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农业起源(下)

国史|农业起源(下)

2004年的夏天,考古人员开始对浙江田螺山遗址进行发掘,前后经过共五次考古研究,出土了大量较完整的陶器、玉器等文物,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大量古代稻谷,它们在地下已经沉睡了六千五百多年。

六千多年前这里地势平缓,有茂密的森林、气候温暖湿润,是动植物的天堂,祖先们在这一大片土地上辛勤耕作。夕阳西下,劳作一天的人们满载而归,村里的人已经开始起火做饭,古老的氏族聚落篝火一堆堆地亮起,在暗夜中照亮了六千年前的一角夜空。

通过种种考古和历史研究发现,当时生活在东南沿海的河姆渡人,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为之后良渚文化的灿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遗址数量剧增,分布的异常密集,这种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与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良渚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各种大型建筑、精美的玉器,近期发现的良渚古城,其营建工程十分巨大,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超级工程。这些高度的文明都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支撑。

先秦时期到十四世纪的明代初年,中国一直将谷子列为五谷之首。明代以后,由于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玉米、甘薯的引入,谷子的种植才相对减少。

国史|农业起源(下)

中国北方是小米的故乡,小麦大概在距今四千年左右,传播到了中国,并且逐步取代了小米,成为了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至此,涉及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全部出现在了中国,粟、黍、水稻、小麦、大豆,五谷俱全。五谷丰登,形容的正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昌盛。

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对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充足的粮食,使得人类社会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劳动分工,进而使一部分人脱离生存需求的活动,从事更高级的社会活动,例如社会管理、艺术品创造、手工业生产、战争等等。

这些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结构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直接导致了文明社会的出现。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定居范围的扩大,史前社会形成的部落联盟不断扩张,内外部矛盾日益激化,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的农业部落联盟,开始从原始部落向邦国文明的过渡,这便是后来国家的雏形。

世界文明史上,农业的发明与定居聚落的涌现,正是历史悠久的四大古文明,相继发祥的共同起点。

全文完。点击头像,下期分享《国史|文明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农业   聚落   国史   新石器时代   谷子   晚期   小米   玉器   明代   遗址   小麦   农业生产   中国   起源   部落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