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写了58本书,这个方法让你的写作更高效

这是知树堂的第217篇文章,文章长度4392字,需要阅读时间5-8分钟。

导读荐语

森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博士是一名学者兼作家,他在本书中探究了写作的意义,讨论了如何利用“卡片盒笔记法”进行高效写作。这是由社会学者尼科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开创的笔记法,卢曼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在30年内写了58本书。他的卡片盒笔记法能将阅读笔记与各种背景中的其他信息关联起来。不论你选择手写还是数字版的卡片盒,做法都一样,都是先写下阅读笔记,再寻找其中的关联。该方法对学生、学者、科研人员、商人和其他有写作需求的人都很有启发性。

要点速记


知树堂读书笔记

意志力存在极限,但思考能力没有。

许多写作辅导书籍都在讨论写不出东西时该怎么办,但却忽视了写作初期的信息收集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能够帮助你避开文思衰竭的情形。在学术、科研、商业或纪实写作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记笔记。

糟糕的笔记并不会立刻带来不好的后果。但你如果想以其为基础写一篇合乎逻辑的文章,问题就会慢慢浮现。这时,很多人会求助于辅导书籍,想把自己的写作拨回正轨,但往往为时已晚。

写作是你的日常。对很多人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如果在写作初期遇到障碍,往往是因为你正在检索脑海中的各种观点和信息。将这些细碎观点结合起来,并以你写过的材料为参考,这会让写作变得容易很多。

“成功写作的关键在于前期准备。”

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检索系统,以便随时取用信息,这样你就可以将重心放在观点组织方面,而不用强行记忆细节。对很多人来说,记忆细节都是一件苦差事。总之,好的系统能为写作过程节省许多能量,减少意志力的消耗。它能帮助你进入“心流”状态,让工作本身带着你前进。

信息检索不等同于做计划,后者往往会让你变得死板,并侵蚀你的能量。你需要做的是提高信息供给的组织性,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写作主题。

卡片盒笔记法能够有效帮助你应对学术、科研、商业与纪实写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它可以将你的笔记接入外部的人工或数字系统中,帮你把各种不相干的信息关联起来,使你的大脑能够更专注于观点的组织。使用卡片盒不等于把做过的事情重做一遍,而是改善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当然了,改变工作方式的初期总会有不太顺手的地方,但很快你就能把它变成例行程序了。

卡片盒笔记法发明者尼科拉斯·卢曼在30年内写了58本书。

卡片盒笔记法是由德国社会学家兼作家尼科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开创的。卢曼是一名酿酒师的儿子。从法律系毕业之后,他便在政府机构就职,并在空闲时间阅读了大量“哲学、组织学理论和社会学”书籍。在此期间,他虽然有做读书笔记,但很快就发现这些笔记读取时并不方便。于是他对这些笔记做了编注排号,放到一个盒子里面。这时他又发现,这些笔记的主题分类并不是线性的,一个主题中的观点往往又跟另一处的信息有关。于是他改变了编注方式,让各处笔记之间的联系显得更加明了。卡片盒成了他的“对话伙伴……和生产力引擎。”

60年代末,卢曼将研究结果撰写成文,将其分享给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赫尔蒙特·谢尔斯基(Helmut Schelsky)。谢尔蒙特看完之后,鼓励卢曼去当社会学教授。卢曼拒绝了,因为他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符合任职要求的论文。但在一年之内,他就将这两样都搞定了,卡片盒笔记法帮助他取得了这一伟大战绩。1968年,卢曼成为了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

卢曼毕生都在研究“社会理论”,探索“法律、政治、经济、通信、艺术、教育、认识论”等学科。他的工作非常有开创性。许多学者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反复讨论,但卢曼却从来不缺新想法。去世时,他还留下了大量跟其他学科有关的手稿,都是几近完成的。今天的大多数学者都与别人合作出书,但卢曼却是其所有书籍和论文的唯一作者。

为什么卢曼可以如此多产呢?这是因为,他总是用不费力的方式写作。“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情,”他说,“如果一时理不清思路,我会将这件事放下,做点别的事情。”这种工作态度在许多高成就的人身上都有所体现,他们将传统武术之道运用到了工作当中,遇到阻力时不是硬着头皮前进,而是巧妙地绕开障碍。卢曼开创了简单的工作方法,这对每一个工作步骤都大有益处,尤其是在组织复杂观点的时候。

“写作时一定要做笔记,笔记做的好对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卢曼用的卡片盒分为两个。当他在阅读时产生新想法时,便将其记录到卡片上,每次只记录一个想法,然后将卡片放置到主盒中。另一个盒子中的卡片用于记录引文信息。他不按主题分类笔记,而是用数字和字母做编注。添加新笔记时,他会将其与卡片盒中的其他笔记关联起来。

用自己的话做笔记,你才能确定自己是否充分理解一个概念。记笔记就是将你所获取的知识外化,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但记笔记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阅读、思考和学习过程的结果。把笔记放到卡片盒中排序整理,将抽象的想法有形化,这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按照卡片盒笔记法的步骤准备及撰写非虚构素材。

学习做好笔记是写作的开端,任何类型的非虚构写作都可用到卡片盒笔记法。以下是该方法的简化步骤:

  1. 随时将灵感写下,作为“灵感笔记”——将灵感写到笔记本或者小纸片上,这种笔记的作用类似于记事便签,方便你对灵感做后续“加工”。
  2. 阅读文献时,做好“文献笔记”——这些笔记中要包括你在写作时可能用到的素材。用简洁的方式写出文献所传达的意思。将其与书中的引文信息一起记下来。
  3. 日常回顾灵感笔记和文献笔记——思考它们与你要写的东西有何联系。新的信息对你的现有观点有何影响?用完整的句子将每个观点写成“永久笔记”,标明来源与参考文献,放到卡片盒中。然后把灵感笔记扔掉,将文献笔记与相关的引文信息归档。
  4. 做好笔记的归档和链接——卢曼的卡片盒是手写式的,但有些免费的计算机软件也很好用,例如丹尼尔·吕德克(Daniel Lüdecke)开发的Zettelkasten软件。这个软件对永久笔记的归档和链接很有帮助。整理新观点时,将其放到卡片盒系统中最后一项笔记后面,再链入索引中。
  5. “自下而上”完善项目——即便已经开始写作,你也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每当有新信息引导你走向另一个方向时,你都可以运用手写式或数字式卡片盒系统完善原来的想法。阅读和创建的笔记会不断增加,笔记中的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会带来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6. 以系统中的信息为基础展开写作——调查并记录了足够多的信息之后,就可以决定写作方向或主题了,这时候,你的写作已经有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而非建立在没有依据的假设之上。探查笔记中的关联,收集你所需要的信息,将其复制到Zettelkasten中或类似的软件上——如果你使用电脑的话。由于做笔记时已经标注过卡片之间的关联,因此你要用到的大多数信息已经组织好了。检查看看是否有漏掉的信息,有必要的情况下再做一些调查。
  7. 利用笔记,撰写初稿——通过笔记构建论点,将其写入初稿。如果发现你的论点和信息有问题,就应该再做调查,或者改变论点。
  8. 最后一步是编辑手稿,如何开始下一步——以上步骤所描述的过程是线性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只研究一个想法。卡片盒笔记法能够帮助你同时进行多个项目。你可以穿梭在多个想法之间,而不会失去方向或动力。

整个流程只需要四个工具。第一个工具是灵感笔记——也就是你即时写下的想法。如果你不想用纸和笔的话,也可以使用手机、电脑或是平板,但一定要把笔记放在同一个地方。

第二个工具是诸如Zotero之类的参考文献管理工具,Zotero在许多平台上都可以免费下载。利用该工具添加笔记,将其与参考文献材料链接起来。

“好工具……能够减少在工作中分心的情况,对你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

第三个工具是卡片盒。如果你喜欢手写,就可以使用真的盒子。不然的话,也可以使用Zettelkasten软件,这是免费软件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也是按照卢曼的工作法设计的。使用软件不仅能让链接添加和格式设计变得更加容易,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更加便携。

最后一个工具是编辑软件。Microsoft Word和OpenOffice等软件都能与Zotero兼容。写作时建议使用可以访问参考文献系统的软件,这样会更方便标记和注释。

卡片盒笔记法能让你更自由地进行思想探索。

在卡片盒中添加笔记并建立关联之后,你的笔记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它会成为你的知识仓库,你可以在其中找到忘记了的信息,而且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卡片盒可以用来储存你所忘记的信息,减轻大脑的记忆负担,让你能够更专心地思考。”

相反,如果按照主题分类信息,你就不得不去记忆自己把什么样的信息放到了哪里。而卢曼的笔记法可以将你的大脑解放出来,你只要顺着笔记的思路思考就行了。

正确掌握卡片盒笔记法,需要一边阅读一边“拿起笔来”。

优秀的写作者都有一定的工作方法。首先第一条是要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会让你的效率减少40%,因为你总会被邮件或短信打断。短期记忆也同样有极限。将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转抄下来,结合背景理解观点,这有助于更好地记忆信息。

将信息转抄到卡片盒之后,你的思想才能从中解放出来,不再思考相关内容。这是为了避免“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即任务没有完成时,大脑便会一直关注它。如果你写下笔记并将它放入卡片盒了,大脑就会以为相关问题已经解决了。

将脑中的想法转移到卡片盒里之后,你就会“忘了它们”,但奇怪的是,这对你的“长期学习”却很有帮助。心理学家曾经发现,一名男子能够一字不差地记住他听过的所有对话。但是,由于缺乏“遗忘”的能力,他无法理解对话或者书籍中的相关信息或语境。对他来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什么爱情悲剧,只是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故事。忘却信息能够帮你排除与既定情境无关的数据。如果阅读时能用自己的话将内容转抄下来,就表示你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这对写作大有裨益。

“把想法记下来虽然听起来大费周章……但不把它记下来才真的是浪费时间。”

用卡片盒记录想法时,不要只把它当“档案”用。它应该是你用来探索观点的地方,随着学习的深入,它还能逐渐改变你对主题的理解。用它来建立观点的“交互网”,不要只做简单的事实堆砌。建立卡片之间的联系,以记录的信息为基础构建理论,培养良好的学习循环。

在许多讲述科技突破的故事中,科学家都是灵光一现,便有了大发现。但任何想法都是长期调查与思考的结晶。卡片盒能让思想在交互中产生新的洞见。

或许创建卡片盒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拥抱这个过程。不要只在脑子里想着如何改变研究与阅读方式,而要在实践中逐步用新习惯代替旧习惯。坐下来阅读时,拿起笔和纸来。这样,你就能随时把灵感写下来,放到卡片盒中并做好关联。

作者简介

森克·阿伦斯(Sönke Ahrens)专门研究教育与社会科学,他所著的《实验与探索:揭秘世界的形式》(Experiment and Exploration: Forms of World-Disclosure)曾经屡获大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卡片盒   高效   卡片   灵感   大脑   想法   观点   记忆   过程   方式   笔记   工具   方法   主题   工作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