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王道?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群里,如果有那种口算刷刷地,5分钟100道的那种孩子。

大家顶礼膜拜。


据说还有1分钟100道的……


然后我就信了呀,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低年级数学的重点是计算。



插播一下,今日福利:BBC儿童新闻,清晰度超好,文末领取。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上学前我让淘淘练熟了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也能算,我觉得肯定够用了。


我儿又不傻。


现实是,几乎每周都有搞不定的错题,1年级几乎每次单元练习,都是一阵惊讶。

这还能错?!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先把时间拉回到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他现在进步了很多,1年级和2年级的那些磕磕绊绊,我们都跨过来了。


淘爸也跟我说过,原来帮他补漏洞的时候,小脑袋里一团糟,现在他能稍微有点想法,只需要大人点拨一下。


我今天就想盘点一下,到底是哪些东西绊住了我儿的脚步。


而这些也是我慢慢在给小乖启蒙的时候注意的地方。


所以今天这篇文,

不管你是学龄前妈妈,还是小学生家长,可能都会有所收获。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读懂题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力


淘在大班的时候,我带他识字800后,我觉得他读题肯定是没问题了。


我意外地发现,一年级上册数学要求孩子从图里提取重要信息


可这图,他读出来的,转码的都不对啊。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就拿上面那道小老鼠装土豆的题来说,

淘淘看到是小老鼠拿1个,地上还有6个,1+6=7,

可图中的意思是

左边这堆有5个,右边这堆有2个。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还有,这道小汽车排队的题。


在他看来图里只有4辆,他觉得这个信息和文字是矛盾的。


这种有图有文字的题,反倒成了最难的问题。

下面这道题,前5人,后4人这些文字信息全部忽略,数了数图上6人,



他直接答:一共有6人。(现在的式子是改正过的)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不光看图,看表格也是问题。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分小棒,练得是平均分,甭说1年级孩子,幼儿园小班的小乖都会分,

“你一个呀我一个,你两个呀我两个”


但是要填进表格可就瞎了。


横行、竖行是什么意思?

分得的数量要写在哪?


最难的是压轴题的文字阅读。

应用题的逻辑关系,再加上生活实践。


比如这道满减问题,好不容易算出账来了,还忘了再减20。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这些难点怎么破?




练说话


计算都会,读不懂图怎么办?

先让孩子把图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话。


有时候图中有很多信息,哪些才是数学信息,这需要一定的经验。

刚入学不会太正常了。


我让淘讲,说的比看图写话都好听。


“小老鼠在外面玩,忽然发现了一堆土豆……”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急的我百爪挠心

你能不能说重点啊……


现在老师课上教找到2个“数学信息”,就能解决1个“数学问题”。我小时候叫“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题里找到这些信息是解题列式的第一步。

他是不会这种方法,这种找关键信息的方法。


怎么找呢?



有一个小技巧,圈关键字!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这个技巧要从1年级养成,并持续下去。


如果是看图题,要找到关键数字说出来。




学习表格


为了解决看表格,我拉着他看配料表、日历、看科学书中的表格(疫情线上课)、淘爸还要求他记录过自己的一日生活(这个话题,我们以后在学习“时间”这个专题里可以好好讲讲)。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我们研究溶解问题,把家里的厨房调料都给试了一个遍,五香粉、姜粉、辣椒粉花椒粉、盐、糖都用上了。


让他从最简单的表格开始写起,二分法的表格。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后来还写过江河湖海的差别

(随便什么,只要是个表格)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读表格、画表格、这关不过,后面的题更难。

比如水表问题、里程问题。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前几天坐地铁偶遇一个妈妈在给女儿讲玻璃上贴的列车进站时刻表


我要给这位妈妈点赞!


陌生人,我没有拍她们的正脸,小女孩大概6岁左右,我猜大班吧,认认真真地听妈妈讲。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后来,我也想给淘讲这个进站表,不感兴趣的话题,他跑了,然后被我抓了回来。


下周坐地铁,让他给我讲。




演出来


这最后一招,就是演出来。

尤其是生活问题,在实践中去感受。

上面那道满减题,就是我掏出600大洋跟淘演了一遍,搞懂的。



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来演


不管是图片、表格,还是文字,要有精准提取信息的能力。

这个能力决定了孩子的解题。

能力不是老师教的,是生活中磨出来的,练出来的。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


比如,教材里这道小鸭子的题。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他是怎么想的呢?

上面给了9,那就是9只,游走了4只,就剩下了5只。

9-4=5


如果我直接问他藏起来了几只?

他算都不用算,就知道是4只。

脑子里用的是加法


但是列式子不会。

尤其是减法列式。


不光是列式,还有画线段图。

长短关系、倍数关系、上下对齐,这些表达形式不懂,就不能理解。


前几天,我还没下班,淘微信找我,说不高兴。


这道题不会改,所以作业没写完。


(旁边的表情是他加的,表示自己的心情)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我给他加了这道“红线”,这里,老师出题的时候是对齐的,淘没对齐。


然后他就会改了。


所以图不对,题就做不对。


怎么练数学表达能力呢?




模仿


模仿的重点就是表达的规范。

如果让他随意讲,凑来凑去也能做出来,但是说的不规范,就有漏洞。

例如,单位、顺序、是否全面等。


为了让他理解加法两个加数的位置可以互换,学前的暑假,开着空调,坐在客厅地上。我俩用围棋子,摆来摆去。


嘴里嘀咕着:4加2得6呀,2加4得6。


真的重复了得有100遍,就不用我再空洞地解释加法交换律这种大概念,他自己就能懂了。


在预习带余除法的时候,单位也是大问题。


不知道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单位是什么,最让我无奈的是,列了这个式子,

不知道算出来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我们又把车库里的存货搬出来,贴上小条,摆!


摆完我带着他说,说到他能重复对了,说顺了。


他讲的是13(辆)除以4(个房子)=3(辆)……1(辆)

其实那天我们还练习了一个式子,13(辆)除以3(辆)=4(个)……1(辆)


就这两三句话,折腾了俩钟头。


从那以后,带余除法的单位再也没错过。


很多东西看似会了,能不能讲才是关键。


当然,也不能太死磕,一天不懂,第二天再来一轮,我曾经用了3天帮他修正练习本的格式,第一天我就告诉他,“不急,咱们5天肯定搞定格式问题……”


有了点基础以后,我就省点心,让他看天天练的例题,关闭音频,只看图像,跟着讲出来,爸爸听。每天15分钟,都是课内例题。


会说才会做,能讲出来的题,才能清楚地明白怎么解题。


孩子一开始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至少我家淘一开始不会,我就带着他说,我说一句,他说一句,鹦鹉学舌。


一共8个苹果,还剩4个,问吃掉了几个?


说多了,慢慢也就有点思路了。


能自己完整地出题,才是真正地掌握了数学表达能力。


后来到了2年级进阶阶段,让他给我出题。

他是这样出的:

家里买了60个苹果,吃掉了20个,剩了40个,剩下的这些分给我和弟弟,我俩每人多少个?


他的题是顺着自己思考的顺序出的,其实完全可以隐藏剩下40个这个信息,但他显然对于“2个数学信息,解决1个数学问题”的原则还没有那么熟练。


上周在地铁上,他主动看了看线路图,这个他比较感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我请他做路线规划员,我问崇文门到天安门,问他怎么换乘。

他说:崇文门坐到天安门东就行了。


好吧,这种不严谨的表述……,我规定了一下句式:“从哪里坐几号线,到哪里换乘几号线,坐到哪里下车。”


你别小看这个简单的句式,你让娃往里套一套试试,不是丢几号线,就是丢了站名。


反复练习了好几次,他终于能完整地说出来:“从崇文门坐5号线,到东单换乘2号线,坐到天安门东下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题型归类


《数酷》在每单元的最后都有一页思维导图,和一页数学阅读,这两点我是深深地认同。

15套数学练习册测评:俩娃妈花了2年总结的经验,避免踩雷!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题型归类和思维导图是一样的。


淘淘在二下碰到估一估的题就错,他以为大笔一挥写个数就叫估一估。


复习阶段,

我对着数学书和练习题,带着他总结了一下估一估的题型,一共就两类。


第一类,看图估算问题。

先看一个unit是多少,有几个unit (这里我特意回避了1个单位的说法,怕他和单位名称的单位搞混),然后相乘。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这两项数学能力


第二类,估一估够不够问题。

管它是不是估算,直接列式,列完式子,计算以前把不够整的数儿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字,在草稿纸上计算,最后写上约等于。再去比较够不够。


我给他举了个例子:


9.9元的酱油和9.9元的醋,你需要带多少钱?

9.9+9.9约等于20元


这么一整理,他才彻底明白了。


我相信上课老师讲了,我看得出他也在书上记笔记听了,但是他没有听懂。


所以见一次错一次,就怕估算的题。


我们常说把书读薄再读厚,说的就是这个归纳和衍生的能力。


如果你有精力,可以让孩子画画思维导图,自己归纳题型,练出来真本事,以后看什么都不怕了。


这篇文你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错过的题,和解决它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崇文门   天安门   式子   能力   数学   都会   加法   题型   表格   年级   老师   文字   单位   孩子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