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

避开家教的误区——让孩子轻松成长

“刀子嘴,豆腐心”是现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因为它造成了孩子脾气倔、不听话等种种问题。这组三字经剖析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危害,同时提出了“豆腐嘴,刀子心"的做法,是三字经中最具操作意义的一组。

好多家长都头疼孩子不听话,脾气倔。事实上这都是家长“产品开发”的结果。

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

形容现在子女教育上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六个字:刀子嘴,豆腐心。骂孩子的时候,嘴巴像刀子,辟哩叭啦,刀光剑影,毫不关注孩子的尊严;孩子一哭一闹,家长也总是“心太软”,孩子的要求便得到了满足。一来二去,孩子心目中便有了一个概念:原来你只是嘴巴上狠啊。而且更为糟糕的是由于骂孩子的时候伤害了孩子的尊严,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严便一落千丈。

于是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孩子总是斗争,失败,再斗争,最后胜利了,家长却是斗争、斗争、再斗争,最后还是失败了。

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家长不爱孩子吗?

非也,是因为太爱了,却又太不会爱了。

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

这里要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无理要求,为什么那么喜欢和家长胡搅蛮缠。

原因之一是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人都希望得到重视,孩子也如此,一旦得不到或遭到破坏,他就本能地维护,和家长闹。

原因之二是孩子心里空虚。因为学习不好,老师要批评,同学瞧不起,回到家来还要接受家长的打骂。长久以来得不到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感觉,心里难免会空虚。无形生命营养不良,就会转向有形生命去索求。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学习不好的孩子在生活上对家长要求越来越多,而学习好的孩子反而不在乎。关键是孩子的心灵是否充实。家长不知道孩子的这种心理,有时候连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会处理不当。

“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赏识教育的“跷跷板原理”。孩子在有形生命的那一端是高高跷起的,而无形生命那一端却严重下折,心里当然不平衡了。

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

有个笑话。一个孩子到另一个孩子家玩,这时孩子的爸爸回来了,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做客的孩子羡慕地说:“你爸爸可真和蔼,哪像我爸爸,五大三粗的样子。”

小主人说:“什么呀,你等着瞧。”说着,趴在小伙伴的耳朵上叽哩哇啦了一番。

于是两个孩子在房间里又吵又叫。

门咚地打开了,文质彬彬的爸爸走进来,有点不快地说:“你们是好孩子,不要吵了,我在看书。”说罢,关了门就走了。

小主人对他的小伙伴说:“看到了吧,已经生气了,我们继续。”

吵得更凶了。

门咚地又开了,爸爸探个头进来,横眉冷对地吼道:“怎么还吵,不早和你们说过不要吵了。”怒气冲冲地走了。

小主人说:“还有更精彩的,我们快躲到被子里去。”

两个人躲在被子里吵得惊天动地。

爸爸像风一样冲进来,扑向那一床被子,噼哩啪啦一阵打。

声息消失后,小主人对小伙伴说:“看到了吧!”

小伙伴感叹地说:“原来你爸爸发起火来一点都不比我爸爸差啊!”

可见这“文质彬彬”的父亲平日里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

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刀子嘴,豆腐心”不能要。“豆腐嘴,豆腐心”更不能要,尤其是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事实上,说教育从教孩子吃饭开始也并不为过。多少家长在饭桌前为了孩子而大伤脑筋,苦口婆心,几乎是三十六计都使尽了,都一筹莫展,眼见得消瘦下去。

有一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会做出这样的事:每喂孩子一口饭,便把孩子拎起来,在地上顿一顿,好像装麻袋一样。

还有一家,在餐桌上为孩子开辟出一条爬道来,孩子爬一圈,高兴了,就吃一口饭。

还有的家庭,大人做“牛”做“马”,孩子骑在背上,身后跟着端着饭碗的妈妈或奶奶。……

真是饭桌百态啊!

事实上,吃饭就是吃饭,不吃是不饿。做家长的,一日三餐,营养平衡了,已尽职了,没必要那样一副样子,消耗那么多脑细胞以博得孩子一张口。孩子不肯吃正餐,若不是生理上的原因,则必然是得了“零食病”,而这零食病恰恰就是家长在豆腐嘴之后的豆腐心造成的。

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孩子教育也容易出现“豆腐嘴,豆腐心”的情形。爸爸妈妈倒是想坚持原则,该出手时就出手,但爷爷奶奶不允许,只有一个小孙子,爱得不得了,夹在中间,孩子就找到了靠山,不怕了。家规不理,禁令照犯。比如写作业,本来说好了放学后先写作业后玩,但头脑一发热,玩到吃晚饭才回家。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会禀公执法:不许吃饭,写完作业再来吃。可是,孩子马上会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看着爷爷奶奶,这样一来,这顿饭就吃定了。

这样的事情多了,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没有“诚信”的概念。

与“刀子嘴,豆腐心”相反,赏识教育主张:豆腐嘴,刀子心。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遵循一个原则,士可杀不可辱,也就是态度要平静,原则要坚持,高压线,不能碰就是不能碰。态度平静,是要在保持理智的情况下教育孩子,才不至于情绪失控,让刀子嘴伤了孩子的自尊。理智的时候,家长才能让自己保持豆腐嘴,知道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若家长让孩子气得半死,恨不得揍一顿解气,则最好走开几分钟,让自己冷静下来。在“豆腐嘴”的前提下,原则就一定要坚持,直到孩子意识到没有希望,是禁区为止,此为“刀子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刀子嘴   教育孩子   豆腐   孩子   作业   文质彬彬   刀子   事实上   主人   爸爸   样子   家长   原则   妈妈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