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名医治痛风方:甘草附子汤


出自《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原文: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用法:

炙甘草31克,白术31克,制附子2枚(40克),桂枝62克,以上4味药,加水12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药渣。放温后服用,每次200毫升,每天3次。刚喝的时候微微出汗最好,出汗之后还是烦(热、疼),再服100毫升。如果觉得每次服200毫升太多,那最好服120-140毫升。

说明:风湿相搏。即风和湿是致病因素。主要症状和诊断依据: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药方和用法简单明了。所谓疼容易理解,痛风的突出特点就是疼。而所谓烦,则易致误解。这也是现代诊断易犯错误的地方。所谓烦,一指心烦,疼故心烦;二是指热。《伤寒杂病论》中多处用到烦字,如躁烦,烦痛、痛烦等,其意皆为热。

此方只有四味药,此方配伍之严禁,用药之精当,史上无出其右者。

在用量上,四味药比例为2:2:2:4,汉代一两相当于现代15.6克。在实践中,根据患者身体强弱重情轻重,一般为前三味10~30克,桂枝为10~60克。如用量得当,一剂既可治愈。可谓神效。

此方亦可用于治疗轻度风湿关节炎,如膝部疼痛略有红肿者,包括膝关节增生、积液、滑膜炎、半月板受损等。

三个名医都用甘草附子汤

这三位还真是对经方都很有应用心得的名中医,既然他们对甘草附子汤有共同的应用体会,还是来了解一下具体的经验。

门纯德

门纯德(1917~1984),河北蔚县人,是山西名中医,山西中医临床有“北门”之誉。

《金匮要略》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我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应掌握寒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在我35、6岁的时候,我老家的南山有一人女患者当时30岁左右,因关节剧痛邀我到其家中诊治,到她家里后,我见患者在炕角上坐着,当她儿子从旁边爬过来时,她因害怕触动关节疼痛而惊叫,这正好符合“近之则痛剧”的条文。诊见,关节肿大发亮,局部发热,诊其脉沉,小腿以下发凉,当时疼得很严重,就开了

三位名医治痛风方:甘草附子汤

杏林飘香杏林飘香,专注中医!每天分享中医类优质文章、推荐中医名家名师名方,分享中医药知识干货、免费赠送中医电子书籍等。传承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知识~

公众号

甘草附子汤:

炙甘草,附子,白术,桂枝各三钱(9克)。

嘱其服两剂,两付药后出现了奇效,关节肿消了,局部也不疼了。

从此病例可知,我们不能因为关节局部发热就不敢用热药。还需指出的是,用此方绝不能加减,也就是不能画蛇添足,如果变为腿疼,再加些牛膝、杜仲反而无效。

我曾给太原一患者用此方治愈寒痹证,后来这人患者对我说:“门大夫,您开的这几味药,其他医生给我开的方子里都有,但是那些方子服了都没效,服了您的这个方子后效果就很好。”可见仲景的经方药味虽少,却能治好很顽固的疾病。

三位名医治痛风方:甘草附子汤


倪海厦

倪海厦(1953~2012),美国中医师,生于台湾台南,在美创办中医诊所,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与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

桂枝量最大。用过一例,效果确实很好。

门纯德医案中对于此方的应用指征描述详尽,听黄师教诲,熟读伤寒论,用好仲景方!药专力宏,又学一招!

记得实习时中医专家门诊的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课,他说他用药的特点是:药味少、多生用、药量大。当时感觉真是给力!这位老师的门诊量在专家门诊中是首屈一指的,可惜因故跟诊时间太短。

谢谢黄老师、我也曾用此方加威灵仙治疗一例痛风关节痛、但附子没有黄老师量大。

今观此案、又增对伤寒信心。我们门诊使用的是台湾明通制药的“上中下通用痛风丸”,主药是黄柏、苍术、南星、桂枝、威灵仙、红花、羌活、防己、桃仁、川芎、龙胆草、白芷、神曲等组成。经治疗后的几例,关节红肿热痛消失 ,关节活动正常,血沉、尿酸,化验正常均好转,病例总结中,年轻时实习,见一老中医用甘草附子汤原方治一高热数日不退之小儿,药后2小时热退。时值盛夏,称奇不已。

曾用:山茱萸20g,黄芪15g,当归15g,白芍15g,甘草10g。

治疗过我爸类似痛风的症状(到现在还没确诊),亦是两剂即愈,医案已经发贴了。当时没什么使用经方的经验,现在又学到新法了!


黄惶

黄煌,江苏江阴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夏以来,痛风高发,许多人出现脚趾红肿疼痛,常常无法行走。

那天,有位警官来短信,询问痛风急性发作有无好方法。原来她的上司痛风发作,下肢关节肿胀疼痛,无法下地,十分痛苦。我见过那位上司,体型壮实,肤色黝黑,本是寒湿体质,我曾给他服用过葛根汤。这次痛风发作,想来是入夏以后,起居不当,受寒所致。痛风多有湿,无寒不会痛。用什么经方能够尽快止痛消肿?我想到《伤寒论》甘草附子汤。此方主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如此传神的描述,与痛风十分相似。而且方中的附子是止痛良药,骨节疼痛必用;白术,也能用于关节痛,《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寒湿痹”。

遂发去甘草附子汤原方:

炮附子30克(先煎30分钟),白术30克,桂枝30克,生甘草10克。

水煎,一天分三次服药,嘱服三天。三天后,警官来信,说疼痛大减,关节消肿。后又嘱原方隔天服用一周,疼痛全无。经方神效如此,《伤寒论》岂可不熟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附子   甘草   痛风   威灵仙   金匮要略   伤寒论   白术   桂枝   骨节   方子   关节   风湿   不利   疼痛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