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后台有位妈妈留言问到,自己的孩子现在2岁多了,家里的玩具有很多种类,非常丰富,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总是玩一玩就腻了,对新玩具的热情超不过2天,而且喜欢扔玩具,为了不满房子收拾玩具,妈妈只好划定区域,把所有玩具都堆放在围栏里,这样孩子就只能在围栏中玩,也省了收拾房子的劲儿,本以为这样就省心了,结果发现孩子总往围栏外面翻。

妈妈很疑惑,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为什么孩子不爱玩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孩子不爱玩不是因为玩具不够好不够多,而是因为玩具实在太多了!

是不是很意外?你省吃俭用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玩具,人家竟然不稀罕。

白花花的银子啊,可惜了,早知道给自己多买几管口红几个包了。

浪费钱都是小事,钱没了再赚呗,糟糕的是它所带来的看不见的不良影响。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玩具越多,可能烦恼就会越多

1、干扰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强度过大的训练会造成肌肉拉伤,同样,超出孩子承受范围的刺激,也会让孩子的大脑“受伤”,比如,玩具太多---------《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孩子不能没有玩具,这是毫无疑问的,玩具一定程度上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大脑,所以很多家长在买玩具这个事情上毫不吝啬,随着科技的发展,孩子们的玩具种类是越来越多,再加上网络购物的发展,来自世界各国有趣的玩具都能买到。

家长打开购物平台输入“适合2岁孩子的玩具有哪些”,立马弹出来一长串,每个玩具的介绍都能拨动家长的心弦,益智的、训练专注力的、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精细动作的、颜色认知、空间认知等等。

很快,孩子隔三差五就能收到新玩具,新玩具还没玩明白,很快又有了新玩具,最终满屋子都是玩具。

如此一来,孩子总是不能沉浸下来专心玩一个玩具,玩完这个再去玩那个,头一抬突然又看见一个好久没有宠幸的玩具,赶紧又去拿,孩子的注意力被扯得七零八落。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2、影响孩子秩序感的建立

玩具很多的家庭,在收纳方面一般会这么做,买几个大整理箱,把玩具一股脑都塞进去盖上盖子推到一边,看起来是收拾利索了,可是当孩子去拿玩具的时候,那就是翻箱倒柜般的灾难,他们会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来扔得到处都是。

一转眼,干干净净的客厅狼藉一片,落脚地都没有,实在是太乱了,而孩子就在这一片乱糟糟的环境里跑来跑去。

混乱的玩具给孩子呈现出混乱的外部秩序,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秩序感也是混乱的,在他的意识里,房间就应该是这样乱糟糟的,玩具就应该是这样毫无秩序的。

秩序感是儿童的重要敏感期之一,他们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习惯来整理环境。

3、因为收拾玩具而产生亲子对抗

玩具越多,收拾起来就越麻烦,很多家长会要求孩子将玩具收拾归位,这无可厚非,并且应该这么做,但是因为玩具太多,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而家长却不理解这一点,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做不到又去责备孩子为什么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被责骂的孩子、感觉自己完不成任务的孩子就会发脾气、生气,或者采取不搭理不回应的方式,就是不收拾玩具。

这个时候,因为收拾玩具这个事情就产生了亲子对抗,妈妈自己收拾吧,心里非常窝火,孩子不收拾,心里还是非常窝火。

倘若,玩具只有一两个,这个问题就能完美解决。

玩具太多,让孩子眼花缭乱,难以选择,如果家长仔细判断,会发现很多玩具功能是重复的,可玩性也不强。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给2岁左右的孩子选玩具要遵循“可玩性”这个原则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家长给孩子挑选玩具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具有“可玩性”的玩具,在《可怕的两岁》这本书中,作者建议要给学步期儿童提供可玩性很高的玩具,具体是指:

1、耐用性

2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扔、摔、拆这些破坏力极强的动作,非常考验玩具的耐磨损能力,不会轻易就摔碎了,也不能有太多小零件,摔碎以后出现尖锐的碎片。

2、灵活多变性

2岁左右的孩子探索欲望非常强烈,空间感也在迅速发展,因此此时需要给孩子选择一些灵活多变的玩具,可以组成各种形状,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木质积木、拼插积木、拼图、蒙氏教具等,这些玩具可以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能锻炼精细动作。

3、发展适应性

玩具的类型要和孩子的年龄相匹配,比如摇铃、布书这类玩具就不适合学步期儿童,很多家里会把孩子从出生以后的玩具一直放在整理箱里,越存越多,但大部分却不适合学步期儿童,调动不了孩子的兴趣。

玩具的可玩性越高,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时间越长,孩子就越专注。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除了会选择玩具,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学会管理玩具

每个家长最头疼的就是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玩具,他在前面扔,我们在后面拾,其实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就需要刻意引导孩子学会管理玩具了。

1、固定玩具摆放区域,利用收纳袋分类整理

家长可以在客厅给孩子固定一个区域来摆放玩具,可以是整理架,也可以是整理箱,然后买一些透明的收纳袋将不同类型的玩具分类收纳,这个收纳袋非常实用,像积木、拼图这种玩具,都是小零件,很容易丢失,用透明收纳袋装起来,既能避免丢失,还能让孩子一眼就分辨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玩具。

家长需要和孩子讲好规则,玩具如何放、放在哪里,刚开始孩子可能不配合,但是我们日复一日的执行分类摆放、固定区域,是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的。

2、每次只拿出2-3个玩具,定期更新

在玩具摆放的地方不要一次性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那里,而是只摆放2-3个,孩子每次玩的时候也能很快做出选择。

过段时间,再将玩具全部更换,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如果这个玩具总是摆在孩子眼前,他就不想玩了,但是你若放起来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孩子又会视若珍宝,放佛又获得了一个新玩具一样。

3、制定规则,拿出一个玩具放回去一个玩具

每个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全部拉出来,拆的满地都是,我们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个规则,那就是拿出来一个玩具的同时要放回去一个玩具,一换一,不能将所有的玩具都拿出来。

这个规则并不好执行,但是不好执行也需要日日坚持,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家长期望2岁多的孩子能够做到自己把玩具归置整齐是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太高,所以,这个阶段的真实情况是,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收拾玩具这个过程,并且很有可能,孩子只能收拾很少很少一部分。

但是还是需要拉着孩子一起完成,这么做的目的是:

个人经验,命令孩子收拾玩具,通常得到的都是孩子的“不不不,我不收拾”的回答,毕竟是叛逆期啊,这么说也是情理之中,所以当墨仔不愿意收拾玩具的时候,我会用这两个办法:

如此,我们的收拾玩具的任务就能顺利进行啦。

如果你家的玩具也像文章开头那个案例一样,不如就从明天开始行动起来,来个“断舍离”吧。


玩具越多,孩子越难专注,给孩子选玩具要遵守“可玩性原则”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摇铃   专注   玩具   孩子   窝火   围栏   积木   注意力   秩序   混乱   家长   原则   规则   区域   妈妈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