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成长路上的疑惑2

答疑《当我们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问:如果没有这些筹码我又是谁呢,如果我不是善解人意地,而是特别阴险地泼妇地算计的,那这种人还值得被爱吗,而那个真实的自己到底是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我们当然有善良的部分也有自私的部分,也有温柔的时候,也有大方的时候也有计较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允许这些东西同时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中?这些词里面有太多情感的倾向性,比方说一个人聪明也可以说狡猾,但后者明显有负面和贬低的意思,所以本身我也常在说,不要使用这种情感评判性很强的,什么叫泼妇?就是表达愤怒地人叫泼妇吗? 这里面有很强烈的对女性的歧视在里面,表达愤怒的女人或发泄情绪的叫泼妇,那发泄情绪的男人叫什么?所以这里显然对表达自己情绪的女人是有评判的,这个评判有很强的厌恶感。那当你在说,如果我是泼妇的,我很好奇,你生命中最泼妇的人是谁?而且是亲近的,这个人让你感觉到你绝对不要这样,所以你就对他生命中很多时刻这样表达,那你害怕自己这样,会让自己变得特别善解人意。即使你认为泼妇那样的女人他生命中也有很多时刻也很善良是可爱的,只是在某个时刻某个片段,她呈现那样的状态,有她自己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也有对面那个人的原因,所以所有的罪过并不应该全部让你所评判那个人去承担,而是你自己要思考你为什么要如此评判和害怕成为这样的人?在这过程中,如果你没有去和这个部分和解转化好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和她一样有点点相关的特质,你就会一定让自己变得特别善解人意,特别不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内敛,那你一样会变得扭曲特别拧巴,那你说最后这个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不存在真实的绝对的样子,在每个阶段你的真实都会不一样的,不需要去纠结那个终结真实的状态,只需要在每个阶段把你当下看到的,该做的功课做好,你就比上个阶段变得更加真实。


问:很多小伙伴说看不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是因为我不够集中还是什么原因?

答:很正常。有些理性的人是很难理解感性的不按逻辑性的内感官的能力少一些。有的人喜欢冥想性的,有的人喜欢逻辑性的,有的人喜欢现场问答型的,每种类型都代表你有相应的学习的天赋和你的擅长点,但不代表其它你当下还没感觉的类型是你不可以做到的,只是我们成长的节奏不同的时候它开启的时间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不用跟身边的小伙伴比较,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就可以了。


问:为什么原谅伤害我们的人就是原谅自己,我可以接受以前的我,但我为什么要原谅伤害过我的人,他们造成的伤害是存在的,无法忘记的,他们有错,为什么要我原谅?

答:其实你可以不原谅。当你带着很强烈地愤怒或恨意去面对那个人的时候,在某种程序那个愤怒和恨意最先感受的人是你自己,这是最重要的点。

举个例子,我和先生一起开车在路上,在路上遇到不守规律的人,然后他就特别生气,他就骂骂咧咧,但那骂的人听不到,但他骂的那些话,听到的人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是他自己。我当时就觉得你能别骂了吗,这一点意义都没有。

当你对你往事中的伤害过你的人愤怒的时候,这个愤怒一定是首先伤害到的人是你自己和你身边亲近的人,当你有愤怒的时候,就代表你并没有真正释怀那个经历,也就是那个伤痛的感觉还在,当你说你能接受以前的你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当你真正能够接受以前的你的时候,你对那个伤害是可以释怀的。 这两件事是会同时会生的,所以你只是在你的头脑理智上接受了以前的你,但你真的能够看明白你和那个伤害你的人共同创造了那件事的时候,你又能够同时原谅和接受了那个自己的时候,其实你会发现你对那件事所带来的伤害就会释放掉很多,而且那个事对你来说就不是一个伤害性事件,而是一个中性事件,它更像一个堂课,像 一个投资,你在某个事上付出了一些东西,但你能得到一些别的东西,然后你就真的能从这件事中走出来,那你也就不会对当时那个伤害的人有那么强烈的愤怒,你也不会把那种愤怒投射身边的人身上,因为其实当我们很不能接纳那段经历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会责怪你身边的人,会觉得为什么当时他没有保护我,没有抚慰我。其实本质上还是你和你自己的功课没有做完。


问:有些人接触不久的时候,就会本能不想亲近,比如负能量满满的人,爱抱怨的人,以我自为中心,这种不喜欢并不是突然产生,而是从一开始就下意识排斥,不想被同化,同时也知道难以改变对方,这种情况算逃避吗?

答:我们选择和一些人靠近,不和一些人靠近,都是可以的。比如,你在街上看到一家餐厅还不错,但进去之后,装潢音乐不是你喜欢的,所以你就换一个餐厅,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并不需要说我学了成长,我就是跟自己死嗑,不行,这是我的功课,我就是要接纳我对这家的餐厅的感觉,放下我对他的评判,没有必要。这不叫逃避,什么情况叫什么逃避?比如说,你需要去面对和负责任的时候。如果这家餐厅是你伴侣开的时候,他需要你在里面帮忙。那你发现你很不喜欢它,你就要看看怎么处理,你要尝试说服你的伴侣改变它的装潢呢还是做一些调整让自己喜欢它呢?就是在这过程中,有某些机缘,你必须要和他发生关系的时候,那你就需要调整自己,这就不能逃避。比方说同事,不喜欢的人不强迫自己非要跟他相处,但这个人如果是你老板呢,你的客户呢,那你就得试着放下评判,去面对它,因为只有在放下评判的时候,你才能影响的了它,所谓的逃避和面对在不同场景下你所做的选择可以是不一样的。


问:接受不厉害的我与变得更优秀,这个心理过程怎么做?

答:这个伙伴提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有个假设,他觉得想要变得优秀,就必须先对不优秀的部分不能接纳,我们才会顺其自然地,因为不要A才能去到B。这是非常典型的以恐惧的能量来推动自己行动和成长的一种模式,这也是被很多人内化的父母的声音,因为在小时候,我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力天然就在的,一个小朋友在研究蚂蚁,小心地练习平衡,这些都是在学习。但因为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在某些时候以他们所重视的领域方向结果来推动孩子学习的时候,大部分父母会以这种恐惧的能量来推动孩子学习,比方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啊,你再这样就跟不上了,别人怎么样怎么样了,你这样就落后了啊等等。所以后来我们就慢慢习得这种模式,好像我要很不喜欢这个糟糕的部分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我们并不需要一定厌恶抗拒一个特点才能成长,因为这是生命的本能就是进化的,这是所有生物自然的本能,自然会进化到更复杂更精微更好,所以不需要人为的制造恐惧制造一些问题这个动力才会出现,你只要相信这种自我进化的动力,这是与生俱来的,宇宙的基本的动力。

肯韦博有一句说,我们已经够完美的了,但不防碍我们去到更完美的下一个阶段。所以我们现在当你说不厉害不优秀,你跟某个人比,是不优秀,跟另外一些人比你又觉得你厉害优秀,或你内在有个标准,你认为什么叫厉害优秀,达不到的时候你就觉得不满意,但事实上你可以有去成长的方向,但依然可以对现在是满意的状态,就是要学会以不恐惧的力量来让自己成长,而是以本能的,好奇的探索的,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来推动自己成长。难道你对于去掉赘肉拥有八块腹肌的自己不好奇吗,对于掌握一门新的语言的自己会有怎样的新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好奇吗,那样的你会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能量去成长的话,我们一样会有很强的成长动力,但这过程需要一点时间,因为我们很习惯用恐惧的力量来推动自己的时候,当恐惧的力量拿掉的之后,我们会有很长时间一段时间处在一种无所事从,找不到方向的感觉,我自己就经历过,就是当你不是以外物为驱动力不是以和别人比较为驱动力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找不到方向了,这个阶段也挺吓人的,但这也是需要我们经历的一个阶段,需要在这过程中更深地和自己连接,去探索你自己,然后就能慢慢找到真正想要探索去成长的方向了。


问:接纳自己的不勤奋,接纳自己懒,会不会让自己心安理得懒散,一懒散就觉得时间那么宝贵,我却浪费在无所事事上,总觉得有那么多的课要听要消化,好像不努力就来不及了,目前生活状态很差需要处理。

答:这个问题和上个类似,都是习惯以恐惧为推动力来推动自己成长和行动。这是个习惯的误区,人们认为人类的本性是懒惰的,如果没有外力鞭策他,推动他,他就会堕落下去,这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的误区。孩子天生是贪玩的,你如果不盯着他,他会一直玩下去,其实我想说,孩子是贪玩的,但孩子也是爱学习的,因为玩和学本质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就像我也爱玩,我也喜欢尝试探索各种种样的事,但我也喜欢勤奋工作的,而且我能在工作中找到很多乐趣的。如果我的工作让我没有乐趣,我也就不会去做的,我在这个过程我的创造力也就慢慢消失掉了,所以懒散和勤奋不是对立的,这里面我们说需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果我的事不是工作不是学习就会有罪恶感,但其实我们忘记了休息和放松也是同样重要的。有的时候一旦放松和休息就没完没了,原来追剧打算追两集后来就追了五六集,我们好像说给自己开了口子,结果就放纵和堕落下去,会有这个阶段这也是正常的,我称之为“报复性休息”。当你前面有很多自我压榨和自我逼迫的时候,那你内在无论是休息还是工作都是带有消耗的,即便是你工作你也老是对自己工作和成果觉得不满意,也没有滋养的感觉,你休息时候又会有自责愧疚感,休息也没有休息好,两头都是在消耗。所以你有机会放松的时候,你内心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沉重的疲惫感,你自然会有一种想要报复性休息很长时间,会去放纵想要玩,这个阶段是正常的。这是没有问题的,就让自己放纵地去玩几天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当我们真正休息好的时候,不带愧疚不带自责地去玩几天的时候,你会真的会发现会产生一种我好想回来工作好想学习的感觉。我自己就会有这种体验,我去旅行的时候,六七天之后,够了,真的你会发现这种日子也不会过太久的。当然有些人是有创造力的,会写东西会拍照,带着这种创造力的时候又会玩很久,这里面是一种新的创造力的延伸,这并不是纯粹的玩,这是已经把工作和玩乐糅合在一起了。我说的是那种纯粹的玩,真的会腻的,每个人都不可能玩很久的,如果说有个人不允许你创造不允许你工作,你要吃什么就给你,你要干什么就给你,其实是种巨大的惩罚和诅咒。这种日子太久一个人就会疯掉的。


在另外一个层面,我也看到这个人会有强烈的时间的匮乏感。他说时间那么宝贵我却浪费在无所事事上。这个时间的匮乏感和所有匮乏感还是爱的匮乏感还是机会的匮乏感,它和你所拥有客观现实没有直接关系,它和你内在的的那种觉得不够的感觉有关。这个小伙伴,这和他的内在的力量感的不足他的恐惧,各个维度,要做的事很多,要抓取的东西很多,然后很不喜欢当下的状态,很急于想去到下个阶段,拥有某些成果,又想急迫想要得到某些东西,当你越急迫想要得到的时候就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时间匮乏感越强,就会进到一个负循环的反馈当中。越匮乏越焦虑,做事的品质就越不高,然后你就会更焦虑做事的状态不好。所以不断地负循环负反馈。你说你状态不好是完全可以推算出来的,那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们的时间是无限的。从二个维度告诉大家,我们科技很发达,我们整个人类寿命整体在提高,平均适合是70或80岁,在50年前大概只有60或70岁,再过20年可能会提高到90岁,所以对我们来讲,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活个100或120岁是正常的,而且到四五十岁是到了中老年,但现在我们发现那些不老妖精越来越多了,所以当我们在说四五十岁是非常正当的年龄,非常有创造力的一个年龄阶段,你至少可以工作到80或90岁,你有足够的时间。第二个维度,这个维度可能更玄妙一点,我们的意识是不灭的,即使我们身体这个马甲可能死亡了,我们的意识还在停留,所以你其实永远不会死亡的。所以你不需要着急,所以你要去想如果你有很多很多时间,你要去做什么,可以充分地被你创造和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维度   泼妇   匮乏   创造力   疑惑   愤怒   恐惧   路上   状态   阶段   自我   东西   真实   感觉   优秀   时间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