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1032—1085),洛阳(今属河南)人,出身世代官宦之家,世称明道先生。宋仁宗嘉祐间进士。和弟弟程颐同时就学于周敦颐,并称“二程”,都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程颢反对新法,恳求外任,所以一直就任低位,罢归后就居洛讲学,开创“洛学学派”。

“洛学学派”是儒家发展到宋代的哲学思考。程颢深究学理,提出“理”是宇宙本原的哲学思想,“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的学说。程颢和弟弟程颐都是理学之士,饱读诗书。著名的“程门立雪”故事,学生站立的“程门”,就是两位理学家之门。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和弟弟程颐性情并不相同,哲学思想也有差别。程颐比较保守,程颢喜欢吟风弄月,寄情山水。洛阳一位名士请二程赴家宴,按惯例请歌妓到场陪酒。程颐见状,告辞而去,程颢却安坐于席。

第二天,程颢对程颐说:“宴会中有妓,吾心中无妓。吾房中无妓,汝心中有妓。”程颐听后自叹不如。

程颢一向有隐者思想,“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世路崄巇功业远,未能归去不男儿”,他的《春日偶成》选入《千家诗》第一篇,看上去是一首轻松自然的写景诗,其中却蕴含着程颢的理学主张。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程颢的理学思想,和孔子并不完全相同。用他的话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因为厌恶他的名字。程颐看到“贪泉”,还要舀一瓢饮,作诗说:“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意思是天理自在心中,并不受外界的影响。可知程颢的理学思想里,有“心学”的成分。

这首诗是程颢任陕西鄠县主簿时,春日郊游,看到眼前无限春色,兴致油然而生所作。要知道,这是一个书斋里出来的理学家,每日里穷究天理,悟到真谛,所以他眼里的景色,并非一般的眼前之景;他表达的诗句含义,也不是简单的写景诗这样简单。

诗歌原来的题目是《偶成》,后来编撰者改为《春日偶成》。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是诗人游春所见。云淡风轻,天气晴好,此时已经接近中午,花木茂盛,柳枝纷披,诗人穿花过柳,度过了前面的河流。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旁边的人都不知道我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心”,因为心情愉快,所以看到眼前一切都是美景,却以为我是忙里偷闲,学年轻少年郎这样手舞足蹈,快乐无边。

这首诗强调的是“心乐”,也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体在自己心中,心中快乐,万物都条畅自然。世间万物是心的反映。这种道理,身边的人是不懂的,他们以为“我”的快乐,是受到别人感染,去学少年人的。

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这是一首理学诗。通过轻松平易的诗句,借助春天里的美景,将诗人的“心学”理论表达出来,自然流畅,寓深于浅。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将:于是,就。将谓:就以为。 偷闲:忙里偷闲。

云淡风轻天晴暖,穿花过柳度河川。如此轻迈因心乐,并非故意学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时人   周敦颐   孔子   少年   洛阳   哲学思想   云淡风轻   学派   忙里偷闲   天理   理学   春日   万物   诗人   心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