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说起来那是2018年春,退休在家的吴新民老师,突然接到医院的病情通知:

癌变!癌变!癌变!

这个病恶化很厉害,要尽快住院接受治疗。各种复检、化疗程序加起来,可能需要半年到一年的住院时间。

癌症并不陌生。可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吴新民还是像被闪电击中了一样,感到难受。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下午没有出来。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在吴新民的屋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箱子,有高有低,有大有小,还有椭圆形的,都是他找专门的人定制的。

箱子里有保护层,打开保护层,就是雪白如玉,光洁照人的昆山之宝,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昆石了。

他闷了一下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住院之前,把他一生收藏的一百多件昆石珍品,一件不少,全部捐献给昆山博物馆。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昆石出产于昆山玉峰山,被称为“昆山玉”。从宋代开始,有很多诗人写过昆石诗。如大诗人陆游就说过:“一拳大小千金值”,意思就是一个拳头大小的昆石,在宋代已经价值千金了。

这种奇石晶莹洁白,玲珑剔透,产量极少。早在宋代以后,玉峰山就禁止挖掘,所以数量奇缺。

吴新民是一位收藏昆石的大收藏家。五十年代,百废俱兴的时候,他到海南出差,第一次了解到奇石的收藏价值,回来以后,就专注于收藏昆石。

那时候一块昆石,在市面上是什么价格呢?正好等于一套房子的价值。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三十多年的时光里,吴新民手里积攒了一百多块玲珑剔透、姿态美妙的昆石。

这些昆石的价值,已经不能用房子来计算。在长期的收藏过程中,吴新民和昆石耳鬓厮磨,如影随从,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如亲如朋,如师如友,不可分割了。

这些昆石,世所罕有,独一无二,成了他的命根子。

吴新民拿着这些昆石,看了又看。

他知道癌变的结果,可能身体经过治疗会恢复,也可能治愈不好时日不多。人早晚要告别这个世界的,这半世心血积攒的——昆石,在他去世之后,该怎么办?

那一下午,吴新民考虑的不是治病,不是癌变对生命的威胁,而是这样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我的昆石怎么办?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我采访吴新民的时候,问他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您是退休干部,工薪族,收藏昆石需要很多资金,您的钱从哪儿来?

吴新民听了我的话,慢慢垂下了眼帘。他的表情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低沉的悲哀。他打开手机,给我看一张很旧的、昆石的照片。

那块昆石的名字,叫“玉峰御道”。当年康熙皇帝到玉峰山,有一条御道。这块昆石的样子很像一条通山的道路,所以取名“玉峰御道”。

这是吴新民很爱的一块昆石,曾经在2000年的一次奇石博览会上得过“金奖”,但是最后被吴新民忍痛卖掉了。

为什么要卖掉呢?

吴新民叹了口气,“以藏养藏”。

吴新民只有退休工资,他买不起很多爱上的昆石。他只能用“以藏养藏”的办法,用自己一件好的藏品卖掉,去换取更多的藏品。

“玉峰御道”就是这样出手的。已经隔了二十年,这张被卖掉的昆石的照片,还完完整整保存在他的手机里,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好像是自己的女儿远嫁了一样。

一个收藏人的心里,每一件藏品都如同亲人一样啊!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吴新民老师告诉我,欣赏昆石,有四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感性审美:欣赏昆石的外在美,把昆石当成一种摆设;

第二重境界,是意境之美:从昆石的欣赏中,领悟一些自然、人生的道理;

第三重境界,是修身养性之美:在欣赏昆石的品格中,修养身心,提升自我的修养;

第四种境界,是弘扬昆石文化,让昆石之德成为人们欣赏昆石文化的最高境界。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吴新民追求第四种境界。他一再强调:赏石赏德。这些昆石,都是我的精神之友,是我的道德之师。

当谈到这样一个“赏石赏德”的问题时,吴新民的眼睛里,竟然闪耀出光泽来。

他指着一块一块昆石,来给我讲解:

这块昆石叫“仰不愧天”,顺着他深情的眼光,我们看到这是一尊一尺长短的石头。色如雪花,透光透色,有绢绸的既视感,跃跃欲飞。

再细细观察,这尊石头上方宛若一个人仰视,下面如同一座卧石。那人潇洒仰天,神态自若,而下面的卧石却稳如船舶。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我们似乎从这个名字里,看到了古代的高士林下人,俯仰生息天地之间,心怀自然,举止无羁绊,无愧于人,无愧于天的样子。山林之气,丘壑之气,高士之气,浓浓的传统韵味扑面而来。

“仰不愧天”这个词汇,出自《孟子》:自省自查,对得起苍天,良心无愧。吴新民告诉我。

这一块昆石,叫做“行不逾方”,出自《后汉书》,“行不逾方,言不失正”,行动不能够超越法度,这样才会拥有一种秩序的美感。你看这昆石,它的姿态非常优美,别致,但是却在一定的规矩之内,有一种规则内的动态美。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再看这一块昆石,叫做“八风不动”,这是佛教用语。苏东坡有诗:“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都能够从容对待。这就是我从石头中得到的人生的启示。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这个叫“龙马精神”,这自然是一种生龙活虎,催人奋发的精神的寓意了……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凡收藏者,必先以兴趣为先导,继以求知而发展,终以研究而升华。”

在几十年的收藏中,吴新民悟出了这样的道理:赏石赏德。

如果观赏这一块块昆石,看着它们的名字,仿佛进入了人生的高境之中:

“桃李不言”,“积微致著”,“行成于思”,“怀真抱素”,“盛德若愚”,“上德若谷”……

“这就是赏石的最高境界——悟道。”吴新民老师骄傲地说。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吴新民爱每一块昆石,给它们一个家,给它们一个展示的底座,让它们美妙的身姿得到最好的呈现。这只是第一步。

他也在给每一尊昆石寻找自己的内涵,翻阅大量古代典籍,赋予昆石道德内涵,同时也完成了中国文化的自我渗透和修养提升。

这个时候,藏石,变成了心灵的一种反射,变成了心灵的一种慰藉,也变成了心灵的一种认同。以石为友,以石为师,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观念。

他的心灵世界,和晶莹洁白的昆石一样,物我一体,化二为一。

这就明白:为什么接到了医院“癌变”的紧急通知,不是急着去医院治疗,反而急着为自己的昆石寻找出路。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宋代石公驹有一首赞美昆石的诗:“相期谢尘土,容于水石间。我独与之友,目击心自闲。”

文人喜爱昆山石,正是喜爱它明洁如玉的品格,暗喻自己的高洁之品。

吴新民也许并不了解这些传统文化里昆石的雅韵,但他在藏石的生涯中用心体味,殊途同归,达到了和古代文人同样的认知。

他用心血浇灌的昆石之花,在他生命里一朵朵绽放,绽放出一座崇山,一片波涛,或者一座桥梁。在这种自然天成的昆石里,有着不同的人生感悟:或激扬,或闲适,或优游,或翩翩。

那一种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妙笔,勾画出人生一重重不同的境界。

人生就这样,如同昆石的出品一样,一层层去淘洗,一层层去剔除,洗去沉滓,留下一个雪白无瑕的精神。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吴新民顾不上住医院。他第一件事,就搞好捐赠事宜。在他的生命没有保障之前,首先安排好昆石。

2018年5月30日,昆山博物馆聘请上海、苏州等地的专家博导、上海收藏家协会专家,开展过一次专家论证。来自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建松,态度鲜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昆石毫无疑问是列入文物、值得博物馆收藏。这是从文物的定义和博物馆的使命双重角度考虑、得到共识的成果。昆石是昆山特产,又凝聚了宋代、元代以来文人雅士的诗文描述,是具有艺术审美价值、人文价值、科普价值的昆山特产

苏州专家陈瑞近也认为:昆石具备各种审美价值,收藏价值非常高,是最具昆山特色的藏品。

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艺术顾问王贵生说:吴新民捐赠昆石的行为,正是一个收藏家在长期收藏中才会拥有的特殊的情怀,是非常高尚的行为,应当提倡

专家和教授们,都认为要给一笔奖励资金,作为对捐赠者的奖励,鼓励民间更多的人捐赠,这是一种捐赠文化。

但是吴新民坚决拒绝了。他很固执,一分钱都不肯接受。

他觉得给钱,是亵渎了他的灵魂,亵渎了他的昆石。他不配做昆石的朋友了。

在捐赠仪式上,吴新民发言说:

“有博物馆这么好的收藏环境,有专门的研究人员,有面对很多公众的陈列,我的良师益友,应该可以满足了。昆石,也只有到了昆山博物馆,才算是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不是公众应该感谢我,是我吴新民,应该感谢收藏昆石的昆山博物馆。”

肺腑之言,灵魂之境。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今年五月份,吴新民老师终究没有抵御住病魔,仙逝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虽然非常难过,却也有着几分欣慰。

很多人,死就死了。可是吴新民老师去世了,他最爱的昆石还在。整整齐齐,端端庄庄,摆放在博物馆里。

昆石在,感觉吴新民老师还在。人的生物学意义结束了,可是,他还被活着的人记忆着,他就没有真正死去。

每一个前来观赏昆石的人,都能观赏到这晶莹洁白的昆石之美。都能看到他呕心沥血,给昆石起的含着道德之辉的名字。

天真儿童,成熟少年,都会口吐莲花,一遍一遍念着:仰不愧天,八风不动,行不逾方,桃李不言……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不朽”的观念:生命是有限的,精神却无穷。

吴新民的生命已经仙去。但是他把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赋予给了他钟爱半生的昆石。在一群一群观赏昆石的观览者心里,他的名字一遍遍被提起;他赋予昆石的精神道德之光,一次接一次被点亮。

这不是精神的无穷吗?这不是一种生命形式的永生吗?

此魂已化昆山玉,万古皎洁似明月

余光中在写《白玉苦瓜》时,有几个很美的句子:

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引渡了,永恒引渡!

斯人已逝。他的精神却已经引渡,化身为晶莹洁白的昆石,玲珑剔透,皎洁如明月,成为博物馆里千秋绝代的风华美物。

前身已朽,唉,灵魂却在美轮美奂的昆石里,被永恒引渡。


#博物馆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昆山   玉峰   仰不愧天   玲珑剔透   藏品   宋代   明月   皎洁   博物馆   境界   灵魂   老师   精神   价值   生命   收藏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