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思考吗?你会深度思考吗?别急着回答,先想想……

你还在为不能讨女朋友欢心而烦恼吗?你还在为一个项目不知如何开展而愁眉不展吗?

那么你需要深度思考,深思能帮助你发现真正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深度思考去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很重要。但似乎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占多数,好在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

平井孝志博士基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学到的“系统动力学”结合多年在实践总结的利用模型及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并总结成本书——《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及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

你会思考吗?你会深度思考吗?别急着回答,先想想……

封面

平井孝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MBA,博士、在经营战略、市场营销、逻辑思维等方面有丰富的培训经验和咨询工作的经验。先就职于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从模型及动力机制来思考现象》一书里有大量的解决问题实际案例,都是平井博士和罗兰贝格公司的伙伴们共同思考,交流意见过程中总结的精华。本书介绍了影响我们深度思考的9中思维定式,运用模型及动力学深度思考的3个步骤以及深度思考日常练习方法。

你会思考吗?你会深度思考吗?别急着回答,先想想……

整体结构及内容概要

PartI 思维定式影响我们深度思考

爱因斯坦有一次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出了一道题:

“有两个修理工,同时从一个烟囱里出来,一个很干净,一个很脏,那么你们觉得谁会去洗澡?”

一个同学回答:“当然是脏的那一个。”

爱因斯坦提醒到:“是吗?干净的那个会看到脏的那个肯定以为自己很脏,脏的那个看到干净的那个肯定以为自己很干净。”

另一个同学回答说:“我知道了,是干净的那个。”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答案是正确的,爱因斯坦说:“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我说过是从同一个烟囱里出来。从同一个烟囱里出来怎么可能一个很干净,另一个很脏呢”

这就是思维定式的力量,题目设定的是同一个管道出来一个很脏一个很干净,让人很容易忽略题目本身就不符合逻辑这一事实。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第一部分介绍了9种思维定式。因为这9中其实是相互有关联的,其本质都是思考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所以在此我只说其中四种。

1)因果倒置

所谓因果倒置就是

不理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反而以现象去作为原因去回答。

比如今天跟女(男)朋友吵架了,女(男)朋友提出分手。看起来好像是这次吵架导致的分手,其实质肯定不会是一次吵架那么简单。

这次的吵架必然是长期积累的怨气,达到临界点的爆发而已。若不找到其本质的问题,那么在下次的恋情中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问题得不到解决,自己就得到不成长。

2)依赖框架

指沿着某个框架进行信息整理并到此为止。

错把依据框架整理信息法过程看成是思考,但其实框架是辅助思考的工具,并不是万能钥匙。

3)止于关键词

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关键词,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懂了,从而停止思考。

关键词的意义并在其本身,而在于让人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搜索,思考。

4)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懒于思考,随便听来的一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件事的结论。是很容易被人驳的哑口无言的,因为自己也不确定自己说的是对是错。

所有的思维定式都让我们的思考浮于表面。意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意识到自己思维模式的盲点是深度思考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过去的信息和经历。才能更利于看清事情的本质。

PartII 深度思考的步骤

1)建立模型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一个公式

本质=模型×动力机制

模型就是把想法以模型图的方式表现出来。 没有将想法在脑海中,清晰地演算出来这种能力的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便于进一步是思考,否则只能一直绕圈圈。

在建立模型中注意因果关系,切忌把相关性盲目看成是因果关系。在思路不通的时候就该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要重新建立模型。有的时候不妨反过来想,以对立的角度来看问题试试。

建立好的模型,有条件最好向他人展示。向他人展示是检验自己真正搞懂与否的很好的办法。有的时候你以为你懂了,但说不清楚,那么肯定是还没弄清楚问题,得需重新思考。别人也有可能提出不同的意见,以弥补你的不足。

2)解读动力机制改变模型

所谓动力机制就是加上时间轴,在长时间运营下模型会形成什么样的形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模型不是绘制出来看的,而是使用的。真实的情况肯定不会什么条件都是理想的,思考一下模型在现实中会遇到什么情况,会呈什么事态发展。需要作出什么改变,来适应这个真实的世界。

3)实践中获得反馈

皮克斯创始人埃德.卡特穆尔在《创新公司》一书中说过

好的创意是不断迭代出来的。

想法要落地,实践才是真理。通过深度思考的答案也并不一定会是最佳方法。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模型及动力机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重复前面的步骤,对思考进行锤炼。根据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来考察模型的可适应性,以便做出更进一步的措施。不断迭代模型来解决现实问题。

即使有工具,想练就深度思考的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刻意练习,本书提供了几个很简单的刻意练习的方法。

PartIII深度思考的训练方法

1)从报纸杂志的标题推测内容

每天只需花上5分钟,阅读报纸的标题去推测本篇报道的内容。这是练习捕捉模型及动力机制的轮廓,以及讲述故事的过程。

讲述完自己的故事以后再看报纸的内容。看看报纸的视角跟自己的视角有什么不一样的。若报道有自己没有想到的内容,反思一下在推导的过程中,自己忽略了什么。

2)增加思考的雏形

增加思考的模型,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客观的看待问题。

3)让思维可视化

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法,让想法落于纸上。建立模型,即便模型是不完整的,也比不建模要好。不完整的模型写下来,也便于理清思路。

4)让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碰撞

不同人的有不同的际遇,就会有不同的思维。和别人讨论能够收获不同的看问题的视角,发现自己的不足。

5)磨练历史观

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吕世浩分析说,

历史的本质就是论“变”,而“变”是有一定方向的。这是历史能够提供的不同于其他学问的智慧。学会审时度势,就是要培养不局限于所处环境的眼光,用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基点得出结论。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教我们如何建立模型,引进动力学概念跟踪,分析,总结,纠偏模型。在不脱离现实的情况下,深度思考。以寻找出事物的本质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斯隆   麻省理工   爱因斯坦   深度   定式   动力学   视角   模型   本质   思维   想法   机制   能力   动力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