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奇幻文学 唤醒内心的奇想世界」梅罕《魔法师的接班人》

第七章 玛格丽特·梅罕《魔法师的接班人》

01 日常与非日常

我读了玛格丽特·梅罕(MargaretMahy, 1936-2012,新西兰童书作家,曾获国际安徒生大奖)的《魔法师的接班人》(Thehaunting,青木由纪子译,岩波书店,以下引用自该书)以及《变身》(The Changeover)这两部作品。两部都是名作,细腻地描写出生长在现代的少年、少女的烦恼,本书讨论的则是前者。

本书主角是一位名叫巴奈比(大家都叫他巴尼)的八岁男孩。开头是这么写的:「那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星期五,巴尼的世界没有任何预兆地开始倾斜,他觉得不管自己朝着哪个方向,脚下的地面都不断地往下滑。于是他知道,自己又被幽灵缠上了。」或许有人会说现代怎么可能有幽灵,但幽灵与魔法师在这本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变身》一书虽然如同书名所示,描述的是魔女的故事,但也是现代的魔女。梅罕的特色就是,她能够在作品中,让这种非日常、超自然的事情,在「极为寻常的日子,没有任何预兆」就发生,而且读者不觉得有什么不自然。她的绘本作品《罗伯特的奇妙朋友》(The Boy Who Was Followed Home,HOLP出版)也是从「有一个名叫罗伯特的寻常小男孩,从学校放学回家」开始。罗伯特转头突然看见身后跟着一头河马,而且隔天河马变成四头。河马的数量一天随着一天增加,最后甚至变成四十三头。这完全是一件离谱的事情。而且梅罕刻意强调罗伯特是「寻常的孩子」,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非日常的超自然现象,会突然侵入现代的日常世界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魔女与幽灵在过去确实相当活跃。但无论魔女也好,幽灵也好,都不会莫名其妙地在「寻常」的日子出现,必须要有适当的时机与地点。过去曾有区分日常与非日常的秩序。但现代呢?或许有人会说,「现代有祭典啊」,但就算是祭典好了,有多少人在抬神轿时,深信神明就坐在轿子里呢?或者,又有多少家庭在端午节吃柏饼(类似用叶子包着的红豆麻糬,是日本人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与粽子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大餐」呢?所谓「非日常」的世界其实在现代已经逐渐褪色。但相反的,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听说坠机造成四百名乘客死亡,或突然有一名男人拿枪扫射,造成十四名女性牺牲,或是隔绝两国的厚墙一夜之间倒下之类的事情,这些新闻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既然如此,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回头看见河马,与这些事情相比也不至于太奇怪吧?

人类的存在拥有无限的扩张性。如果将「我」这个人所具备的一切内涵全部展现出来,不知道会有多惊人。有些人光是展现出极小的一部分,就造成多达十四个人的牺牲。人类自古以来就将这些可怕的部分,巧妙关进「非日常」的世界里,依靠「神」这样的绝对存在勉强镇住,在日常的世界中维持一定的秩序,这是人类的生存智慧。人类之所以会举行许多单就逻辑思考无法理解的仪式、祭典,或是设下许多禁忌,就是这个原因。

但现代人几乎都拒绝这种传统的智慧。大家不想遵守这些不合理的事情,认为所有的一切靠着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就会顺利。结果非日常与日常的世界超乎想象地相互渗透,就在许多过去属于非日常的世界逐渐庸俗化的同时,日常世界也开始遭到非日常世界的入侵。孩子生长在这样的现代相当辛苦。「在寻常的日子里,没有任何预兆就被幽灵缠上」就是这种辛苦最直截了当的展现。

事实上,巴尼在日常的世界中也经历难以想象的事情。巴尼的母亲在生他时去世,他在父亲及两个姊姊组成的家庭中长大,直到一年前,克莱儿突然来到家里。克莱儿是父亲的再婚对象,也就是巴尼的继母。「克莱儿来到家里是一个惊喜。她会在巴尼放学时抱紧他,问他学校发生的事情,也会安排野餐或超乎想象的派对,还会帮助巴尼完成困难的作业。」让巴尼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幸福。

幸福的巴尼面前,出现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幽灵,而且幽灵还宣布:「巴奈比死了!」──巴奈比就是巴尼的本名,他会吓到也是情有可原。幽灵反复地说:「巴奈比死了!我会变得很寂寞。」巴尼又惊又怕,带着混乱的思绪一路跑回家。

02 家族

巴尼拥有可以跑回去的「家」,是一件令人庆幸的事情。如果这时候没有保护自己的家人,孩子不知道会被推入多深沉的痛苦中。极端的孩子甚至还会自杀。我经常见到这些可怜的孩子,所以总是能够深刻感受到家人的保护有多么重要。

巴尼好不容易到家了,迎接他的是两位姊姊。她们分别是削瘦、沉默的楚伊,以及浑圆、聒噪的塔碧莎。为了成为小说家,塔碧莎会把自己周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做准备。她是个什么事情都想说出口的少女。就在巴尼思索着该如何说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怪事时,塔碧莎先开口了,她告诉巴尼,家族中的巴奈比舅公去世了。其实巴尼的名字就是来自这位舅公。他一听到塔碧莎的话,耳中又响起了幽灵的声音。楚伊看到巴尼这么激动,便安慰他说舅公已经很老了,但巴尼回答「我以为死的是我」,然后就昏了过去。

克莱儿温柔地照料巴尼。「巴尼很享受这种被照顾的感觉,他甚至盘算着,是不是应该装得更虚弱一点。……因为在克莱儿来到这个家之前,巴尼未曾接受过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索取一点补偿应该也不为过吧。」这段文字巧妙地展现出八岁男孩巴尼的心情。

巴尼恢复精神吃晚餐时,全家人随意聊着巴尼昏倒的事情。巴尼为了忘掉那个讨人厌的幽灵,盯着家人的脸想要重振精神,「他很庆幸自己拥有如此无可替代的家人」。的确,拥有「无可替代」的家人,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若非如此,像巴尼这样的孩子,说不定一下子就会被拉进异常的世界里。但家人也不是只为了永远不变的安全而存在。我们有时候反而会透过与家人的关联,得到远离日常世界的体验。

巴尼三姊弟有三对祖父母。父亲那边的、克莱儿那边的,还有已故生母朵芙那边的。对巴尼而言,朵芙的双亲,也就是史加勒外公外婆,以及其他母系的亲戚,都是「多出来的亲戚」。但这种多出来的亲戚,经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无论是好还是坏。

巴尼的生母朵芙之父,也就是班恩外公,有许多兄弟,分别是盖伊、埃布尔瑞克以及巴奈比三位舅公。这些兄弟的母亲,也就是巴尼的外曾祖母,是个「可怕的老太太,她看起来就像又瘦又小的巫婆,体格孱弱,性子却很爆烈」。巴尼三姊弟很讨厌这位外曾祖母。当大家看着这些多出来的家人的照片时,发现了还有一位被众人遗忘的舅公。这位舅公名叫寇尔,他因为不明原因与家人疏离,长大之后离家出走,最后音讯全无。这位舅公长得很像巴尼,让巴尼觉得不太舒服。立志成为「小说家」的塔碧莎,则因为发现家族内的新事实而兴奋不已。

巴尼一家五口,总而言之为了哀悼舅公的去世,前去拜访久违的史加勒家。作者透过描写外曾祖母及外公外婆、舅公等人与巴尼之间的对话、亲吻,展现出新西兰「家庭」应有的样子。舅公温柔地亲吻巴尼,但外曾祖母的亲吻就很「冰冷」,而且她对谁都有点话中带刺。但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外曾祖母之外,每个人都有意地努力建立亲密的家族关系。他们坐上回程的车时,克莱儿说自己希望孩子们能在人前表现得无可挑剔,因为「这么一来大家就能知道我这个继母有多优秀」。这样的努力与日本人所说的「在意世人的眼光」性质不同,他们透过这种方式,付出维持家庭关系的努力,我们日本人必须充分了解这点。日本人对个人主义有所误解,误以为活在个人主义中的外国家庭,每个成员都能任性妄为。但就有意努力这点而言,他们为了改善家庭关系所做的,或许远非日本人所能及。

03 魔法师与家族

即便全家人一起努力,也不一定能够永远保持良好的关系。事实就是寇尔舅公离家出走了。这件事情该怎么解释才好呢?关于这点,外婆说:「寇尔完全没有错,他只是想象力特别丰富,不愿意遵循母亲决定的规则,而是过着顺应想象力的生活。」寇尔被母亲(也就是巴尼的外曾祖母)厌恶,因此离家出走。

根据作者梅罕的设定,家庭关系开始出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魔法师」。寇尔不是什么「坏人」,而是「魔法师」。梅罕在书中写道,通常不会整个家族的人全都是魔法师,而是偶尔会有继承魔法师血脉的人诞生在某个家庭当中,而这个人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其他家人维持良好关系。但现代的魔法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回到这部作品,看看梅罕是怎么写的吧!

巴尼一家人拜访史加勒家,当所有人都在客厅聊天时,巴尼发现了一本剪贴簿。不料就像就像昨天幽灵出现时一样,耳边响起了讨厌的嗡嗡声。巴尼拚命翻页,结果看到了一张照片,而照片里的孩子就和昨天看到的幽灵一模一样,更惊人的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握着看不见的笔,写下特别留给巴尼的讯息」,这个讯息就是:「巴奈比死了!我会很寂寞。」巴尼吓得打翻红茶,克莱儿冲过来处理。塔碧莎对这幅情景看得目瞪口呆,她说巴尼没有拿笔或其他工具就能写字,就像魔法一样,克莱儿则斥责她「别说什么魔法不魔法的」。克莱儿就像前面提到的,她努力「想让大家知道我这个继母有多优秀」。

不管是不是继母,这种母子之间突然产生的意识隔阂,任何家庭都会发生。希望大家认同自己「优秀」的母亲完全生活在「日常」当中,但孩子就算没有提到「魔法」,依然会陷入非日常性的世界。这种意识的隔阂,可能会让孩子经历难以修复的伤害;但母亲强大的日常性,也可能发挥保护孩子的作用。两者可说只有一线之隔。

巴尼其实想向克莱儿坦白自己被幽灵缠上的恐惧,但他也因为担心怀孕的克莱儿如果受到刺激,可能会像自己的生母一样在生产时死亡,所以无法说出口。然而他已经无法独自承受,于是将事情告诉塔碧莎。虽然塔碧莎随口说出如果幽灵缠上的是自己就好了,因为每天都平凡无聊到令她生厌,但她离开房间之后又突然折回,并且「笨拙地抱了抱巴尼,生硬地亲了亲他的耳朵」。塔碧莎了解弟弟的痛苦,也想要帮助他,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意想不到的是,隔天史加勒一家人若无其事地拜访巴尼家。虽然谁都没有说出口,但他们似乎因为巴尼长得很像寇尔舅公,所以前来关心他的状况。而且塔碧莎其实也因为担心巴尼,在这之后去找了盖伊舅公商量巴尼的事情。这时她才知道,寇尔是史加勒一家的魔法师,而大家都有预感,巴尼可能是他的继承人。她也知道了寇尔没有死,他还活着,但他只与去世的巴奈比舅公私下联络。

缠上巴尼的不是幽灵,而是魔法师寇尔舅公,他能够使用魔法,向巴尼传达讯息。他呼唤巴尼,要求他成为自己的伙伴,但巴尼回答他「我是这个家的孩子」,寇尔听了之后则对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无法拥有家人,日后你就会知道了。」

盖伊舅公告诉塔碧莎,寇尔在自己这些兄弟当中有多么与众不同。他们的母亲──巴尼的外曾祖母──把孩子「当成种在庭园里的玫瑰般加以修剪,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成为一条没有曲折变化的直线」,只有寇尔例外。寇尔是魔法师,他挑战母亲,拒绝当母亲期望的普通孩子。他不和家人一起吃饭,不去上学,与母亲对抗。但他最后离家出走,大家都以为他自杀了。

即便是主张现代没有魔法师的人,也应该会同意世界上存在着拒绝被母亲「修剪」、与母亲奋战到底的孩子,或是「不去上学,也不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我也很熟悉后者这样的孩子。有时候甚至觉得,如果把他们想成是「魔法师」,所有现象便都更容易理解。如果「魔法师」这个表达方式不好,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说,那就是这些孩子拥有常人难以理解的个性,或是他们的个性威胁到母亲。如果这么想,我们似乎就可以说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两位「魔法师」吧!

父亲在这种时候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寇尔与母亲对抗时,父亲去世了。至于在巴尼家,巴尼虽然担惊受怕,但他也觉得把这件事情告诉父亲没什么意义。虽然父亲在克莱儿来到家里之后,状况变得稍微好一点,但在这之前,父亲都忙于工作,不太搭理孩子。如果跟这样的父亲讨论「魔法师」,不是被说教一顿,就是被当成是在说蠢话。对父亲而言,光是「工作」,也就是日常的世界,就已经够忙了。总而言之魔法师与家人无缘,所以寇尔才会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无法拥有家人」。但真的是如此吗?

04 少女的内心世界

巴尼最难忍受的是,他可以听见寇尔愈来愈接近的「脚步声」。而且声音愈来愈大,最后竟然连塔碧莎都听见了。两人最后寻求姊姊楚伊的帮助。巴尼与塔碧莎两人的房间都「乱七八糟」,楚伊却很爱干净,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楚伊不只平心静气地听两人说话,还声称自己完全听不见巴尼和塔碧莎都听到的脚步声。当晚克莱儿虽然做了特别美味的晚餐,大家却都只是沉默地吃着。克莱儿忍不住哭了起来,父亲则一头雾水,以为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结果没想到是平常沉默的楚伊开口解释,她说巴尼担心克莱儿会不会在生产的时候死掉,但双亲却完全都没有发现,因为父亲不知道直到他再婚前,母亲的去世让巴尼过得多艰难。这段话对父亲而言彷佛当头棒喝,他宣布「今天晚上巴尼要和我一起洗碗」,并且趁着洗碗时和巴尼聊聊。

父亲这时候才跟巴尼聊起母亲的死,还向他保证克莱儿很健康,不会有问题的。这时候巴尼才愿意说出秘密,他说魔法师寇尔舅公就要来把自己带走了。父亲虽然惊讶,但他也大声说:「你是这个家的孩子,我们是一家人,我不会让魔法师舅公──不管是否真的存在──把你带走的!」这正是巴尼想听的话。巴尼害怕小宝宝诞生之后,自己会因为房间不够而被送给别人当养子。

孩子有着父母所不知道的深层恐惧与不安。但他们很少跟父母讨论,因此不安与恐惧有时也会扩大到无可挽回的地步。魔法师寇尔舅公的出现,虽然让巴尼陷入不安当中,但反过来也促使父子谈心,帮助巴尼减轻他的不安。这是魔法师无法以一般方式理解的部分。

再回到故事,寇尔舅公隔天趁着克莱儿外出购物的时候,出现在三个孩子面前。他说巴尼是魔法师的同伴,想要把巴尼带走,但巴尼却拒绝他。购物回来的克莱儿也帮巴尼助威,大叫:「我才不相信什么魔法师呢!」但寇尔竟然当着众人面前施展魔法,让大家无论相不相信都只好接受。这时父亲也赶回来了,因为「有人在我耳边说巴尼有危险」。

史加勒外公外婆也在这个时候带着外曾祖母赶来。寇尔与外曾祖母展开激烈的对决,两人的对决之猛烈,简直像是要把对方消灭一样。就在较量达到顶点,双方几乎都无计可施时,楚伊出乎意料地一招便化解了双方的魔法。

其实楚伊才是魔法师!只是她至今一直隐藏身分。她说:「我从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是魔法师了,我也从很久以前就知道必须隐藏身分。」但是现在已经瞒不住了。而且她还揭穿了外曾祖母也是魔法师的秘密。外曾祖母年轻时曾因为误用魔法而对魔法心生恐惧,自此之后不仅放弃魔法,甚至憎恨身为魔法师的孩子寇尔,想要把他「改邪归正」。外曾祖母屏除自己内在的特别之处,重整自己,并且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就如同盖伊舅公说的,她要求孩子顺着自己的「修剪」成长。

我读了楚伊的话之后,开始觉得这部作品的主角不是「巴尼」,而是楚伊。的确,巴尼直到本书的最后都扮演中心角色。但我却觉得这本书的本质与其说是探讨八岁男孩的内心世界,还不如说与十三岁少女的内心世界关系更密切。

根据楚伊的说明,巴尼拥有高超的「同理能力」,所以寇尔舅公才能轻易缠上巴尼的心,以为巴尼就是魔法师。既然如此,巴尼经历了相当的恐惧与不安,最后终于脱离等等,其实都是他透过高超的「同理能力」,体验了十三岁少女内心世界发生的事情。

我经常指出,描绘少女内心世界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描述这方面的文学作品极为稀少,只能透过少女漫画的世界展现,这是我的感觉。但这本书──至于《变身》的对象则是稍微年长一点的女性──出色地描写了青春期少女的内心世界。这个故事无论如何都必须提到「魔法」,因为如果将「魔法」抽离,少女的内心世界就无法描写。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魔法」能比从女孩变成少女更神奇。无论自己想不想要、想不想知道,这样的「魔法」都会在少女的内心世界发生。

巴尼一家人,再加上多出来的家族史加勒一家人上演的全武行,其实反映了楚伊这名少女的内心剧场。所以楚伊知道这所有一切的意义。

巴尼的父亲觉得自己听到的事情太过不可思议,让他有点晕头转向。但楚伊却说自己很清醒,她问父亲:「要不要证明给你看呢?」克莱儿反对,因为做了这样的事情之后,「楚伊就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楚伊了」,但楚伊却回答:「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是从前那个楚伊了,就随我去吧!」接着在众人面前施展了魔法。

所有的少女都被赋予必须宣布「我不再是从前那个我」的「时刻」,只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像楚伊那样戏剧化,有时候这个「时刻」就连本人也没有发现。而这样的经验,有时候也会伴随着难以忍受的悲伤,或是难以抑制的喜悦。

05 再度回归日常与非日常

楚伊所说的话与她所展现的魔法,带给两家人强烈的冲击。外曾祖母也强硬地抛下一句自己再也不想看到楚伊后,就打道回府了。史加勒一家离开之后──但寇尔舅公还留着──全家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尴尬」,第一个打破僵局的是最具备常识的父亲。

「喝杯茶吧?」他说。「或者威士忌也不错!所有的一切还能像从前一样顺着常理地运作吗?肚子也饿了。今晚就让我来弄点吃的吧?寇尔舅舅,你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吃水煮蛋呢?」

具备常识的人不容小觑,虽然他的话听起来支离破碎,但该说的全部都说了。「喝杯茶吧?」这句话最适合用来打破尴尬的沉默。但他或许觉得喝茶太日常了,于是又试着建议喝「威士忌」。接着他表明自己──恐怕对全家人而言也是如此──最担忧的事情,那就是知道魔法的存在之后,事情还能合乎常理地运作吗?这件事情虽然最为重要,但还是必须解决当下「肚子饿」的问题,但他认为目前恐怕谁也动不了,所以身为一家之主的自己,自告奋勇担起准备食物的工作。最后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他向寇尔传达了「你没有被讨厌,我们一家都会接纳你」的讯息。

父亲的这段话或许让所有人都放松下来。尽管目睹了魔法这种荒诞的事情,但最终全家人都同意必须遵循「肚子饿了就吃饭」这样的规则生活。克莱儿也立刻反应过来,她说料理就由她来做吧!

恐怕只有寇尔难以从打击当中恢复。他以为只有自己是魔法师,而且他坚信史加勒一家只有男孩能够继承魔法师的血统,所以认为继承人是巴尼,没想到母亲竟然也是魔法师!而且继承人不是巴尼,而是楚伊这个女孩。这样的状况到底该怎么解释呢?父亲看着茫然的寇尔,又说了一段很有道理的话。

父亲说:「让他安静一下吧!」接着又说,对寇尔而言「这也许是个机会,让他学习魔法以外的事情──不只要学着当一名魔法师,更要学着当个人。我自己也必须学习──也就是学着如何当个更完整的人。我很幸运,有很多人可以帮助我。」

对魔法师而言,「当个人」相当辛苦。但他们无论如何都必须学习这点。但即便不是魔法师,人也不能不做任何努力。父亲说「有很多人可以帮助我」,而帮助他的人,不就是克莱儿、楚伊、塔碧莎、巴尼这些家人吗?首先他必须认知到「自己的亲人当中有魔法师」。「亲人」的日文写作汉字「身内」,因此也具有自己这个存在的内部之意。如果他缺乏这样的认知,就完全无法理解孩子们的痛苦。再稍微极端一点的话,甚至可能将巴尼逼疯,并且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精神病院中的病人,或许也可说是无法取得普通人的理解与帮助,只好隔绝在日常世界之外的「魔法师」吧?

过了一个礼拜之后,众人大致稳定下来了。寇尔在附近寻找住处,因为他想获得楚伊的帮助。根据塔碧莎的说法,是「多学着怎么当个舅公,别总是当个魔法师」,巴尼的说法则是「学习如何在当个魔法师的同时,也当个舅公」。然而楚伊也觉得悲伤。因为她虽然对父亲侃侃而谈,但也觉得向父亲坦承自己是魔法师之后,父亲有点害怕自己。话虽如此,楚伊也无法放弃魔法师的身分了,因为她身上的魔法「想要展现自己」。她在克莱儿与巴尼面前,让围绕着太阳运行的行星出现在自己眼前盯着的空间,让这些行星随着自己「转快一点」或「转慢一点」的命令移动。

克莱儿冷淡地说「这是危险的游戏」。楚伊则辩解「这就像塔碧莎想要写小说一样」,但克莱儿的态度依然冷淡,让楚伊哭了出来:「如果我像以前一样隐藏自己就好了。」

与家人一起生活──真正一起生活,并不容易。就像楚伊一直以来隐藏自己的魔法一样,每个人都为了保持家庭的和平而压抑自己的本性。或者像史加勒一家一样,母亲透过拒绝活出自我来保持和平,但这样的和平却建立在寇尔的牺牲之上,这不是真正的和平。

但克莱儿说,当大家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之后,「我们变得更像一家人了」。为了让家人获得真正良好的感情,每个人或许都必须对存在于自己「身内」的魔法师有所自觉,并且一一克服日常生活的难关。

「阅读奇幻文学 唤醒内心的奇想世界」梅罕《魔法师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克莱   魔法师   巴尼   曾祖母   世界   奇想   接班人   幽灵   奇幻   内心   家人   日常   父亲   事情   母亲   少女   孩子   家庭   魔法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