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颗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获得幸福

孩子在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时,他的心理活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的众星捧月的态度,容易使孩子形成说一不二的性格,这样会助长他的独占欲,也会强化他的自我中心意识。

宠爱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发展,会让他将自己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只知道享受和索取,变得情感冷漠、性格极端。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关注他人、爱护他人、为他人付出。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的社会中立足,不至于被排斥和孤立。

给孩子一颗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获得幸福

培养建议

建议一:给孩子无条件的理智的爱

一个没有被父母无条件地爱过的孩子,是不会真正爱别人的,他往往自私而冷漠,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让孩子做到无私无我,父母首先要无条件地去理智地爱孩子,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暖,并自然而然地去爱他人、为他人付出。

让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并不是要无条件地包容孩子犯错,而是无论他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亦不管自己对他的期望有多高,还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对孩子给予并表示爱。不因他表现不佳而厌恶,也不因他总让自己失望而不耐烦。如果孩子不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他就不会有安全感,更不能舒展自己的心灵去坦然地爱别人。

所以,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价值,并让他懂得无论如何父母都会一直爱他。这样,他在长大后,也会无条件地去帮助和关爱他人。当然,这种无条件的爱是理智的爱,而不是溺爱。

给孩子一颗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获得幸福

建议二:教孩子学会奉献

有谚语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是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帮助者是一种幸运,对助人者也是一件乐事。奉献,从来都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当孩子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自己的心灵。

有人说,一个心里只有自己的人是痛苦的,因为总会患得患失不易满足,而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的人却是幸福,因为总会在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满足。所谓“得道者多助”,让孩子学会为他人付出,为他人做贡献,他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赏识和帮助。得与失,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一个勇于放下自我、奉献自己的人,注定能比自私的人得到更多的幸福。

给孩子一颗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获得幸福

建议三:正确纠正孩子的自私行为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表现得过于自私时,要及时地帮他纠正。

首先,父母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要合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家庭是成员是平等的,消除他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再者,还要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学会在享受时先想到长辈。如吃饭时要引导孩子将好吃的菜先夹给长辈,舒适的位置要让长辈坐。

另外,父母还要在生活中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自己洗手帕、整理书包,给父母倒茶水。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能让他懂得体谅父母、感恩父母,并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关注他人的过程中,孩子会了解到他人的需求,同时也会渐渐远离狭隘的自我中心,从而避免自私自利行为的产生。

给孩子一颗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获得幸福

建议四:孩子要“独生群养”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被长辈宠爱,所以自我意识较强,遇事往往先想到自己。由于缺乏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自然也会缺乏与人分享、协作的经验,但是一个自私狭隘、不会合作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所以,父母要多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机会。。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们就能互帮互助、互相学习,遇事一起讨论,逐渐改掉独生子女自私的毛病。这种“独生群养”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让他不过分关注自我,学会综合大家的意见。不过,一旦发现某个孩子身上有较严重的缺点或错误,父母也应该及时纠正,以防传染给其他孩子。

给孩子一颗远离自私自利的心,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才会获得幸福

金玉良言

一个享受真爱、懂得爱别人的孩子是不会自私的,而自私的孩子经过父母的耐心引导也会慢慢摒弃以自我中心的坏毛病,从而学会关爱他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社会不需要自私的人,因为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自私自利   乐事   孩子   独生子女   狭隘   长辈   理智   自私   性格   意识   父母   自我   建议   幸福   社会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