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很多家长慌了神,高喊:这是“双减”吗?明明是“增负”好不好


首先我要同情一下试点地区的家长们

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先说我的解读:

#着眼长远,等待细则#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把艺术和体育加入孩子的日常培养即可。

#保证校内艺术体育时间#规定不是给家长的,更多是给学校的。

#艺术体育不是一考定终身#评价不等于考试,评价是个很专业的东西,以后会注重平时成绩。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着眼长远,等待细则


8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作为试点这么改,其实不是第一次。


我认识的杭州妈妈就说过,她们学校的素质教育相当多,各种活动,各种展演。

基本和教育部王司长的表述一致。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怎么给分数呢?

展演


演的好不好是一方面,做家长,其实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多多参与到学校的展演中来。


多参加学校活动,在校外上兴趣班再用力,孩子不积极参与,也没用。


怎么让孩子积极参与呢?

兴趣和信心!


看过这篇文的都知道,我家淘的兴趣班都是运动课,

上小学之前,怎么拯救“坐不住星人”?


你说,我“内卷”?

不,他锻炼了身体,精力得到了正确地释放,更重要的是“爱运动”!


我和淘爸从来没要求过他在体育这一项上学出点成绩来,拿个什么奖牌。


他是个活泼却又腼腆的孩子,只要他有兴趣,一直在这条路上,那些途中的“小奖牌”也没有那么重要吧。


在评价中怎么体现孩子的艺术体育能力呢?


不是单独考美术,也不是比谁跑得快。

而是融合在各科学习中。

比如暑假作业中经常出现的“思维导图”。

什么样的思维导图是高分?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这个13岁女孩极其用心的暑假作业,连人民日报都为其转发点赞。

所以艺术为干什么用的?

艺术是一种技能,这个技能可能受用终身,更有利于整个学生生涯。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小乖3岁半跟着阿波罗兔做的作品:乌鸦喝水)


我见过因为喜欢画画,没有报课,而画得特别好的孩子——天天拿笔画。

也见过天赋异禀,没学过唱歌,练习1年就直接得全国银奖的孩子——从小看爷爷拉二胡。


其实,在体育和美术培育上,只要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培养兴趣,具体是哪一个细分的领域并不重要。


培养一个“终身学习”的兴趣更重要。


小乖经常“偷师学艺”,哥哥学什么,他有时候就如饥似渴地在旁边偷着练。

嗯,很好,这个可以“偷”


(他还小,教练不收他)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以后的考试考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策略+态度。

这就是“学科素养”。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来看,2021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体育之效”。

你说他考的是体育,还是语文?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艺术和体育的能力,会“助力”学科考试,而不是让孩子们都走竞赛、特长生的道路。


所以它不会内卷,艺术和体育不是赛道,而是“全人教育”的有力支撑。


如果说以前的考试,分不出来艺术和体育能力,我相信改革以后的考试一定能分出来。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艺术、体育不是一考定终身


这个事要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说起。


教育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也就是说“什么算分”会决定学校“教什么”,孩子学“什么”。


这份文件中第16条强化体育评价,第17条改进美育评价。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都要改,改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看谁跑得快吗?


不,是为了激励学生长期锻炼。

你见过这个标语吗?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清华对体育的热忱很多人都知道,清华的体育成绩也相当骄人。


施一公教授在离开清华以前,每天坚持跑步。


有人说,他公务和科研繁忙,经常找不到施教授,但你只要晚上去操场上,肯定会遇见他。


在调任西湖大学以后,52岁,还参加了广州全马。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钟南山院士直言:“我现在还可以承担所有的日常工作,这跟坚持身体锻炼有很大关系。”


改革要培养的是这种把体育融入生活中的人才,

而不是每天带着眼镜泡实验室的天才。


体育和艺术进中考,靠的是“兴趣”,而不是“冲刺”。

两个字就是“平时”。

怎么激励“长期”?

来看浙江省这份《征求意见稿》。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游泳、武术、龙舟、海岛运动、舞龙舞狮、围棋、冰雪运动、足球等等,非常广泛的项目,没必要大家都去挤体育竞赛那条路,是要是常见体育运动,都可以。


体育活动时间在学校会更有保障,校内外各1小时。


校内1小时,就是安排课时,校外1小时呢?

可能会用打卡、填表等方式,鼓励大家开展体育运动,并算入体育平时成绩。


再来看艺术: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丝绸、陶瓷、越剧、婺剧、畲族舞、木雕、石刻…… 这都是“校本课程”,也就是说各校因地制宜开展,在学校按部就班学,就给成绩。


我猜,以后北京的孩子们会不会有抖空竹、京剧,

四川的孩子会不会学变脸呢?


所以,体育、艺术进中考这件事,其实是留给“平日”的素养课程,而并非冲刺拿分数。


发掘孩子的兴趣吧,然后等待种子发芽。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保证校内艺术体育时间


以后可能不太会发生下雨天“体育”老师一进班,发现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在讲台上商量这节课上什么了。



教育改革是要让“学校”改,而不是让“家长”改。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我在高考作文的分析中写过这件事。

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才懂了清华学霸的“降维打击”论


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往哪打,家长和学生就跟着往哪走。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规定是让学校执行的,并不是让家长执行,所以大家可以放宽了心。


这个的核心是要给“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保证上好艺术体育课,对于一二线城市的孩子,影响并不大。


可以理解成,为促进教育公平而提出的改进措施。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如果中考不考,我就不让孩子学艺术和体育了吗?


不,我希望我的孩子有良好的审美,和良好的运动习惯,这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大城市的孩子会有很多机会看展

5月带娃必看的艺术展,你肯定不知道!错过这次等明年哦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小城市的也可以有其它图书、网络资源,培养孩子的审美。


作为发达国家,日本在儿童美育方面走在中国的前面。


一个移居日本的朋友在孩子小时候,每天上幼儿园以前都陪孩子看15分钟这个节目《啊设计》。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一个小瓶子的腰身设计,暗含设计师的思考。


我们的艺术教育可能还达不到这个层次,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以引导。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双减“副作用”?——艺术、体育进中考


现在看来,PPT做的好看的同事,工作不吃香吗?


假如,孩子长大要做开公司,设计师给他的产品logo他选哪一款?


所以,艺术和体育这件事,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如果,你依然觉得孩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可能赢了当下的考试,却输了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中考   艺术   体育   美育   浙江省   清华   副作用   校内   家长   兴趣   成绩   评价   能力   孩子   学校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