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养心》“综述后记”——“坚定信念,勇于创新”

李崇军/文

我撰写《辩证养心》,主要不是靠我的学历、阅历或资历,而是靠我的勇气、耐力或钻劲。按理讲,我学历较低、阅历较少、资历较浅,是没有资格和能力撰写如此文著。然而,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自从研究社科理论以来,我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刻苦钻研社科理论,于是有了今天的社科理论成果。

我认识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现有的社科理论或社科学科还在发展阶段,缺乏统一的、科学的理论作支撑,致使或多或少缺乏科学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或认识观念相互对立、相互冲突,演变成了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问题。由此,我想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唯心”、“机械”、“孤立”、“静止”或“片面”的哲学,而是“唯物”、“辩证”、“联系”、“运动”或“全面”的哲学,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因此,我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社科理论研究,从而有了许多社科理论创新,也许有较强的科学性。

养心理念创新。养心是中国古人提出的一种人生修养。为了人们搞好养心,中国古人提出了“清心寡欲”、“平静心神”、“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上善若水”、“大智若愚”、“虚怀若谷”和“慈悲为怀”等养心理念。《辩证养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大养心”理念,即“理性养心”、“内涵养心”、“辩证养心”、“情商养心”和“乐观养心”,而且揭示了“六大养心”规律,即只要注重搞好“六大养心”,就能“美化人生”、“善待人生”、“升化人生”、“智慧人生”、“幸福人生”或“快乐人生”,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甚至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或颠覆性。

矛盾理论创新。为了搞好辩证养心,《辩证养心》辩证理解、把握或解决了“养心和养德”、“暴政和仁政”、“王道和霸道”、“正道和邪道”、“君子和小人”、“求人和求己”、“强者和弱者”、“治本和治标”、“利己和利人”、“阴阳”、“方圆”和“奖惩”等矛盾问题,进行了许多理论创新,其中不但对矛盾问题自身的概念、关系、作用或意义等进行了理论创新,而且对矛盾问题之中的“道”、“德”、“美德”、“辩证”、“辩证法”、“辩证逻辑”、“顺其自然”、“大智若愚”、“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不战而胜”、“无为而治”和“有机统一”等名词内涵、外延、作用或意义等进行了理论创新,尤其对“奖惩”矛盾问题采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思维方式方法进行了较深刻、较广泛的理论研究,其无论理论观念、理论内容还是理论反映或理论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或不同侧面反映了辩证养心原理、辩证养心法则或辩证方式方法,其具有较强的辩证性、哲理性、思想性、理论性、创新性、启发性、现实性或实用性。

朋友,今天,我就讲到这里,随后更多精彩内容。请朋友点赞,点评,转发,关注,谢谢!


《辩证养心》“综述后记”——“坚定信念,勇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养心   辩证逻辑   两点论   大智若愚   奖惩   科学性   资历   理论研究   阅历   中国   后记   古人   信念   坚定   矛盾   理念   理论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