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作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共组织来自各领域的200多名科学家参加,旨在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该工程2000年结束。

2004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工程分三期进行,2015年结束。探源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多元融合的过程,最终凝聚为以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由于可靠文献和考古成果的缺乏,至今学术界仍对夏朝及以前的历史存在诸多争论。争论可以促进学术的进步,但国外一些学者,以证据不足为由质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近年来古代玉器的出土,为中华文明五千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目前考古发现的古代玉器,最早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且玉器在古人的政治生活中先后扮演着神玉、王玉、礼玉、德玉、宝玉等角色,从未中断,至今已形成了博大、厚重的中国玉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融入中华民族。

有人认为,古代玉器造型多样、外形抽象、雕刻符号神秘,如果能解读这些古人留下的信息,也能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将目光移至三千年前,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周代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礼仪,当时无论个人的生活还是社会制度,都被纳入到了一个严密的礼仪系统之中。

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周穆王参加西王母瑶池宴会

什么样的日子适宜出行?什么样的日子适宜婚嫁?迎接客人要穿什么衣服?出席丧礼要带什么物品……从平民到王侯,人们都在一个“礼”的框架内循例有度地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代的玉器也被纳入其中。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玉器?它的形式、大小、尺寸如何?使用的时候放置在什么位置?而臣子用玉的相应规格和用途又有什么区别……

一切都有章可循,不得有丝毫的越轨之举。人们赋予玉不同等级,玉成为了等级制度的代表。周代之前,人们对玉是原始的崇拜,而到了周代,这种崇拜更多地变成了理性的崇敬。

君王和贵族赋予了玉器强烈的政治色彩,在当年,他们身上的玉佩是最显眼的装饰。

出土于虢国墓的一套组玉佩保留的非常完整,7个玉璜是它的主体,中间用丝线串连,丝线上缀满了精美的玛瑙石。在盛大的礼仪活动中,君王要佩戴上这组庄严的玉佩,一种神圣的仪式感,瞬间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周代之前一千多年,玉璧就已经用于祭天等重大活动中。到周代,玉璧进入最繁盛的时期。这时的玉璧不仅表面雕刻了各种复杂的花纹,有的玉璧从里到外都装饰了精美的图案。

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玉螭凤云纹璧

一件收藏在故宫的龙纹玉璧是其中罕见的珍品,其直径12.8厘米,用的是新疆上等的和田白玉,玉璧中心的圆孔透雕了一只玉龙,龙嘴张开、龙尾卷曲,给人一种临空升腾的动感。玉璧的表面布满了谷状花纹,这是一种象征着最高等级的纹饰,两侧是两只玉凤,玉凤修长而灵动,它们攀附在玉璧的外缘上,与玉龙互为映衬。

周礼还记载了玉璜、玉璋和玉琥的用途,它们分别用来祭拜北方、南方和西方。对玉器的崇尚加上森严的礼仪制度,在周代王室的贵族生活中,玉器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当时,制作玉器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如何使用玉器也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玉器不能在市面上出售,它是贵族的专用品。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玉器必须始终佩戴在身上,而士大夫出境时,还必须解除身上的玉器,携带玉器出境在当时是需要严惩的重罪。

王公贵族不仅胸前佩戴长长的玉组佩,在颈部、手腕甚至小腿上,都要套上一串精美的玉串饰,它们的材质和组合方式因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有繁简之分。腰带的带扣要做成各种造型的玉带钩,工艺极尽精巧之能事。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礼仪文化和玉器完美结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玉器精工细作,并承载着森严的等级观念,在古代玉文化历史上,它被定格成了一个礼仪用玉的标志时期。

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动荡、诸侯纷争,周朝首都也从镐京(西安)迁到洛邑(洛阳)。在这样一个动荡时代,文化却因为人才的流动走向了交流和融合,当时活跃在各诸侯国的诸子百家,纷纷创立自己的学说,在这种学术争鸣的氛围中,玉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影响后世数千年的儒家学说。

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请教孔子,说为什么现在大家都重视玉而轻视像玉的石头呢?孔子回答说,大家这么做,最重要的原因是玉凝聚了上天赋予它的一些特性,而这些特性与君子美好的品德是相符合的。

这次对话被后世的追随者们反复引用,并加以诠释和论述,正因为玉石象征着君子的美好品德,君子佩玉之风由此盛行,而天然玉石被人为赋予的品德也成了后人的共识。

儒家提倡德治天下,所以它就选择了玉,作为它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载体,赋予了玉许多美德,此后玉就被人格化、道德化。孔子改造了西周时期玉文化的内涵,为后世开创了一套关于玉的全新的理念,这是一种笼罩在人文主义光芒下的思想,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感和丰富的伦理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玉,儒家文化跟玉文化结合起来,使得玉文化能够长盛不衰。在儒家玉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佩玉的风气极为盛行,玉佩饰不仅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也成了君子品行高洁的代表。

从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周代的玉器一多半都是玉佩饰。从小到一厘米的小玉坠,到由几十件甚至上百件玉器组合而成的组玉佩,古代先人们在他们崇尚的礼仪规范中,享受着身为君子的荣耀。

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由于对玉佩饰的喜爱和崇尚,使周代的玉佩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湖北省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佩堪称这一时期精美的代表之作。玉佩共分16节,节与节之间用连体的套环相连,这是一种极高难的工艺,没有精确的设计是无法完成的。

即便到今天,玉雕师在现代工具的帮助下,这种工艺也有很大的难度,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而更绝的是,古人不仅保证了套环的精确完美,还在相连的玉佩上雕刻出了精美细密的纹饰。在专家看来,这件玉佩几乎浓缩了当年玉器制作中所有最为尖端的工艺。

周代有佩剑的风尚,宝在古代也指玉石,当时,在佩剑上要装饰精美的玉石,宝剑的称谓就是因为玉剑饰的流行而形成的。南越王墓的一套玉剑饰一共有五件,它们分别装在剑柄、剑尾和剑的中部。

中国玉文化-庄严的礼仪

河北满城汉墓中,诸侯王和皇后的墓中,分别出土了一件心形玉佩,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对完美的组合,或许还有心心相印的寓意吧。

在汉代的各种玉佩中,最独特的莫过于那些玉舞人了,每件玉舞人似乎都让后人看到了汉代优美乐舞定格的那一瞬间。这些年代久远的舞者,身姿纤细婀娜,长长的裙摆拖曳在地上,而其中最显眼的是那高高飘举的长袖,古人所谓长袖善舞,或许正是这种舞者的形象吧。

两汉结束,国家陷入一段动荡之后,历史进入大唐盛世。这一时期,人们更注重世俗的趣味,当年繁复和森严的礼仪不复存在了,玉器成为财富的象征,审美的艺术。

而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愿意在身上系挂一件温润的玉器,它不再代表身份和等级,也没有礼仪的束缚,人们寄予其中的只是一种最普通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儒家   礼仪   孔子   周代   组合   文化   玉佩   森严   玉器   玉石   庄严   中国   君子   时期   古代   精美   等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