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10个积极提问实例

“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10个积极提问实例

文|橙子妈妈。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一对父母担心青春期的儿子说谎,便可能开始仔细打量,暗中调查,监视儿子的一举一动,看他有没有说谎,然后当发现他真的说谎时,则十分生气。同样可能的是,这个男孩会变得愈来愈闪烁其词,甚至更常说谎,以避免愈来愈频繁的生气场面。每个父母发现儿子说谎,就会花更多精力监视他,儿子则花更多脑筋欺骗父母。尤其是当父母发现他们的努力无法解决问题时,会加强同样的行为,而不是拟出新的方法。在他们眼中,孩子的行为愈来愈糟,因此更需要加强监视与质问;在孩子眼中,父母变得愈来愈想限制他、控制他,因此不得不偷偷摸摸,说谎欺骗,以抵抗他们的控制。”


——引用自《心理治疗的新趋势》中的案例


01


这个场景,你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在青春期家庭,这样的互动每天都在发生。孤立地看,分别站在孩子和父母的角度,各自的出发点都没有错。但是,矛盾却发生了,如果没有意识去主动改变,彼此之间的裂痕会越来越大。


每个人都在努力避免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电影《罗生门》通过不同观察者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件谋杀案,但“还原的事实”却大相径庭。我们会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才是“事实”?


每个个体观察同一个件事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只是整体里的一部分,我们很难说哪一个是完全正确的,哪一个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这样不同“视角”的存在。孩子的反应,是站在他的视角的“回应”,他选择怎么做,一定有最符合他当下“利益”的理由。


接纳同一件事会有不止一个“正确”的看法,甚至这些正确在某种程度上是彼此矛盾的。


“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10个积极提问实例


02


带着对彼此“正确”的理解,我们要去调和矛盾,父母首先必须从“惯性”中突破,这是更有能力、有力量、有意识去做出改变的一方。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变革彼此的互动方式,如何“对话”在亲子之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会发现,和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怎么说”总是比“说什么”重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推进“积极对话”的几个核心原则:


1、对话,而不是对抗


这要求我们给孩子平等、尊重,认真倾听他在说什么,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想。


2、解决,而不是解释


这要求我们不要陷在寻找问题-找出原因-应对策略的漩涡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向前走一小步的行动更为重要。


3、发现,而不总是纠错


发现孩子身上积极的一面,重新建构他在困境中所做的努力,能带给孩子更大的力量。总是提醒孩子他有多错,只会让他越来越挫败。


4、从能改变的开始,而不是纠缠于不能改变的


从当下能改变的开始,对于暂时不能改变的,接受它,等待时间,等待孩子成长。


5、相信,而不是验证失败


相信孩子自身有能力、有资源去解决他遇到的困难,只是这个资源需要去挖掘,需要被看见。相信他,而不是总是通过失败来验证他有多不堪,让他更有信心。


6、向前一小步的力量

一个特别细小的改变,可能成为“蝴蝶翅膀煽动的那一小下”,带来系统大的改变。


“怎么说”比“说什么”重要,10个积极提问实例


03


我结合青春期家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4个场景,列出了10个对话框架,供参考,欢迎补充。这些场景涉及大家非常关注的手机话题、学习、压力处理等。


一、手机话题


1、当孩子玩手机很久了,与其陷入规则的争论,不如跳过这个问题本身提问:



2、作业遇到困难,总是要拿手机查答案,这样提问:



二、情绪管理


3、当孩子发火时,不要试图去平息他的怒火,可以这样问:


你现在是需要一个安慰,还是一个建议,还是只是想发泄你的情绪?


4、如果他继续带着强烈的情绪和你说话,你可以这样说 :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我想在你平静下来之前,我们不太方便讨论。我就在隔壁,我随时都在,等你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来找我。


5、如果他一直抱怨某件事,而这件事不随个人意志的改变可以得到改变,你可以这样问:



三、学习话题


6、遇到了学习的挫折,处于低谷时,千万不要责备,这会让他不断验证自己的“失败”,努力去寻找他的“亮点”,比如一次小小的默写:



7、总是在同一类题目上犯同样的错误,你可以这样问:



8、如果对自己失去信心,特别绝望:



四、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


不要总是纠缠孩子的问题,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


9、今天工作很忙,很累,感觉自己效率不太高,可以就这么话题和孩子聊天:


你效率不高时,你是怎么做的?


10、分享自己总是被手机干扰的经历:


我工作的时候,常忍不住翻看手机。我最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无科技2小时我把手机放到视线之外,干扰少了很多。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吗?



⊙作者:橙子妈妈。“青春期手册”平台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作业   小步   愈来愈   青春期   实例   场景   角度   情绪   儿子   父母   正确   努力   话题   发现   孩子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