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文|橙子妈妈。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01


双减之后,小区里成群的孩子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聊天,骑车,打球,爬...树.....还有一群围着池塘,从笼子里抱出一只乳黄色的小鸭,围观它游泳。


隔壁栋的豆豆放学回来,穿着学校的藏蓝色制服,背着黑色的双肩包,阳光帅气。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小时候的样子,他比儿子大两岁,俩人经常一起玩。


初三毕业之后,他去了一所高职。


常常看到他和爸爸、妈妈在楼下散步。夜晚的小区,路灯亮得晃眼,他们下楼绕着圈走,一圈又一圈,低声说话,轻轻地笑。


后来,他们养了一只狗,叫大米。大米有时候安静地陪着他们走,有时候总想挣脱那根绳,于是,他们也跟着一起奔跑。


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他们彼此相伴。曾经在升学的关键阶段,当他们遇到巨大的困难时,他们也是这样“不离不弃”的。

每次看到豆豆,我都心生喜悦、平和。他在自己的生命轨道上,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有什么,尝试过了,努力过了,然后积极地开展下一段学习和生活。


从他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份淡定。这份淡定里,有着父母这一路陪伴给予他最宝贵的支持。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02


我和儿子分享了我看到豆豆的所思所想。他问,你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我说,我可以接受你的任何状态。


没有什么状态是不可以的。

你只需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为了达到自己的“想要”,付出相匹配的努力。


有一个但是。


“任何状态”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只能这样去做,只有唯一的一种选择。


即:


主动选择。


自我负责。


努力后无悔。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03


陪伴重要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


父母的陪伴,就是这样的过程。


是孩子想要去的地方,而不是我们想要他去的地方。


如果他心里“没有”,你再拉他,他也不能真正地抵达。


也许他是人到了这个地方,心并没来。


于是,他极有可能在某一个你认为已经“大功告成”的时刻,选择躺下,或者选择离开。


归根结底,他必须要发展出这样的能力:


我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个过程很漫长,在无法做到之前,首先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也可以。


总之,他得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强塞给他的我们的想法,尤其是我们没有自己实现的愿望。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04


他怎么才能让自己心中“有”呢?


即:


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要去哪里。


亦即:


小到知道学习的意义,大到知道人生的意义,甚至生命的意义。


培养自主性,是青春期阶段的核心目标。


培养自主性,就是自主、自发地去挖掘自己内在想要的,看清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从而能辩证地看待自己和父母、和其他人的不同,和万事万物的关系,探寻自己真正的人生。


自主性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自由作为支持。


即他有可以自我选择的自由,有自我探索的自由。


有自由,才有自主性。


有自主性,才能让自己心中“有”。


心中“有”,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心中“有”了更多,才知道自己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去。



05


拥有自由, 对于孩子来说,是获得了“权利”,但是,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接做父母、老师要求的事,在框架内,相对简单。什么都安排好了,只要按部就班去执行就可以了。


一旦获得了自由,就得自己安排,还得把自己安排好。


自由不是放飞,是为了飞得更好,这是不容易的。


但是他也只有经历了这个自由探索的阶段,当外在给他设置的框架被解除,他才知道,他到底应该怎么做。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06


拥有了自由的孩子,内心常常是忐忑、伴随着不安全感的。


放手,给予自由是个逐步的过程。你不能过左或过右。


有界限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你给了孩子自由,也必须告诉他明确的界限。


在家庭的不同生命周期,我们需要做养育方面的调整。逐步地自由,不是撤掉所有的框架,而是把那个圆往外再扩大一圈,可活动范围再扩大一点,但它依然是有界限的。


过度的控制,孩子没有自由,学不会自律。


给予了自由,但自由没有界限,也学不会自律。


有边界的自由,才能习得自律,才能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07


因自由而获得的自律,会让孩子更自主,让我们更轻松。


这些工作,都需要放在日常进行练习。如果可以,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时间表,比如在初三,高三比较重要的节点,当孩子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学业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或者基本可以践行自由、自律、自主的关系。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这样,他们可以把力量聚焦到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彼此消耗在鸡毛蒜皮里 。


这个过程,也是父母参与塑造孩子自我形象的过程:


我希望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就以那样的方式对待你。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以那样的人为参照,做那样的人会做的行为


终究,孩子去不了他“没有”的地方


⊙作者:橙子妈妈。“青春期手册”平台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豆豆   孩子   地方   橙子   青春期   界限   自主   父母   意义   心中   状态   阶段   自我   过程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