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少年时代,跟着父亲生活在汴京。青春韶华,腹有诗书,李清照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她天生的诗心词境,自然界的常见景物,在她灵敏善感的心里,都能描绘成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

《如梦令》就是这样。《如梦令》其一,写的是一次游玩的生活场景。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在黄昏溪水旁边的亭子里饮酒,酣畅酒醉认不得回家的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坐船回家的时候走错了路,却意外闯入到藕花盛开的溪水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一笔写得明媚惊艳,不说那里溪边景物有多美好,而是人的一个“不经意”的失误,反而得到更意外的惊喜。这从侧面写出了景致的美好,也反映出人物生活的美好。

这种美妙而新奇的笔法,只有高才妙手才能写出。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归家的船只都在回归,争着划桨,再次出现“惊喜”:把河滩水草里的鸥鹭都惊飞起来。鸥鹭何其多?盖满沙滩那么多,灵动活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的情景如同画面,如在眼前,我们很想赞叹李清照的“剪裁”之功,把这么美丽的意象:溪亭、回舟、藕花、鸥鹭,动态十足而又恰当巧妙剪裁出来,构成一幅清丽美妙的画面。

但是,李清照是没有“剪裁”痕迹的,她描写这一切,都似乎是耳目所见,脱口而出,形成的诗歌意境也自然天成,浑然一体。

宋代张端义论诗说:“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则难。”

苏轼说:“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唐庚是苏轼同乡,有“小东坡”之称,他说:“我作诗最苦,悲吟数日,然后成篇……凡如此数次。”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就是高才和低才的区别。看似苦吟,字字雕琢,其实这倒是容易的。能够放笔快意,自由挥洒,这非高才不能做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最是简易轻脱,淡语风轻,看似没有用笔着力的地方,却神妙无比。

 《尧山堂外纪》说:《如梦令》问世,轰动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记得溪亭天已暮,酒醉难以寻归路。尽兴玩罢坐归舟,误入藕花花深处。

小船只只争先渡, 惊起沙滩飞鸥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文士   飞起   东坡   高才   剪裁   船只   快意   归路   溪水   景物   沙滩   美妙   日暮   深处   美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