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我们的家庭教育发展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面对孩子时常常手足无措,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没有了应对的举措。于是,打骂、斥责,甚至失望、放任等无奈之举自然就出现了。

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现在的父母们一般不再信奉“父为子纲”、“棍棒出孝子”的传统观念,甚至还表现出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教育方式就是科学的。在潜意识里,一旦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出现对立,家长的专制便暴露出来,冷漠、打骂、虐待、侵权、歧视、体罚……

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1.“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农村曾经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打不成才”。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孩子已经可以接受多条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都出现了质的变化,“不打不成才”这种明显错误的论断显然应当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从实际的教育结果来看,棍棒、呵斥下成长的孩子多数表现出十足的奴性,并且缺乏独立性,易成为逆来顺受的弱者。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性格暴戾、施虐化方向严重的“小霸王”。

北京中学生小军(化名)因憎恨母亲的严厉管教,竟然不顾母亲的养育之恩,残忍地将母亲杀害。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小军14年有期徒刑。据介绍,这名少年在藏起母亲的尸体后,竟拿着翻出来的400元钱若无其事地去了网吧。几天后,当公安民警在一家网吧里将小军抓获的时候,小军一脸平静,他既没有惊慌,也没觉得后悔,反而流露出杀死母亲获得“自由”的兴奋。小军对暴力的麻木和生命的冷漠达到了骇人的地步。

可怜天下父母心,面对这样的惨案,应该足够引起家长的反思,反思自己家教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在伤害了孩子的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危害。

针对这种常见过失,有心理学家提出“家长民主意识的十条建议”,供家长参照执行:

○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

○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纠正缺点不要笼笼统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

○不要显示权威,而要提出具体办法。

○决不打击孩子,如说“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

○尽量应用表扬、鼓励的方法。

○尊重孩子的意见。

○多说“你自己决定”。

○常与孩子交谈。

○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请他们到家里来玩。

二、无原则的溺爱

中国有句老话“物极必反”,警示人们做事要把握尺度。以这句话提醒那些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这是最恰当不过的。

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过分溺爱,作为家庭教育中的常见病,尽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讨论。但许多家长并未认识到这种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

溺爱,其实是一种披着华丽外衣的剥夺。被父母骄纵溺爱的孩子,大都软弱、骄横,毫无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断定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痛苦也比别人深。这是因为社会绝不同情骄横无能的弱者,更不会迁就他们。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参天松。”过分关爱,一方面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一种只能听好话不能听批评的心理与行为定势;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境下,强化了

某些不良行为的表现。因此,家长不能一味地在“保护”上加码,而要从孩子的长远发展出发,着重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安全系数。

有研究认为,过分溺爱所导致孩子心理骄纵会为青少年成长埋下隐患。西安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结的6人抢劫案中的张某,出生在陕北农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受到父母和4个姐姐的溺爱。上学期间每月家中给的生活费、零用钱近千元,外出游玩坐出租车每月就支出150元,长期挥霍无度。放假时,他身上的钱不多了,就产生了抢劫的邪念,于是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家庭的溺爱,造成了他不当的生活习惯和畸形的心理定势,逐渐脱离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轨道。

三、放任不管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家长会认为:我们从前的成长,从来也没有谁来要求自己做什么,或怎么做,而我们也一样长大成人;现在的孩子也只能任其自然,做父母的也帮不了什么。所以对孩子几乎是放任不管。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就是:我在父母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他们对我没有信心,我也就没有希望了,不如玩个痛快吧!于是,通宵打游戏或上网聊天,谈恋爱…….

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四、盲目攀比

一般而言,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一旦孩子犯了错或成绩不理想时,却又不问青红皂白地埋怨、批评。

“你是怎么搞的,你看人家小李多刻苦……”遇到这种难堪的场面,孩子心里总会感到特别的委屈。

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过多地拿孩子同别人作比较,使得许多孩子把学习当成是为父母学而不是为自己,因此把学习当成是一件苦差事。许多家长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的优点,而是拿着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专门拿孩子的不足去对照别人的长处。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以至于产生难以根除的自卑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数落,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差,应该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寻找原因与差距,而不是拿孩子与别人比。

五、自私、狭隘

家长的自私、狭隘是针对孩子来说的。当家长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一些家长选择了“利己”,这就是家长自私的含义。

家长自私主要表现在视孩子为私有财产,以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教子看成是夫妻某一方的责任;心情好时对孩子格外亲切和关心,心情不好时则不理不睬,甚至拿孩子发泄怒气;缺乏责任感等等。

问题孩子为何越来越多,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大误区(上)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有优势。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双方都应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家庭教育   孩子   骄纵   骄横   定势   溺爱   误区   自私   过分   父亲   家长   母亲   父母   常见   方式   心理   家庭   何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