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辅导老师不能学猴子掰苞谷,否则学生的创新意识只会消失殆尽

曾几何时,曾经在课堂上教学生创新方法,让学生写出创意,然后深化、提炼创意做成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奖或申请专利大行其道的创新教育,正在被创客教育、少儿编程、人工智能或STEMA教育,等等广告逐渐淡化。而过去热衷于推广上述创新教育方法的部分老师,也正在转战创客教育、少儿编程、人工智能或STEMA教育,等等,放弃创新教育“阵地”。在课堂上教学生创新方法,让学生写出创意,然后深化、提炼创意做成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奖或申请专利的创新教育果真不好?其实,这只是创新教育中的部分教学内容,是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或环节,不能代表完整的创新教育。并不是这部分教学内容不好,而是在于没有发明创新的基本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教学等内容的配合或联动,所以才造成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发明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申请专利授权,技术成果转化,等综合(整体)效果不佳的局面。

科技辅导老师不能学猴子掰苞谷,否则学生的创新意识只会消失殆尽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望无际的非洲拉马河畔,一只非洲豹向一群羚羊扑去,羚羊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地观望的羚羊。但是对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始终视而不见,一次次地放过了它们。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了血泊中。

科技辅导老师不能学猴子掰苞谷,否则学生的创新意识只会消失殆尽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目标坚定是取得发明创新成果的必要条件。试想非洲豹中途看到这只羚羊好,就去追赶这只,看到那只羚羊好,就去追赶那只,被追赶的一只只羚羊起跑速度一定很快,由于非洲豹体力在不断消耗,羚羊就会把贪得无厌的非洲豹甩到身后,最终非洲豹哪只羚羊都追不到,还落得个筋疲力尽而又非常懊悔的下场。其实,我们在创新教育中经不起诱惑而中途改变目标的事例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就像非洲豹中途追赶一只只羚羊的下场,应引以为戒。当我们在创新教育中锁定目标之后,就要像非洲豹追赶羚羊那样坚定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信心,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只有紧追一只羚羊才会距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最终才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科技辅导老师不能学猴子掰苞谷,否则学生的创新意识只会消失殆尽

发明创新的基本知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方法教学等内容,是创客教育、少儿编程、人工智能、STEMA教育、创新教育等等要坚守的通识内容。离开了这些通识内容,创客教育、少儿编程、人工智能、STEMA教育、创新教育等等,在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发明作品数量和质量,申请专利授权,技术成果转化,等综合效益方面发挥的作用都是有限的。科技辅导老师如果不坚守这些教学内容,片面地追求创客教育、少儿编程、人工智能、STEMA教育,等等,只能形成“猴子掰苞谷”,丢了这一个,忘了那一个,最终只能收获(停留在)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奖这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苞谷   学生   非洲   创意   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   羚羊   基本知识   创造力   中途   猴子   下场   少儿   坚定   目标   老师   方法   作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