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和养德(11)儒家的养德思想

朋友,您好!请问,你思考过如何搞好养德的问题吗?对这样的问题,我接着讲《辩证养心》第二章,养心和养德,第二节,议论养心。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儒学的养德思想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他和儒学希望人们通过养德让自己有“恭”、“宽”、“信”、“敏”、“惠”、“忠”、“孝”、“仁”、“义”、“礼”和“智”等美德,并希望人们通过养德由内向外体现“三德”、“三畏”、“三戒”、“三变”、“三友”、“三省”、“三愆”和“九思”等,所谓“三德”即“君子有三德:仁而无忧、知而不惑、勇而不惧。”(出自《论语·子罕》),所谓“三畏”即“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出自《论语·季氏》),所谓“三戒”即“君子有三戒:少壮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自《论语·为政》)。所谓“三变”即“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出自《论语.子张篇》)。所谓“三友”即“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季氏》)。所谓“三省”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所谓“三愆”即“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论语·季氏》)。所谓“九思”即“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出自《论语·季氏》)。

然而,我们要认识到,虽然孔子和儒学的养德思想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然而由于当时自然、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条件限制而使其内容放在新社会来看有些陈旧、缺陷或糟粕,为了更好地弘扬、吸收和运用孔子和儒学的养德思想,应当对其“等级观念”(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愚民愚忠”(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和“歧视女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等养德思想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犹如吃饭,捡去饭中的沙石,不至于难咽。人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弘扬、吸收和运用孔子(儒学)的养德思想的问题上做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者!

朋友,关于“养心和养德”矛盾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随后接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养心   多闻   儒家   友善   听其言   论语   去粗取精   孔子   思想   唯物主义者   血气   儒学   君子   深刻   朋友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