,然后再等待揭谜一样聆听充满深意的诠释。常常在走出老木屋之后,要让自己在苏黎世街头漫步许久,反复品尝过程中深深被了解、被卷入的经验。这样与童话亲近的经验,在我接受训练期间持续着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着,以团体讨论、书写、图画、演戏等等方式发生,听同一个童话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观点解析,那些故事里的剧情、人物、角色彷佛有了生命,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梦的一部份,更逐步丰富了我们观看世界的方法,成为自己所拥有的象征物。瑞士的荣格分析师训练结束前有一场著名的重头戏,就是六小时的童话分析大考,就像少林寺弟子下山前要通过十八铜人阵的考验,每个考生独自被关在小房间里,在六个小时内书写分析一个考官实时交付的童话。面对童话要说出的集体无意识讯息,解读其中奥妙端看我们与无意识心灵的关系,反之也可以说,童话身兼人类无意识讯息的使者,做为荣格分析师的我们必需学习如何跟随她去靠近潜意识的世界。

本书试图响应我长时间关切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女性心灵的发展。对于现代社会里,女性在发展自我,完成一个真实整合的人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一直都是我心系的核心关怀。就像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心理学理论的奠基者多为男性,可是喜欢与投入这门知识的学习者却大多是女性,不管是心理治疗专业或是寻求以心理学解决困境的人,清一色的阴盛阳衰,举世皆然。我们可以说心理学作为一个了解自己与世界的视角,有着与女性心灵先天的亲密性,而童话又是一个女性、儿童为主要阅读群体的文类,用这样一个与女性心灵相亲的角度来检视我们所面对的生活挑战、生命议题,对我来说极为契合。现代女性拥有比任何一个世代的女性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机会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也因为如此,我们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没有太多的女性前辈可以模仿,因为我们所遇到的机会与挑战是空前的,我们的祖母、母亲尚未有机会全面进入学习、工作、事业这些曾是男性独有的领域,女性对自己身体、情感、婚姻、性的自主也不是过去女性经验可以指引的,我们被赋予的机会与困难只有我们才能回应。在众多的童话中,我挑选了七个大家熟悉的格林童话,他们都是女性为主角的故事,触及的正是七种不同的女性心灵面向,七个寻宝图。用熟悉的故事做分析文本当然是刻意的,因为熟悉的故事在每一个人心里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及至今集体对此故事的观点,如果,我们可以将这样古老、烂熟于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当今世界有不同的感悟,那我们对自身的困难或许也将有更宽广的视野。

荣格认为人类心灵的发展动力是有意向性的,它发展的目的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独特又真实的自己。每一个人由于特定的生命历程,而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挑战去面对。女性发展的历程里,与重要他人的关系是女性发展的决定因素,也在成人后成为内在的力量与阻力,其中最核心的有与母亲、父亲的关系,有自我过分认同与抗拒认同父母的议题,以及延伸至女性内在阴性与阳性能量的平衡议题。本书的七个故事展演了七种女性完成自己的方法,〈牧鹅女孩〉是有关过分认同正向的母女关系的女性心灵,所需面对的发展议题。〈白雪与红玫瑰〉则是有关过分认同女性质地而压制了心灵的阳性面,故事展示了女性的阿尼姆斯的质地。〈老头伦克朗〉是一个过分认同父性价值的女性问题,〈费切尔鸟〉是描述女性面对来自男性及负向阿尼姆斯的黑暗、性与暴力,以及女性所需发展的智慧。〈美丽的瓦希莉萨〉面对的是负向母亲以及女性的黑暗智慧。我们熟悉的〈莴苣姑娘〉与〈睡美人〉提供我们有关女性嫉妒、羡慕的问题,与女性被压制的创造力及其反扑。

本书故事的分析来自许多荣格分析师对这些童话的诠释,并以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Marie-Lousie von Franz)的观点最为重要,荣格分析看待梦、童话与神话的诠释都是多义、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重点与角度,对待无意识的素材以开放式、没有对与错的态度分析是必要的,我们只问自己,这样的解析是否满足我的心灵,是否替我开展了新的视野、对自己和问题的现象是否提供不同的觉知,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诠释是否打动我。原型的故事拥有不停被演绎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跨越时间与文化,触碰不同的心灵,这些故事对我而言也有同样的特质,每一次的阅读总是可以再看到新的可能,被呈现出来的只是非常有限的诠释,期待读者就将这些观点视为一种演示,作为我们亲近人类原型心灵世界的一个开始吧!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由一群出色的女性通力合作而成的作品。这本书的内容来自我2016年的系列演讲的内容,如果没有两位天使陈文玲与詹美涓的降临,这本书不可能完成,她们替我将内容再三删修、补充、整理,让它成为脉络清楚、可读的内容。陈文玲带领她的创意团队从文字整理到全书成型,给了这本书生命,詹美涓以她严谨的荣格素养协助我梳理女性心灵发展的理路和文字。另外,我们希望在这个大人读本的童话书里,放进对童话世界的想象图片,于是丰富的意象藉由强大的平面艺术家王小苗和插画家杨筑珺的原创,使此书保有童话原有的精灵气息。团队中的羽柔、心灵工坊的妘嘉、心宜这一群从轻、熟到老的女子们所组成的团队,一起经历了创意激荡的过程,和这群美丽聪明的女人工作,是一个极为惊喜的经验,虽然最终许多大胆的创新无法被纳入,许多精彩的图画无法置入,可是和这群女子们一起,我享受了女性之间的投入、参与、创造、能力的展现,我们中间巫婆、公主、皇后、恶婆婆能量穿梭,当然也不乏王子、老国王、小矮人不时的冒出,让我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女性心灵旅程,也见证女性整合之路能量的美丽与巨大。

「公主走进黑森林:荣格取向的童话分析」推荐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苏黎世   黑森林   睡美人   童话   创意   意象   原型   取向   心理学   熟悉   公主   自我   心灵   关系   经验   女性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