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有一则学生喝牛奶的视频新闻,让人们觉得熟悉又陌生。

原来,学生带着牛奶入校,学校却“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不准学生带牛奶入校。学生无奈,舍不得扔掉,只好将自己带的一箱牛奶,在校门外喝掉。

喝了半箱牛奶,站在一边的家长们看不过去,心疼地说:“这怎么喝得完?都别喝了。喝坏肚子了。”

​这是一个很小的新闻。小到关注的人很少,点赞的人很少,甚至点进去看的人都很少。

和早上刚刚报道的泸州发生的地震,和正卷起舆情风暴的28年错换人生事件,蓝色钱江纵火案,还有冰川王子案,似乎不能同日而语。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这样的事件,也毫无疑问,会很快沉没。沉没到整个网络事件的海底,再也翻不起一丝波澜。

与此类事件相对应的,似乎还有很多,比如某个学生因为被叫家长而跳楼,某个学生因为引起宿舍着火被处罚,自缢身亡……

一个青春的生命,一个卷不起大浪的小漩涡,也就这样,旋转一下,自然消失。

我们知道:不久之后,还会有同样的小漩涡,重复一下它们的命运。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学校不让学生带牛奶,这一个规章制度拿捏得很紧,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这是规定,就是规定,所以,我们规定了,你就要遵守。表现出强势和尊严:规章制度不可以逾越。

他们制定这样的规章制度,借口却很勉强:为了学生好。为了食品安全。

难道学生带的牛奶,很不安全吗?他们带的牛奶不是来自超市,而是来自危险地带吗?

很显然这是借口。要么考虑的是内部经营者的利益,要么为了摆脱校外食品安全隐患。不管是为了校方利益,还是为了方便管理,这个规则的出台,都是从“自我”出发,利己主义。

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只考虑校方自己,不考虑学生,这样的规则一定是冷酷自私的。

窥一斑知全豹。一个规则,能够让学生蹲在校门口猛喝半箱奶,那么其他的规则,也非常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尴尬,无奈的境地。

因为你的规则,是为你自己利益而制定的。不是为了学生。

这就为学生释放出一种理念:这个世界,是利己的,不是利他的。

这个理念,比不准学生带牛奶进学校,要恶劣一万倍。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学校是什么?学生是什么?

​这一对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的社会关系中,最最重要的一环。

著名教育局蔡元培先生说: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一个无形的道德之网的话,那么学校,正是构建这个道德之网的、最为关键的一道屏障。

天真无知,善良纯朴的孩童,青少年,来到校园这个小社会,进行冶炼。

这是即将走向社会,决定这个社会风貌精神的一代人。必将对这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建设者。

这个屏障高大温暖,构建出来的,就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高大温暖。

这个屏障失守,整个社会公众道德就会失守。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如果我们的社会需要建立一重道德之网的话,那么,学校的底线,就是学生的底线。

如果我们的校园,构建的道德之网,是冷酷的,自私的,没有人情味儿的,完全利己的,那么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学生,他们的道德之网,就是冷酷的,自私的,没有人情味儿的。

学校不再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是栽种荆棘和蔓草的荒芜之原。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这是毁灭了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大事。

只不过这个事件的影响,不是一天两天可以看得到的。而是几十年。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由此,我想到了看过的,关于学校的另外一些规章制度:

某某学校,要求学生义务献血,否则不发毕业证;

某某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去某工人实习三个月,否则不予毕业;

……

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用规则的“硬性”指标,强迫学生去做某种事情。

他们的出发点,无一不是利己。

他们的利益得到实现的时候,却把利己主义的荆棘,栽种到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心里。让学生都深刻领悟到:这个复杂又难测的社会,竟然有这么多的强势力量,剥夺着学生心目里原本存在的善良和正义。

强势一方的自我利益实现的时候,弱势一方的善良和正义就被剥夺。

冷漠和自私的荆棘的种子,在这种威严的屈服下,滋长蔓延。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良好的教育生态,一定是人性化的,充满人间温情的。

老师教书育人,是严父,也是慈父。

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是管理者,教育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家园,思想的来源,有着和故土,母亲一样的亲缘关系。

这样的学校,学生走出来,一辈子都还在缅怀。

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海角天涯,都在释放着智慧和爱。

请问,这样的学校,在现代的社会,还有几所?

一则学生喝牛奶的小新闻,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大隐患

教育该思索的问题,不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都不来源于学校,而是参加工作后的实践和自学的成果。

教育更应该思索的问题,是怎样承担起教育人才的责任,怎样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充满道德和正义,去建设这个社会的人才。

教书,育人。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最为重要的事情。

校长的精神,学校的精神,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学生的精神。

同时决定着这个学校的学生,走向社会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1

标签:利己主义   学生   屏障   荆棘   规章制度   隐患   牛奶   自私   道德   利益   事情   规则   事件   精神   学校   社会   时代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