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时间里的我

最近有一部电影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讲述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的故事。俗称老年性痴呆。我最近在反思我的人生历程觉得跟这个名称太贴合,回忆这些年的自我封闭状态,脑海里不断地回忆被伤害的经历,不知前路如何走,生活都暗淡无法的。这个精神状态太像老年痴呆得不能自理。

最近在看一个喜欢的名人的访谈,让我重新认识到我所谓的无法精神上的自理其实是看得少,封闭的圈子,身边没有指点迷津的人,整个陷入一种把自己装一个玻璃瓶的感觉。越是压抑越想要一种解脱,拼命地寻找出路。感觉再不自救就要憋死在瓶子里了。

当我看了很多我喜欢的名人访谈后,越加发现她也是这样的人格特质其实,我们都喜欢三毛,她曾也疯狂看三毛的东西。三毛也有一段时间的封闭状态,后来遇到欣赏她的老师让她写作,后来出了名,最初也是跟这个名人一样喜欢画画。于是我推导出,像我们这样纤细敏感的神经的人,必定是要在这世上受比平常人多好几倍的苦的,细琐的小事都会让我们抓狂受不了,三毛最终的自杀其实是没有走出小时候的阴影带给她的伤害。

我昨天看到我喜欢的这个名人采访发现原来像我们这类人,真的是灵魂极为相似的,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如此相似。她如此笃定她会遇到那个值得她等的人,最终遇到,她也感动得说不出话。而且他们两人的生命轨迹都如此相似,旅行的国家的路线都是一样的,太不可思议!

对于剩女一词,她做了一个自己的看法:“你非常笃定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笃定你的伴侣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个笃定是任何人都影响不了你的坚定,任何人说你现在该结婚,该怎样怎样,你都完全不会动摇,你知道那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绝对值得你赢得一个这样棒的人!我总要找到那个可以未来几十年一起生活和让我觉得我们有力量的支撑接下来的生活的人,确信我们是可以走下去的人,不然怎么有力量支撑被生活各种琐事扰得争吵不断”

我在看这段的时候也感动到禁不住落泪,这么多年的坚持,我要的不就是这个吗?和我内心的对于结婚这件事的完全一样的,完全一致的看法。光是听到这段话我都感动到不行!

这么多年的难熬的时光还有身边人不理解的催促和嘲讽声,不断地拉扯着你的神经,当有人跟你一致的时候,你会觉得终于可以明目。

再来谈谈关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这个事。我们很多人被困在别人的眼光里,别人的期待里,别人的看法里而不自知,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听从父母的安排,上什么学,选择什么专业,和什么样人的结婚。似乎这一生,都没有自己做过选择。

我在看《十三邀》的一期采访张亚东的时候,51岁的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一天都没有做过自己。”我对他这句话记忆很深,名人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又有几个能真正按自己想法过生活的。

我们为什么会困在别人的眼光里?为什么就不是从小就在自己的想法里?整个国家社会都是如此,传统文化赋予的环境,上一代及上上代的焦虑恐惧,让他们不得不去继续延续这样的观念对自己的下一代,以保安全。

人们习惯性地“比较”,从小就会被“别人的孩子跟我们家比怎么怎么着,什么什么比我们家孩子强,我必须让我们家孩子也达到才不丢脸”,等等类似的话非常多;还随时会在你做事的时候,叫你帮他做别的事,这种干扰让我日后也难以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只要稍微听到一点杂音,比如开门的声音,手机铃声,对我来说都让我极度讨厌。我最初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声音会这么敏感,后来意识到这是一种身体记忆,这些声音的出现意味着对我正在做的事的一种打断,一种干扰,让我再也无法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才会极度厌烦嘈杂噪音的出现,情绪立马就会控制不了地烦躁。

对于一个粗糙情绪颗粒的孩子来说,或从小没被粗暴地打断做自己的事的小孩,也许这影响不太大,但对一个情绪颗粒细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残害。我以前也会觉得为什么同一个家庭,我和弟弟就不太相同,虽然说他也有自卑但总好过我,没有那么的痛苦,当我跟他诉说那些痛苦的时候,他居然还说我矫情。我当时难以理解,受着同样的苦,为什么他会这样说我?难道他自己就不知道这话说出来又是伤人的一刀吗?

后来我看的心理学书多了才知道每个人的情绪颗粒度不同,他比我的情绪颗粒度粗,但比我父母的要细。一个人的灵魂忍受过这些痛苦,他是不可能再说出那样伤人的话的,因为不忍。因为知道那是痛的。我只能说他真的没有我那么痛苦所以才那样说我。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他的情绪也从小被忽略太久了,所以不会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了,直接复制了父母的处事方式来对待别人。也就是代际传递。后来理解了,也就不再有怨恨。

又回想起在小学初中时,被同学老师的各种看法干扰,那个时候真的是深陷漩涡中无法自拔的极度体验,内心非常明白我应该好好学习,不被别人所影响,可是由于无人帮助疏导,也没有那个幸运遇到一个像三毛那样幸运的老师,只能早早辍学。那些内心里的苦,父母永远都不会去体察,不会去寻问,不会去关心,成绩很差,差得不想继续上学。那种煎熬的日子真得让我到现在做梦还总梦到在焦虑着,为考试,为迟到,为和同学处不好。那些记忆还在潜意识里,它们始终都在。

直到现在才认识到,对那些别人的看法和眼光的自己是多么愚蠢。那段时间,是最重要的青春期,正常来说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和人生打地基的阶段,我却在焦虑恐惧中度过,地基都没打好,后面再往上盖楼整个都是晃的。其实追溯到最早应该说是出生时期的0-3岁的安全感都没有打好,就像是一个很单薄的铁架子,风一吹就会晃动,极其不稳。李玫瑾教授说“0-3岁是情感培养;3-6岁是一个孩子性格培养,这两个台阶是人生垫底的;6-12岁能力培养,观察他学习状况,习惯,擅长科目,建立自信,对学习热爱;12岁以上进入青春期,就提倡尊重教育,因为有自主意识了,有逆反心理了,要提供多选项让他自己选,千万不要家长给他做主,所以小孩一定要在6岁前教好。”有多少家长是不知道的,多少孩子被这样埋没个性和对生活的热情?

长大后,对于别人的拒绝和否定非常在意,甚至会好几天都会缓不过来。那种负向情绪会在体内持续很久,这几十年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办,直到最近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其实这句话,我们在平时闲了随便翻看文章的时候都会看到,就是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是的,经常看到。但后来才发现没有体察,就是理解个表层而已,强迫自己不去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这种强迫不过是一种意志上的强迫自己, 它不会持久,不会永久性地改变。

当你再经历无数次被在意别人看法伤害自己之后,身体终究承受不了那份痛苦的折磨,才会真正再次去深深地理解,究竟什么才算真正地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把它认定为第二个层次,即你知道了别人的看法是因为他自身的阅历、成长环境,原生家庭,教育环境和个人视角问题,所给他的认知经验和自身局限让他那么评价我而已,我却那么信以为真地觉得自己就是他人口中差。有时候也许对方只是评定那件事你没做好,并未上升到人格层次。而自己由于从小就 样认为,家长也没有及时发现并引导走出这种误区,导致这种认为一直延续到成年,把困在里面这么多年。多么可惜。这个阶段,也是不会说你认识到就稳定了,后面也需要长期地自我觉察自我提醒,我是不是又陷入了情绪漩涡。当你没有觉察的时候,有可能又被卷入,你又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和那个负面情绪对抗。

第三个层次就是,当你看到对方这样无端地草率地自以为是地评价你的时候,你是慈悲的,你会看到他的痛苦,他的不容易,因为他曾经也是被这样对待过,才有如今现在的他那么轻易地自以为是地去评判否定别人。就比如现在的键盘侠,喷子这类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极低,才会在网上发泄自己的情绪,因为这个不用负责。这个阶段你就会深深理解佛家那句”众生皆苦”的深义。自然就会生起慈悲心,不再对任何人生气。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并印在心里:别人的拒绝和否定,和你好不好没有关系。我们自己要有自己的坐标,不能以别人标准为标准,因为全世界几十亿人口,你要在意每个人的标准,你要在意到什么时候?

再往深层挖下,为什么我们会在意别人的的否定?

要回到原生家庭说起,在童年有太多被否定的创伤,在长大的过程中,常常受到批评、指责、拒绝,否定,当100件事都持续受到负面评价的时候,很自然就会觉得自己不好,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会做好。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权威,被权威们找到不好的地方,被指出来,即使找不到不好的地方,他们也不会有夸奖,所以自信从何而来?勇气从何而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孩子必定会对指责否定非常敏感,很自然一听到否定就会触发他们的防御机制,很怕和人接触甚至是。

一旦承认自己不好,就可以不努力了,因为反正怎么努力,都不会得到认可,到后来就变成自己做事总半途而废,长大后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很想把事做好,为什么总半途而废,总拖延,怕听到被否定的结果。

一定要看清,别人有别人的看法,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最后以最近看的土耳其的剧《阿缇耶》做结尾:

人与人之间会通过爱或恐惧连结,选择爱而非恐惧,无尽的爱,只要以爱连结,宇宙就会保护你,看顾你,会张开双臂用爱将你拉近,不只是欢乐幸福或愉悦之时,还阴暗,悲观和危险之时,不要逃避,不要害怕,笑和哭都是好事,好好享受,这样才能完完整整掌握每一刻,这样才能活出完整的人生。别害怕享受人生,让时间把你塑成自己,别想变成其他人,寻找真实的自我,并对人生展开双翼,这样一来,你的灵魂就会显现,这样你跟世界就能合而为一,你也能跟宇宙合而为一,只要一直问下去就好了,一问再问,不要嫌烦,一辈子都要问下去,你是谁,你是谁……
——《阿缇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都会   笃定   颗粒   在意   恐惧   情绪   痛苦   看法   不好   名人   父母   自我   孩子   时间   人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