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无招胜有招

【老子•第二章】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理论:以无胜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什么样的,这就把美变成了固定的标准。这不是好事。

​天下人都知道善良是怎样的,这就把善良变成了固定的标准,这也不是好事。

​老子不同意:把美,善的标准固定化,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好。

《道德经》第二章:无招胜有招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原因是:这个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所以,有和无是互生的,难和易是相对的,长和短是相比的,高和下是相互的,发音和声响相配合,前面和后面相跟随。

​万物无定则,而是相对而言。这才是恒常的道理。

《道德经》第二章:无招胜有招

第二方面是实践:圣人应该怎么去做?也即天下如何治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因此,圣人要做的,不是具体实施某种措施。而是所出现的身份,等同于道,虚无,如同没有身份一样。

圣人施行的法度,也不是具体的法则,不做具体的指导。

因为如果明确去指导,就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平衡,把一件事情变容易了,那么相对另一件事情就会更难。因为难易是相对的。

《道德经》第二章:无招胜有招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圣人兴起万物,却不做万物的开端;生养万物却不占有。

有功于万物却不凭借此功;成就万物却不占有功劳。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也因为不居功,所以圣人的功劳永远不会消失。

因为万物都是相对。如果圣人占有功劳,必然也会失去。

《道德经》第二章:无招胜有招

​ 老子所讲的道理,实质还是“无为而治”。

圣人治理国家,要处在“道”的位置,来运化天下。

不能够制定统一的规则,让天下去施行。因为按照道的宗义,万物盛极必衰,阴阳对立,而运化天下的道,如果推行阴气,阳气必然衰减;如果推行阳气,阴气必然萧飒。

如同春风,虽然有利万物,但是任其自然。强推春风之气,万物虽然一时得利,但却会导致其他因素处于劣势,招致其他灾祸。

治理天下的圣人,身在“道”的高位,为天下的“运化者”,所以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地位,因为天下浩大,百姓弱小,而道不能随意而行。

朝令夕改,政令频繁,肯定是大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道德经   易经   萧飒   定则   阳气   阴气   功劳   圣人   对立   阴阳   万物   老子   春风   难易   标准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