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他人的孩子与人交往多和睦,乱插嘴的孩子问题多因父母

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

——(美国)戴尔·卡耐基

我们两只耳朵,但只有一张嘴,所以应该多听少说。

——(意大利)芝诺

10岁的张昊天是一个开朗好动的男孩。他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但是,爸爸认为他说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废话,于是,听两句就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别说了,抓紧时间写作业去吧!”昊天对爸爸的反应很失望,但是,好在母亲能够分享他的小心情。

一天,昊天的表弟来家里做客。昊天迫不及待地把爷爷给自己新买的一套关于名胜古迹的全彩图书拿了出来,并兴趣盎然地给表弟边看边讲解。表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看着看着,表弟忽然想起上次和父母旅游时看到的名胜,就凭自己的记忆给表哥描述起来。刚描述没几句,急于看书的昊天说道:“好了好了,别说了!赶快一起看吧,你看……”而急于表达的表弟也说:“哥哥,你听我说完嘛!”“哎呀,你说的那些这里都有,别说了,快看吧!”昊天坚定地说道。被打击的表弟一副不情愿地样子,悻悻地继续看着画册。

这一切都被坐在沙发上的父亲看得清清楚楚。昊天没有耐心听表弟讲话的毛病让父亲反观了自己:平日里,我不就是如此强势和坚定地拒绝儿子的吗?这个问题,得从自身改起。

善于倾听他人的孩子与人交往多和睦,乱插嘴的孩子问题多因父母

孩子的问题一般都是父母的问题。当昊天没有耐心听表弟讲完话时,自然把父亲平时拒绝他的言语,用在了对待表弟上。因为,他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如何打断他人说话。昊天没有耐心倾听的行为,让表弟很沮丧。试想,如果这样次数多了,恐怕表弟就没有太多的热情想和昊天交流些什么。“表弟”只是昊天所交往人群的代表,一旦昊天养成时常拒绝他人的表达的习惯时,人际关系一定会存在很大的隐患。

一个人在日常的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他人是人际关系好的前提。因为,倾听本身就意味着肯定对方、认同对方。当孩子可以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就等于告诉对方“我愿意听你讲,请继续。”而一位著名人说过:“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

的确,“听”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对方,孩子还能在听的过程获取自己不知道的信息。当孩子和伙伴在谈话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了“收获”,那么,对于双方而言,谈话就是有意义的。这种“收获”应该归功于“倾听”,因为一个人表达得再多,都是在表达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而唯有倾听才有可能吸收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因此,一个真正懂得强大自己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而一个总是喋喋不休的人,与人交往能力和自我提升的空间就相当有限了。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试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愿意倾听的人。

红家长的培养建议

建议一:做善于倾听的父母

孩子是否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是一个善于倾听孩子心声的人。因为,父母的言谈举止是无形的榜样,而孩子具备了一个强大的能力——模仿。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是“学”来的,一般都是从父母、电视、同伴中学到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有什么样的能力,首先自己得把这种能力表现出来,以供孩子模仿。

善于倾听他人的孩子与人交往多和睦,乱插嘴的孩子问题多因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认真听完孩子的心声,孩子不但从父母的反应中感受到了被重视,更是潜移默化地明白:当他人对自己说话的时候,自己应该耐心地倾听。当孩子能这样做的时候,对方感受到的也是被重视。而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和欣赏自己的人交往。因此,一个善于倾听的父母,就是在给孩子往后的人际交往打下最扎实的基础。

建议二:别忽视孩子乱插嘴的习惯

“插嘴”看似是一个不妨大碍的习惯,但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它很可能会起到不良的作用。爱插嘴的孩子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就是在无形中告诉对方:我说的是对的。这种强势的态度,会给对方压抑感。

同时,插嘴的孩子大部分都有“顶嘴”的习惯。一个常常顶撞父母的孩子,在学校、在公司,一旦遇到“听不下去”的时候,一定会顶撞老师、顶撞上级。此时,孩子学业、事业之路又怎么能顺畅?

赵晗从上初中开始,一遇到父母说自己的不是时,就毫不犹豫地顶撞过去,父母也感到一丝无奈。初中3年级时,赵晗在学校犯了错误,班主任对她的批评让她感到不能接受。于是,她又习惯性地顶撞了老师。之后,让赵晗也没有预料到的是一系列类似请家长、进校长室、停课、写检讨、被老师讽刺等经历。这些给她内心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害。

直到赵晗大学毕业后,在和父母的接触中,她逐渐发现:母亲在与人谈论事情的时候,总是不等人家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音量很大。而母亲在给父亲交代事情的时候,父亲从来不说:“好的,我知道了。”而是,找借口顶撞回去,以表示母亲语言的多余。

至此,赵晗终于找到了自己爱插嘴、顶嘴毛病的根源。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倾听,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蕴含了一个人的内涵。善于倾听的人,是谦虚的、有耐心的。特别是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倾听就等于忍耐,会转危为安。”

的确,“倾听”这个动作中蕴含了深深的忍耐,一个有耐力、能隐忍的孩子,未来的路会走得长远。因此,当孩子有插嘴、顶嘴的习惯时,父母应该赶快反思。尽量用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改掉这不可忽视的坏毛病。

建议三:让孩子明白真诚地倾听是最重要的

许多孩子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往往会心不在焉,会表现出左顾右盼、处理他事、摆弄东西、不时走动等行为。这种方式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方因此而不愿继续讲下去,更不愿讲心里话。如此,双方的谈话不仅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彼此的关系。

善于倾听他人的孩子与人交往多和睦,乱插嘴的孩子问题多因父母

李佳和王媛是一对好朋友。一次,王媛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去找李佳谈心。谈话的过程中,李佳的手机总是有短信过来,李佳可能是被短信吸引,边发短信边点头说“嗯”,以表示自己在听王媛说话。刚开始,王媛没有在乎,但是,李佳的没完没了一下子激怒了王媛。王媛生气地说:“我很想给你说说心里话,你就这么忙吗?”说完,起身离开了李佳的寝室。

这个小例子,让我们明白,真诚地听是最重要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暂时没有时间听,可以委婉地拒绝。事后再交流也比“应付式的倾听”好。因为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真诚的尊重,而不是简单的应付。

建议四:借助训练提升孩子的倾听能力

孩子不愿意倾听他人说话是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父母可以借助一些方法使孩子提升倾听能力。比如,给孩子读一段书本上的知识或故事,之后针对内容向孩子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直接让孩子复述大意。这样时间一长,孩子的倾听能力会比以前有所进步。

李老师是小学语文老师,她在课堂上很善于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当一位同学发言时,她会对全班同学说:“大家都仔细听,等这位同学说完之后,我会请其他同学复述。”她甚至会专门要求那些思维容易“抛锚”的学生听完之后重复同学的语言。如此一来,大部分学生都竖起自己的耳朵仔细地听着。时间一长,学生们听话能力和复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所以,孩子倾听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只要父母试图找到一些类似的方法,孩子就会耐下心来倾听他人。

建议五:让孩子学会礼貌地回应

对孩子而言,学会礼貌地回应是很重要的。当一方表达完自己的意见时,最不愿听到的就是否定的反馈。这种“否定”很容易发展为“争论”,而参与争论的任何一方自始至终都不会平静,甚至会导致双方长久的矛盾与不满。因此,孩子在听完他人讲话后,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说法和意见,也不要一下子说“不对”、“不是这样”、“我不这样认为”……等过于绝对的语言,而是应该讲类似“你讲得有一定道理”、“你的想法也没错”等表示理解的话。之后,再说:“但是,我是这样想的……”如此一来,对方感受到的不是被否定,而是真诚的建议。这样,双方不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善于倾听他人的孩子与人交往多和睦,乱插嘴的孩子问题多因父母

当孩子的心真正体会到对方的心时,无论是倾听还是回应都是礼貌的、适度的,那么,他的人际交往也一定是通达的。

金玉良言

“倾听”一个不发出声音的举动,蕴含着接纳和包容。当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时刻都表现出理解对方、尊重对方,那么,孩子获得的也是被尊重和被认可。而作为父母,不用告诉孩子“你要善于倾听”,而是在孩子、家人、朋友、同事表达时,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只要父母这样落实,孩子一定会在伙伴中传递“倾听”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善于   父母   孩子   人际交往   表弟   和睦   礼貌   耐心   真诚   父亲   说话   母亲   习惯   能力   建议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