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曾经看到过一个采访视频 ,当问孩子们想要什么礼物时,有的孩子说要乐高,有的孩子说要属于自己的IPAD,有的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芭比娃娃。当被问及,如果你要送给爸爸妈妈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有的孩子说要送妈妈一个戒指,因为妈妈从来没有戴过戒指。有的孩子说,送给妈妈手表 。

当又提及,如果要在送妈妈的礼物和自己想要的礼物之间二选一,就是说,选了自己要的礼物,妈妈就没有礼物了。而选了送妈妈的礼物,自己就没有礼物了。

孩子们在这个两难选择面前,都表现得非常难以取舍,经过审慎的思考之后,所有孩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送妈妈礼物。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因为,他们确信,最重要的不是LEGO,不是玩具,而是自己的家庭。没有什么比爸爸妈妈更重要的了。因为他们离事物的本质最近,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而我们成年人呢?往往为了种种原因,缺失了用心的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爱

"我忙得要死,哪有时间陪孩子玩。你整天在家闲着,你带就好了嘛。"

"我晚上有饭局,不能给儿子过生日了。你们自己去吃好了。生日礼物我买好了,一会儿快递送上门。"

忙,忙,忙,这样的话是不是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呢。

不可否认,今天是一个商业社会,每个成年人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活得不易。但是不是真的像我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忙到没时间陪伴孩子呢?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特别希望爸爸能够在他生日那天陪着他吃一顿饭。可是每天早上他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爸爸就已经上班去了,每天晚上他已经睡着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小男孩已经很久没有和爸爸说话,更没有和爸爸一起吃晚饭了。

因为小男孩的爸爸工作太忙了。有一天爸爸好不容易早点回到家,小男孩问爸爸:"爸爸,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呢?"爸爸想了一下说:"大概20美元。"小男孩听了难过地低下了头,好像在想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对爸爸说:"爸爸,你能给我10美元吗?"爸爸叹了口气问小男孩:"你是不是又要去买那些玩具?"小男孩摇了摇头。爸爸有点无奈地掏出10美元递给了小男孩。

小男孩拿着钱高兴地跑回自己的房间,小心翼翼地从自己的枕头下面拿出一叠零钱,认真地数着。他数够了20美元,就又跑回到爸爸身边:"爸爸,这是20美元,我要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你明天能够陪我吃顿饭。因为明天是我的生日。"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爸爸愣住了。原来孩子要钱不是买玩具,而是向自己买时间。爸爸的心里顿时感觉到很愧疚:是啊,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陪陪孩子了。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能力陪孩子走完他人生的下半程。终有一天,孩子会凭借自己独立的人格、信念和力量,接管自己的生活。

如果想未来能分离的好,那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给予足够的陪伴,发展出孩子与父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构建起孩子的存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个从小感受过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的孩子,心里会埋下美好、希望和光明的种子,在面对自己未来人生各种挫折和困境时,会更独立、更勇敢、更坚强!

也就是说,小时候连接的越好,未来分离的就越好。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陪伴质量重于陪伴时间

这里说的陪伴,当然不是指父母一天24小时都要陪在孩子身边,或一定辞职在家全职带孩子。

实际上孩子3岁后进入幼儿园,就开始有了同伴,有了老师,开始了社会化的进程。白天时间,大部分是不在父母身边的,即使我们想全天陪都没有机会。

进入小学、中学后,孩子的心智越发成熟,同学、老师、朋友、偶像等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我们真能全心全意陪孩子的时光,基本上就是孩子生命的前三年,最多也就是孩子上小学前的六年。

陪伴孩子,在我看来,并非是时间多少的问题,而是陪伴质量高低的问题。 也许你是24小时陪伴孩子,但你全程都在玩手机,或是心不在焉,身在曹营心在汉地陪,那还不如不陪。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假如你每天都很忙,但如果你能在陪伴孩子时,用心陪,用脑子陪,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回应孩子的要求,陪孩子玩玩具,做手工,给孩子读读书,哪怕只是和孩子疯玩一场,不用多,哪怕只有半小时,这种陪伴就是高质量的。因为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用心。

钱可以再赚,工作可以再找,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任何一份工作,少了我们,别人也可以干,甚至比我们干得更好。我们也可以换别的工作干,比现在的工作干的更好,创造更大的价值,赚更多的钱,彼此都不是唯一的,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就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作为父母的我们,除了自己要活得自我、有质量、有生命力,还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愉悦的生命状态以身作则,影响孩子,一心一意地陪伴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关系先于教育,关系包含教育,关系也大于教育。

蔡澜先生讲过一件事。他自己刚出道的时候同前辈们一起吃饭,一桌子人自己最年轻,当时就想有一天自己坐下来,是不是最老的呢?果然,这个好像一秒钟以前的事。昨晚跟人家一起去吃饭,他一坐下来,已经是最老的了。所以不要以为时间很长,就是那么一刹那就没了。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不要总以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很多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错过了,比如我们今天所能给予孩子的陪伴。

好好珍惜我们和孩子相伴的每一刻时光吧,只要我们足够的投入和专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总有一天我们会蓦然发现,孩子的长大和离去,往往就在一转身间。

陪伴是相互的,与其说父母陪孩子成长,不如说孩子让父母成长

陪伴是相互的,不仅对孩子有益,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一个途径。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给了作父母的我们一次回到生命原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动力和机会,促使我们不断地自省、学习和践行,告别昨日的软弱和偏执,超越自身的局限和困境,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是什么?玩具?电子产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作为父母,我们要努力突破思维模式上的自我设限,不要总是秉持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模式,把工作和育儿对立起来。

工作、育儿、学习、读书、交流,最终都是为了育己,也都可以育己。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虽说有人认为是对女性的道德绑架,但细一想,又何尝不是自己成长的一种必然过程呢。每个女孩在成为妈妈之前,也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小公主,只是在有了孩子后,才变成了披甲前行的勇士和超人。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很多时候,我们解读的都是父母或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实则,孩子才是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在用他们无条件的爱呼唤着我们的爱,用他们的纯真唤醒了我们的纯真,用他们的耐心提醒着我们的耐心,用他们的好奇带动着我们的好奇,用他们对我们全然的依赖让我们学会信赖,用他们的简单和心无旁骛教会我们专注……

育儿即是育己,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而当我们能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格局和能力上都变得更强大、更自由,那么反过来,对工作、育儿也都会有一个更好的促进和提升,事业和人生也会变得辽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礼物   玩具   孩子   电子产品   爸爸   父母   自我   妈妈   小时   美元   关系   生命   机会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