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

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

文/(美)阿尔·西伯特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的《抗逆力养成指南:如何突破逆境,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01

在专业团体晚餐会开始前的社交时间,一位身着深蓝色西装的男士走到我的面前。他向我做了自我介绍,并对我说:“你是一名心理学家,能不能告诉我,我该怎样做才能让我那三岁的女儿不要那么自私?”

“她怎么自私了?”我问道。

“上个星期六下午,”他说,“朋友到我家来做客。他们是带着儿子一起来的。我的女儿不想让那个小男孩玩她的玩具。虽然我们已经告诉她,要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不要那么自私,但她还是使劲抓着她最喜欢的玩具不撒手。当我们把玩具强行交给那个小男孩时,我的女儿哭了,情绪很不稳定。”

“她不想让别的孩子玩她最喜欢的玩具,这有什么问题吗?”我问道,“也许她担心玩具会被弄坏。”

“那样做是自私的行为!”他说,“我们不希望她长大后那么自私。”

02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行为得体、人见人爱,而且有责任感。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后“变坏”。不幸的是,取悦他人并渴望成为“好孩子”,会让孩子在长大成人之后无法很好地应对生活。此外,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工作时,这样的人会给周围人带去负能量,让别人痛苦难耐。

当然,父母必须监护自己的孩子,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比如要阻止他们乱玩火柴。然而,当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并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施加极端限制时,孩子就会变得像个生来就具有预定行为模式的动物。

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

不希望把孩子养育成“坏孩子”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必须把所有不良的感觉、思考和行为方式的苗头都扼杀在摇篮里。他们将“坏人”作为反面教材,并试图把孩子养育成与之相反的人。我们都知道,有些人常制造麻烦,他们自私,认为自己的情感和行动高人一等,拒绝与人合作,不停地抱怨、撒谎等。这些行为让别人感到不适。

03

很多父母认为,通过禁止孩子表现出消极态度、愤怒情绪以及自私和反叛的行为,他们就会养育出“好孩子”。这些父母通常不鼓励他们的孩子表达情绪,也不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从而让孩子无法更深入地理解周遭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以及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

当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养育孩子时,如果他们很在乎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眼中的“好孩子”,那么他们常会向孩子说下面这些话。

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

许多禁令似乎说的都是“不要”做什么。这些“不要”做的事情往往要求孩子按照“好孩子”的标准去感受、思考和行动。这就好像世界上存在一本关于思想和情感的规则书,每一代人都被迫传递给下一代。

04

当孩子听到这些关于“好孩子”不应该做什么的说法时,就会极为重视与父母保持配合,要努力表现好,而不要表现不好。表现好就意味着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爱、拥抱、认可和糖果;表现不好则意味着受惩罚、被拒绝、挨骂,或者不许吃甜点、出房门。因此,为了取悦父母并获得自己需要的爱与认可,大部分孩子都在努力争取表现好。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存在一个严重的缺陷。那些在成长过程中一直被教导要表现好、不能表现不好的人,到了他们固有的成长环境之外,可能会受到情绪上的困扰。他们执着于以所谓好的(可接受的)方式做事,如果要以不太好的方式做事,他们就什么也做不了,哪怕其中某个被认为不好的行为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也做不出来。

你遇到的每种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如果你只从一小部分所谓好的做法中选择自己的行为,你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在面对某一问题时,父母可以与孩子商量多种解决方法,推测相应的结果,判断每种方法是否恰当。

任何试图表现得像个“好孩子”的人,在面对超出他们从小被教导的行为能力范围的挑战时,都很容易变得不堪重负。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心地善良、行为得体的中产青年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往往容易被邪恶势力腐蚀。

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

多年以来,他们在学校因为表现良好而受到表扬,他们所熟悉的是:未经允许不能在做事(上课)时去洗手间或喝水;被动地坐在那里,听一位权威人士告诉他们该如何去思考、感受和行动,以使自己成为一种新型的“好孩子”。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逆力,让孩子在成人以后从容应对人生中的逆境与困难呢?

8月15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彭凯平将在中国首届“成长的朋友·科学养育国际大会”中发表主题演讲:在生活中如何有效培养孩子应对逆境的能力,教你科学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文/(美)阿尔·西伯特

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出版的《抗逆力养成指南:如何突破逆境,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一味用“好孩子”标准培养人,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应对逆境和困难的能力

加入华章心理妈妈群

小编会在工作日定时通过好友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好孩子   逆境   清华大学   华章   可能会   得体   工业出版社   困境   自私   情绪   困难   不好   父母   女儿   玩具   能力   方式   孩子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