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你是不是总是这样鼓励自己的孩子:

吃饭的时候,我们比一比谁吃饭吃得最快

跑步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谁得第一

做游戏的时候,我们比一比谁能赢

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比一比谁穿得最好

只要是我们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或者想要鼓励孩子的时候,就会用这种比赛争第一的方式来刺激孩子。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比比谁第一,为什么家长普遍喜欢用这种方法

比比谁第一、比比谁最棒,这种激励孩子的话术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家长之所以喜欢这么说,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想要培养孩子的争强好胜之心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种竞争的洪流中处于中上游,这个期许很接地气很真实,毕竟中考、高考需要竞争、职场需要竞争,“竞争”不就是得争一争、抢一抢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嘛。

那如何才能让孩子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呢?当然是得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争起,吃饭穿衣、游戏学习,各种比赛,只要有别的人参与,咱就得让孩子争强好胜,勇夺第一。

2、这种话术很容易就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渴望得到大人的赞美和认可,得了第一名的那个孩子总是会收到满满当当的表扬,然后会更卖力的表现,于是,当家长发现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比一比”。

比如有几个孩子在小区里骑平衡车,骑着骑着大家都不愿意骑了,一个孩子的爷爷为了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运动起来,就说了一句:你们几个比赛,看谁骑得最快,谁是第一,话音刚落,几个孩子立马撒开腿拼命地跑起来,跑得最快的那个孩子得到了在场的所有家人的掌声和赞美,笑得特别开心,没跑第一的那几个孩子眼里饱含失落。

虽然这个方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事事都用,次次都用,总是让孩子比一比,拿第一,长久之下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比比谁第一,总是让孩子去竞争的弊端

1、难以让孩子形成客观的、全面的自我评价

三四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期,他们还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绝大部分来自于他人,比如家长、老师、同伴。

比一比这种方式,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单一的感受:大人总是赞美那些得第一、赢了、成功了的孩子,只有这么做才是“我才是好的、被认可的”。

小年龄阶段的游戏、吃喝拉撒都被家长拿来比一比,被比下去的孩子在家长失望的眼神、失落的语气中,感受到自己的“不好”,认为自己很差劲。

一旦孩子对自己形成这样的负面评价,自卑就会困扰着孩子。

2、孩子要么输不起,要么退缩逃避

总是让孩子比一比,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状态:要么必须第一,要么退缩不前。

孩子总拿第一其实并非好事,第一这种光环一方面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虚荣感,可是有句话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孩子进入到更大的竞争圈中,他会猛然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当第一的光环失去以后,孩子可能无法承受“输掉了”这种打击。

退缩不前的孩子则会否定自己,与其努力了以后拿不到第一,不如不要再努力了,干脆不要参加这些比一比的事情了,只要我拒绝参加,就不会出现我拿不到第一这个结局。

输不起的孩子和退缩逃避的孩子本质上都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前者是觉得自己应该是事事都优秀的,后者则是过度地否定怀疑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领域,我们需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自我评价,然后才能在各种竞争、选择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孩子上学以后,各类竞争是无可避免的,就连幼儿园也是各种比一比,那该怎么办呢?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各种比一比的环境下做到内心强大

1、不要刻意营造竞争氛围

比如每天都要做的吃饭、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事情,虽然大部分孩子在这些事情都不是很主动积极, 但是我们不能总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着比着孩子也觉得没意思了,可以用假装某个动物、试一下多长时间能穿好衣服等非比赛的方式,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如果孩子们一起骑车,可以用抓怪兽、警察抓小偷等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

2、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我们都期望事情发展的结果是好的,是符合我们预期的,但是往往会忽略要想达到这种结果是需要把控过程的。

写到这我想起来一个让我感到心酸的事情,之前我去看了一场3-4岁段小朋友的平衡车比赛,有一个孩子没发挥好,最后只跑了第四,他的妈妈在终点线特别大声、特别愤怒地批评孩子,说他为什么跑不快?转弯的时候为什么迟疑了。

孩子骑着车、带着头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听着妈妈在咆哮。

我看着这一幕特别难受,当天的温度大概有28度,三四岁的孩子们穿着骑行服,带着闷不透风的头盔在烈日下一圈又一圈的骑行实属不易,我觉得只要能坚持完成比赛,中途不放弃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从结果看,小男孩确实输了比赛,但从过程看,他是个坚强、努力、不退缩的小男子汉啊。

倘若他的妈妈忽略结果,看到并肯定孩子的努力,再帮助孩子分析输掉的原因,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个孩子会站在领奖台上。

所以,我们不要总去强调冲啊、快啊、拿第一啊,而是应该不断认可孩子一次又一次进步的过程,这次比上次跑得更快,今天比昨天多坚持了五分钟,过程一点点在前进,结果又会差到哪去呢?

吃饭喝水都得比一比,家长越强调竞争,孩子就越容易输不起

3、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

很多孩子怕输,感觉自己快要输了,或者发现对方做得比自己好的时候,就发脾气说不玩了,甚至把游戏工具全部推乱。

前面说过这种情况和拿孩子经常比一比有关,输了比赛,自己就不会被喜欢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用“你最棒、你是最厉害的”这种高高捧起的方式赞美孩子。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孩子,比如这么说:刚才那个哥哥跑第一,是因为他的爆发力确实比你强,在耐力方面,你也有所欠缺,但是你坚持完成了比赛,我相信你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4、帮助孩子制定提高能力的办法

在客观评价孩子能力之后,还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帮助孩子有针对性的找到解决办法,然后一起和孩子执行起来。

当孩子在一次次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错误,达到进步,就能明白一个逻辑:结果是由过程决定的,通过正确的努力,会逐步靠近想要达到的目标。

最终,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内驱力强大的孩子,这是比拿第一,比一比更珍贵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家长   竞争   孩子   争强好胜   立竿见影   积极性   客观   事情   最快   评价   原因   过程   努力   方式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