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观念,是本末倒置

有些网友回复我的文章,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谈到了几个观点。下面摘录三条:

观点一:乱世用重典。秩序稳定以后,再论道德教化。法律必须是主旋律,思想道德教育辅助。

观点二:以德治国,非傻既蠢,或者别有用心。

观点三:如果规则不要了,法律也不惩治坏人,道德只会沦丧。

一言而概之:法律是最重要的,道德为辅助。

这是本末倒置

“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观念,是本末倒置

法律是威严的,约束力面向整个群体的,违法必究的;

道德是温和的,约束力面向个体,违背道德,也只是谴责。

这样想当然认为:道德的威力比法律要小,只要做辅助就好了。

其实不然。道德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

道德的力量是无形的,也是无穷大。

“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观念,是本末倒置

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因为道德的约束力来自个体。也就是说,道德是通过“自我约束”来实现的。

一群人要过红绿灯。

遵守红绿灯,是法律的要求,面向一个群体的。所以,每个人在红绿灯面前,都会站住,停下,等待过马路。

这个时候有交警,在现场指挥。

如果每个个体,都受到道德的约束,大家都以为,乱闯红绿灯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每个人都会站着等待。交警在也是这样,不在也是这样。

即使是半夜,没有监控所在,只要有红绿灯,所有的人都会遵守。

“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观念,是本末倒置

当道德普遍不在的时候,每个个体的内心里,都充满着闯红绿灯的冲动。

但是畏惧交警,没人敢动。因为怕犯法。

如果这时候,交警不在,或者到了交警下班的半夜时候,

这些人就会顾盼四方,然后无视红绿灯,径直走过去。

“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观念,是本末倒置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在其他的情境下,这个例子同样适用。

如果是食品领域,每个个体都奉行道德,用道德自律,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但是,当每个个体都突破道德底线的时候,只要法规监管不到,他们都会想方设法躲避法规,进行添加或者化学加工,谋取利益。

道德之网不在的时候,法律就不堪重负。

如果一个社会以法律为主,而以道德为辅,这个社会的法律肯定疲惫不堪,不堪重症,出现潜规则遍地,法不责众的局面。

而如果反过来,以道德为根本,这个社会的道德之网建立起来,法律就会轻松得没有事情做。

比如周代,曾经出现过的“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清平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法不责众   违法必究   道德   重典   法律   都会   本末倒置   约束力   为辅   红绿灯   交警   群体   半夜   例子   个体   观念   观点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