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干货」0 中美权威指南总结分享

本指南参考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和最新版美国膳食指南(2020-2025)编写而成,有任何疑问,均可以给我们留言,可米健康专业营养师会为您答疑~

概览

宝宝0-6个月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内,宝宝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宝宝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

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其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

并且,6月龄内宝宝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

母乳喂养能满足宝宝6月龄内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宝宝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保护后,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此外,6月龄内宝宝处于1000天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乳中适宜水平的营养既能提供宝宝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宝宝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因此,对6月龄内的宝宝,强烈建议宝妈们为宝宝提供纯母乳喂养。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为宝宝提供免疫保护。宝妈们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宝宝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以增加乳汁的分泌。

宝宝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宝宝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让宝宝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宝宝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宝宝体重,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最后,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哦~


1. 如何开奶

如果顺利分娩,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宝宝娩出后应尽快吸吮母亲乳头,刺激乳汁分泌并获得初乳。开奶时间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儿第一次哺乳应在产房开始。

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将其放在母亲身边,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开始让宝宝分别吸吮双侧乳,头各3~5分钟,可吸吮出数毫升初乳。

刚出生的宝宝已具备很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能力,母亲也十分渴望看见和抚摸自己的宝宝,这种亲子接触也有利于乳汁分泌。

正常分娩的情况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也可降低过敏风险。

2. 喂奶指导

哺喂宝宝时,推荐坐着喂奶。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吮另一侧。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宝宝需要,建议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

完成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宝宝平放,应将宝宝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3. 催奶开奶

宝宝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勤吸吮母乳,(每侧乳头每隔2~3小时要得到一次吸吮);必要时 (如宝宝吸吮次数有限时),可以通过吸奶泵等辅助手段来增加乳汁分泌。

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休息、饮食和宝宝喂哺,处理好休息、进餐与亲子接触吸吮母乳之间的关系。

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只有宝妈保持愉悦心情,享受哺喂和亲子互动,才能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母乳哦~

此外,宝妈们在孕期就需要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得到周围亲朋和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也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必需环境之一!

4. 奶量判断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宝宝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哺喂;每天6~8次或更多。坚持让宝宝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可以在后台咨询可米,给出专业指导意见后谨慎作出决定。

建议的喂养次数:一开始 8-10 次,后面慢慢减少到 6-8 次。

建议的喂养母乳:日均 750ml 母乳。

1. 喂奶量判断

宝宝摄乳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婴儿自身的营养需要。因此母乳喂养时,不需要将乳汁挤出称重来估计婴儿的摄乳量,宝妈们可通过观察婴儿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

一般来讲,如果宝宝每天能尿湿5~6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是能吃饱的。此外,可通过称量宝宝摄乳前后的体重来判断。

宝宝体格生长可灵敏反映宝宝的喂养状态,可通过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来判定婴儿较长一段时期的摄乳量。只要发育正常,就说明母乳量足够。

2. 间接哺乳

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宝宝。

室内条件下,允许保存 4 小时左右,冷藏条件下,允许保存 24 小时左右,保存母乳时,一定要记录存储的时间。在使用前,需要对储奶瓶置于温水加热,再倒入喂养奶瓶。

3. 顺应喂养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 10次以上。

随着宝宝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有规律的良好饮食习惯。

宝宝生后最初几周内,鼓励妈妈每24小时进行 8~12次喂养。宝宝饥饿的早期表现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脸部表情增加;婴儿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随宝宝生长进程,喂养次数可降至每24小时8次,最长夜间无喂养睡眠可达5小时。除了饥饿的表现外,宝宝胃肠道不适或其他身体不舒服,甚至宝宝情绪不佳也会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哭闹,而非饥饿原因引起的哭闹显然无法通过哺喂得到完全安抚,要及时就医查看。


出生补维D,补钙太多余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因此母乳喂养的宝宝不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尽管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及居住地域的限制,加上小宝宝皮肤非常娇弱,过早暴露日光照射可能会造成皮肤损伤,此外,阳光中的高能蓝光会影响宝宝视网膜发育。因此,不推荐6月龄内的宝宝通过晒太阳来获得维生素D

推荐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ug(400IU)。此外,纯母乳喂养已经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宝宝不需额外补钙。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很多家长都忽视了,那就是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早产等新生儿,很容易缺乏维生素K,影响凝血功能,一旦缺乏,就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 维D怎么补

在婴儿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采用维生素D油剂或乳化水剂,每日给宝宝补充10ug(400IU),可在母乳喂养前将滴剂定量滴入宝宝口中,再进行母乳喂养。

除此之外,喝配方粉的宝宝不需要再额外补充维生素D,因为配方奶中已经包含足量的维D(前提是该配方奶合乎国家配方食品标准)。

每日10ug(400IU)的维生素D,已经可以满足宝宝在完全不接触日光照射情况下身体所需,因此无论是北方地区、冬季或梅雨季节,宝爸宝妈们都不需要额外增加宝宝的补充剂量,过量补充反而可能造成宝宝呕吐、便秘、腹泻、多汗等不良症状。

2. 维K怎么补

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较低,新生儿 (特别是剖宫产和早产儿等) 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立,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K;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婴儿,肠道菌群可能被破坏,严重缺乏维生素K。

母乳喂养的宝宝从出生到3月龄可每日口服维生素K 25ug,也可以在宝宝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 2mg,然后宝宝1周和1个月时再分别口服 5mg,共口服3次即可;还可可由专业人员给新生儿每日肌内注射生素K1~5mg,连续注射3天,可有效预防宝宝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

最后,合格的配方奶粉中均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K,使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混合喂养宝宝和纯人工喂养的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K。

不喂母乳,只能配方奶

有些宝宝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建议首选适合于6月龄内宝宝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宝宝。但是可米还是得多提醒一句,任何宝宝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如果遇到实在不能母乳的情况,宝妈们也不要过于自责,与其一天天的苦苦煎熬,不如和孩子互相放过,选择和自己和解,毕竟妈妈充满爱意的去给宝宝喂配方奶,和他眼神交流,拥抱她,抚摸他,和她玩耍。给他换尿布,拍嗝,都是喂养宝宝,而母乳喂养只是母乳哺育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

碰到以下情况很可能不宜母乳喂养,需要采用适当的配方奶来进行喂养: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成长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宝宝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患有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等均会导致宝宝生长缓慢或停滞。

6月龄内宝宝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宝宝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宝宝健康。此外,宝宝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宝妈们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只要宝宝总体情况在规定的范围内就好。

最后,母乳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总之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1. 如何给宝宝测体重和身长

体重是判定宝宝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宝宝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都有专用的婴儿体重秤。专用婴儿体重秤的测量精度高,分辨率为5g,可以准确测量宝宝体重,及时发现体重变化。

此外,宝宝测体重时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间的差异不应超过10g。

在家中给婴幼儿称体重时,如有条件也最好使用专用婴儿体重秤。如条件有限,也可由家长抱着婴幼儿站在家用体重秤上称体重,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宝宝的体重。由于普通家用体重秤测量误差在 100g 左右,所以采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得知宝宝在短期内的体重增长,而只是适用于观察较长时间的体重变化。

2岁以下宝宝应躺着量身长,身长包括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有专用的婴幼儿身长测量量床。

宝宝在测量身长前应先脱去鞋、袜、帽子、头饰、外衣裤。让婴幼儿仰躺在量床上请助手或家长扶住婴幼儿头部,头顶顶住量床顶板,测量者注意让婴幼儿保持全身伸直,左手按直宝宝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床的底板,右手推动量床测量滑板,使滑板紧贴婴幼儿的足底,并使量床两侧测量值一致,然后读取数值,精确到0.1cm,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相差不能超过0.4cm。

在家里测量时,可以让宝宝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在宝宝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宝宝的身长。

2. 宝宝生长不求上限

每个宝宝出生体重不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增长速度和生长轨迹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在喂养得当、营养充分、健康良好的情况下,宝宝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生长曲线和参考值是基于大部分宝宝的生长发育数据推算的范围,是群体研究结果。

每一个宝宝都会有自己的生长曲线,其曲线一般都会处于推荐的参考值范围内,但并不是每个宝宝的生长曲线一定处于平均水平或上游水平。参考值的上限指的是同龄儿童中处于上游2%或3%的水平,显然不能是所有的儿童都处于这样的水平。

大部分宝宝的生长指标都会比较接近均值或中位数(P50)水平,但均值或中位数水平也不是每个宝宝的生长目标。因此,评价某个宝宝的生长时,应将他/她现在的情况与以往的情况进行比较,尤其是以其出生时的状况为基准,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总之,不要将某个宝宝的生长指标与参考值的高限相比,也不要与平均水平相比,更不要与邻家孩子的生长相比,娃今天长得慢一点,过几天可能就窜高了呢~


男宝宝体重对照表(kg)

「超全干货」0- 6个月宝宝喂养指南 - 中美权威指南总结分享

男宝宝身长对照表(cm)

「超全干货」0- 6个月宝宝喂养指南 - 中美权威指南总结分享

女宝宝体重对照表(kg)

「超全干货」0- 6个月宝宝喂养指南 - 中美权威指南总结分享

女宝宝身长对照表(cm)

「超全干货」0- 6个月宝宝喂养指南 - 中美权威指南总结分享


身长和体重只要处于 3% - 97% 区间都是正常的,如果不在区间,需要及时找医生咨询。

「超全干货」0- 6个月宝宝喂养指南 - 中美权威指南总结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月龄   中美   干货   乳汁   生长发育   身长   母乳   新生儿   婴幼儿   配方   维生素   测量   体重   婴儿   生长   营养   权威   宝宝   指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