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和养心(17)辩证的美德观

朋友,您好!我接着讲《辩证养心》第二章的第二节,议论养德。其中的辩证的美德观。

美德有一点美德和两点美德之分。所谓一点美德是指用“一点论”理解、把握或解决美德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言行反映,其主要情形有:①这种美德总是主观的,人们认准了什么是美德就是美德,与之相反的就不是美德,如认准了“善良”、“勤劳”或“诚信”等是美德,与之相反的“恶毒”、“懒惰”或“失信”等就不是美德,始终是“二选一”。②这种美德总是静止的,人们始终把“仁爱”、“善良”、“勇敢”或“忠诚”等作为美德,始终是依然如故。③这种美德总是孤立的,人们讲“礼”、“智”、“信”或“孝”等美德与现实矛盾问题联系不大,始终是自成一体。④这种美德总是片面的,人们把“道义”、“厚道”或“孝道”等都说成是美德,如此美德对待敌人、坏人或恶人就行不通,始终是一概而论。⑤这种美德总是正面的,人们所讲的美德都是作正面引导、输送正能量或扶持正义正气等,始终是一身正气。⑥这种美德总是传统的,人们讲的许多美德都是由中国古人创造的,经过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始终是优良传统;所谓两点美德是指用“两点论”理解、把握或解决美德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言行反映,其主要情形有:①这种美德总是客观的,做人做事始终注重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要求或从客观实际出发,既注重体现“善良”、“勤劳”或“诚信”等美德,又不拘泥其美德,把对敌人“恶毒”、对自己适当“懒惰”或对失信人没必要“诚信”视为是一种“为人之道”,这虽然不是美德,然而胜似美德。②这种美德总是矛盾的,为了解决现实矛盾问题,始终注重以德服人、以德报德或以德报怨,然而在讲“德”的同时还要讲“道”、“两点”或“矛盾”等,把“顺其自然”、“顺应时代”、“因势而谋”、“因材施教”、“大智若愚”、“不争为争”、“功成身退”、“以退为进”、“赏罚严明”或“软硬兼施”等视为是一种“处世之道”,这虽然不是美德,然而胜似美德。③这种美德总是联系的、变化的或全面的,之所以说是联系的,是指事前总是要与历史、现实、未来、政治、经济或文化等相联系进行思考,得出比较合理、科学或有效的方式方法而加以实施。之所以说是变化的,是指事中总是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象或事物等而灵活采取方式方法。之所以说是全面的,是指做人做事总是注重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比较强调“彼此”、“阴阳”、“方圆”、“软硬”、“主次”、“轻重”、“扬弃”、“分寸”、“平衡”、“统筹”、“利弊”、“好坏”、“善恶”、“美丑”、“荣耻”或“成败”等。④这种美德总是实用的,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蕴含这种美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蕴藏这种美德,人们只要拥有了这种美德就有智慧、有心智或有理性,从而就能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矛盾问题。⑤这种美德总是务实的,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这种美德,做人做事总是强调“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追求真理”、“实践检验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实”、“事实”、“实干”、“实用”、“实效”或“实惠”等。⑥这种美德总是现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要缺乏这种美德就会犯错误,如“过多爱护”、“过于操劳”或“过多付出”等对己对人都是不利的,甚至有比较严重的危害。一个人只要有了人生阅历、人生经验或人生哲理之后,通常就能理解、把握或运用这种美德。

朋友,关于“养心和养德”矛盾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随后接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养心   赏罚严明   美德   正气   恶毒   言行   勤劳   两点   客观   善良   注重   矛盾   说是   现实   诚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