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我一直的牵挂

自从父亲走了之后,妈妈是我一直的牵挂。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心里总是放心不下。晨起午时亦或傍晚,春夏秋冬周末节假,有携家带眷的驱车,也有茶余饭后的电话。饮食起居运动家务,走街串巷园田桑麻,亲朋好友古事现下,都是我和妈妈电话聊天的题话。

7月5日,三弟全家去湖南亲戚家了,偌大的老宅只有我八十岁的妈妈一人留守。如何解决吃饭问题?里外走路会不会滑倒?早开门、晚关门会不会忘记或者不知怎么开关?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等等问题都是要考虑的。尽管之前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估计容易处理,但当这事一旦出现的时候,又突然觉得妈妈相当无助。

最近由于有点事要赶,一时抽不开身回家接母亲来我家。我和二弟都打过电话给妈妈,表达了这种意向,可是妈妈执意不肯,说在老家习惯了,邻居熟悉,环境熟悉,话题熟悉。妈妈说菜地里的豆角每天都要采摘,要么送上集市,要么榨干晾晒。妈妈说每天都要烧香,这是几十年的规矩与习惯,如果离开老宅,这烧香一事就断了。妈妈说,门前就是大路,可以看车水马龙,可以看行人缓匆,可以没有楼梯和电梯的约束自由行走活动。妈妈说,家里什么都有,米、面、油、牛奶、红豆、黑豆、红枣、各种营养粉等,附近都有饭店,不会受饿。即便如此,我怎能放心得下?

这次妈妈一个人在家的第一天晚上,我叮嘱在附近乡镇的大妹妹过来陪妈妈,身体有残疾的大妹妹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每天晚上,大妹妹吃过晚饭带着孩子就过来了,陪妈妈洗个澡,聊家常,锁好门,守好院,当然也是防止意外,第二天早上协助做个早饭,然后再回家打理家务。6号中午,我还是不放心地打电话问妈妈中午准备怎么吃,妈妈说她从附近饭店买了杂烩回家,再馏饼就着吃。后来也是,从饭店买了青菜肉圆回家,自己再加工一下,连续吃了三个中午。尽管妈妈“解决”了吃饭问题,可是我早已眼泪汪汪。我真的不敢去想象一个80岁的佝偻老人迈着蹒跚的步履拎着饭菜走在街上的情景。

几天来,我几乎每天都和妈妈至少一次通电话,偶尔也会两次,重点是午饭前后和晚上。每次打电话,妈妈要么是在菜园里,要么是在街道上,要么就是在门口或者庭院走路。每次妈妈都会说,一个人在家挺开心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会记得吃饭,会记得喝水,会记得活动筋骨,让我们不要担心。

其实,妈妈的伟大就在这里。饥荒的年代培养了妈妈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品质,把五个儿女培养成人造就了妈妈忍辱负重、恋家爱土的精神。其实,妈妈也是好强的,好强得足以让我们做儿女的放一百个宽心。一个人在家能应付简单的一切,才能让儿女们放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日子。她哪里都不愿去,除了不想离开她精心呵护和用心见证的老宅外,也是不想给儿女增添麻烦。

妈妈说了,去城里过一阶段也可以,但是要等到豆角不结了再去。可我们还是要努力说服妈妈,把她接到城里。不然每天还会重复同样的嘀咕:今天妈妈不知道又吃什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现下   大路   园田   桑麻   妈妈   豆角   好强   家务   儿女   城里   中午   熟悉   饭店   妹妹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