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如果我的初衷是为了洗白,那么是有问题的,如果结果是洗白,过程是真诚的,那只能说大家的认知有可能是错误的—姜思达《仅三天可见》

导言:

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在聚光灯下,有些人则喜欢躲在安静的角落里。

周一围属于后者,而他,偏偏是个演员。

2017年,当周一围参加《演员的诞生》时,他没想到自己会火。凭借戏痴般的努力和精湛的演技,周一围得到了章子怡的力挺,并最终斩获《演员的诞生》总冠军。

节目播出后,他的另一个身份被揭开,就是著名主持人朱丹的丈夫。他更没有想到,这个身份,比冠军头衔,更容易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朱丹对周一围的崇拜,始终溢于言表。《演员的诞生》现场,她坦言:"我不是来看比赛的,我是来看老公的。我知道我老公是个特牛的演员。"而与此同时,周一围却表现得非常冷静,在赛后的感谢长文中,他连导演和工作人员都没落下,唯独没提朱丹。

夫妻二人在公众面前表现的一热一冷,迅速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2019年,朱丹在参加《做家务的男人》节目时,以一段"台阶论",直接将周一围送上了风口浪尖。她说二人吵架后,周一围会先冷战几个小时,然后过来抱抱她,说"我现在是给你台阶下,如果你不走下来,待会儿这个台阶就没有了"。

一时间,举座哗然。

有人说,朱丹被周一围洗脑了。有人说,周一围深懂PUA(撩妹攻略)。为此,朱丹几次三番地出来为丈夫周一围辩护,而身陷漩涡中的周一围,却始终一言不发。

周一围究竟在想什么,大家不得而之;但朱丹"爱的卑微"的形象,似乎被坐实了。

直到看完在《仅三日可见》中,姜思达对周一围的采访,突然有些明白了:有时候不说,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而沉默,是因为心中有灯塔。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01

人们的评价体系,大致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二是自己眼中的自己。

我们就用这两个标准,来看看周一围是个什么样的人?

姜思达说:他是个有品质和有品格的人。他活得很明确,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很别致,很愉悦,内心住着一个有色泽的老灵魂,他拥有自己的世界。

郭京飞说:一开始他不说话,不理我,装老艺术家。我通过个人魅力,一点点地把他剥开,然后见到了雪莲花般的心智。

周一围说:我不求祝福,也不求膜拜,我只求别搭理我,让我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在角落里呆着。我很抗拒说那些全对的话,我更需要自己的共鸣。

听了以上三段表述,我想到了四个字,形容周一围的个性很合适,叫作:沉默是金。

姜思达说,这个嘉宾很难搞。看过访谈的人会发现:周一围对问题的回答,有强烈的跳跃性和自我保护;他会化被动为主动,始终把话题,牢牢控制在自己主导的方向中。最绝的是,他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你会在无意中会被他带着走。

周一围说,因为害怕无妄之灾,所以学会了收敛。可尽管小心翼翼,两个喜欢思考的男人,还是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他们的谈话不浮于表面,而是呈现出很深刻的人生思考,不少问题都有价值,我捕捉到了其中3个:

问题1:对于议论,为什么不做回应?

这是个很深刻的回答。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人不快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爱比较;二是爱较劲。所以有句话说,当人类开始思考,上帝都会发笑,因为80%的思考都是自寻烦恼。

当我们把自我价值和生活轴心放在别人的评价上,一旦对方的反应与我们的预期不一致,解释就成了最常见的作法。可解释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真正的问题不会因解释而消失,还有可能因为解释不到位,或者解释不被认可,而产生更多的质疑。没有哪句话,具有一出口就能让人闭嘴的功力。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就不得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应对后面一连串的问题。

周一围说:人在刚刚开始有梦想的时候,最喜欢表达,因为渴望与人分享喜悦。当知道事情有多难做之后,就不愿意表达了。让不明白的人夸你,说漂亮话就行;可让明白人认可你,得先做出来。

这让我想到了编剧于正,讲过的自己曾经的经历:小时候因为长得不好看,被老师歧视。他说,我不想象其它同学那样,去努力表白自己,讨好老师;他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努力学习,用第一名的成绩来证明,我值得被你看得起。

于正是个活得挺真实的人,认为对的他就坚持,认为错的他就发火,工作很拼命,却不讨人喜欢,他不介意,他也不改。

相比之下,周一围多了一点在乎,而这点在乎,让他身上,多了一丝悲凉的无力感。

周一围说:我不会去说别人不对,但让我接受或者认同,好像也不行。完全不从众是不可能的,违心又非所愿。这或许是他不表达的原因吧。

沉默的人更容易看到本质,但也常常会因沉默而被误解。

加措活佛说:面对误解,解释和争辩都是苍白无力的,它们只会让质疑声更大;唯一的办法,是在沉默中坚持,待事情做完之后,所有质疑过的人都会闭嘴。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02

问题2:不在乎他人评价,是如何做到的?

这段对话呈现出的心境,是个孤独的麦田守望者。在自己的内心与人云亦云发生冲突时,他用沉默,守护着心灵殿堂的最后一片净土。

作为生活在关系型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学会伪装心思,学会表现自己,学会说漂亮话。这当然会让人感觉赏心悦目,但那一定不是人生的全部。

在焦虑日趋社会化的现实中,沉静的思考反而更加难能可贵。没有自我反思,任何的赏心悦目,都坚持不了太久。

周一围至少告诉了我们一件事:当你决定要做某件事时,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情,你心中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想通了这一点。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就都不那么重要了。

世间有三种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大部分人的烦恼,都是想不清自己的事,爱管他人的事,埋怨老天的事。其实只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把自己的事管好了,大部分烦恼就都不存在了。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甚至成不成功都没所谓,但朝着心中的方向去做,会生活得有动力,因为那是你想要的生活。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03

问题3: 生活是尽义务,还是求乐趣?

采访中,姜思达对周一围,说了句特别有哲理的话:我之前一直觉得生活是种义务,和你聊过之后才发现,生活也可以是件有意思的事。

这话挺深。

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我们带着惯性,生活在这个星球上,每天做着和大部分人相同的事。读书求学、赚钱谋生、结婚生子,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以至于缺少了哪样,都会让人觉得不正常。

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生活,而生活的乐趣又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平时是不需要特别思考的,甚至感觉不到。可一旦没有了,却是致命的。比如空气、水、以及生活的乐趣。

初学心理学时,看过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案例。一位33岁的男性,因创业失败,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有明显的自杀倾向,服药治疗已有大半年。某天晚上,不知是什么牵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自杀念头再次出现,他走上了公司所在大楼的天台。

生命最后一刻,他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说:对不起,我是个失败者,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希望没有我,你们可以好好好活下去。

妻子哭着说:"父母需要你,孩子需要你,我需要你,你想想我们啊,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丈夫挂了电话,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

妻子没有意识到,她的这番话,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丈夫十分努力地撑着,为了所有他在乎也在乎他的人,除了他自己。生活,对他来说,已经毫无乐趣感;责任和义务,压得他透不过气。而妻子的表达,让丈夫更清楚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他已经精疲力竭了。

让生命能延续下去的,是另外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作家连岳说:要按照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照生活的那样,去想。

人活着是需要信念的,信念就象是个微弱的小火苗,假以时日,终会燃起火红的生命之光。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心中沉睡的那个信念,点燃它,然后照亮自己的人生。

周一围心中的灯塔是什么,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猜,或许是"无愧于心"吧。为了这个信念,他不盲从,不屈服,不解释。

他只想成为自己,一个敏感而多思的、冷眼看世界的旁观者,拥有一个孤独的老灵魂,和一颗雪莲花般纯净的心。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04

有些真相,不到一定年纪,是发现不了的,比如:胃口会越来越小,需求会越来越少。

40岁以后,开始喜欢素食、开始喜欢热茶、开始喜欢阅读胜于远行,开始追求舒适胜于名利;开始喜欢独处、开始喜欢沉思、开始远离喧嚣,与朋友热络的接触越来越少。

不想说那些漂亮的场面话了,不想浪费精力去敷衍不喜欢的人和事了。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想一个人呆着。

孤独是一种境界。就象周一围说,有人共鸣当然很愉快,但我更需要自己的共鸣。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姜思达说,这期访谈是最艰难的一次,我能感觉到他所说的艰难。

周一围是个思想家,他从不就事论事,而是会把一个简单的话题往深里带,去到一个少有人觉察的角度。这个角度,不是大众所关心的,甚至不是大众所能理解的。

就象无论大家如何呼喊,他都不会在公开场合里示爱。他不会在微博上,去说感谢妻子和母亲的话;不会在朱丹工作上失误时,立挺说是你是最棒的;不会象大多数做了父亲的男人,那样高调晒娃。

他只会在私下陪妻子搭乐高缓解情绪;会在拍戏的每个空隙和孩子视频连线。

有些爱是张扬的,就有些爱是默默的。其区别仅仅在于,大多数人看不看得见而已。而后者,才是周一围对待感情的方式。

就象他对于自我的评价毫不介意,可一沾到戏就如醉如痴。对于姜思达无意中说出的一个纪录片的设想,他的热衷程度远远胜于思达,生怕他只是随口说说,生怕他因为困难没有坚持下去。

在沉浸在对影片探讨的那一刻,周一围整个人都是闪光的。

我们常常会把做人和做事混淆在一起,其实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

事情要做得大,做得成,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共鸣。这样才能带来价值最大化,无论是作品还是产品。所以做事,利益链上的人越多,收益就越好。

而做人,是需要独处的。越是享受孤独的人,自省力越强,屏蔽掉外界的噪音,才能看得清,走得远。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结束语

《仅三天可见》的几位男嘉宾中,周一围是个挺特别的人,他没有袁弘身上的宜人性,也不似于正那样我行我素。

他自我保护欲很强,思考问题又很深刻。他不张扬,气场却强大。没走近时,会觉得他冷;走近时,会发现不知不觉间,已被他感染和打动。

相信不同的人在看完节目后,会有不同的感受。会有人感觉受益匪浅,也会有人感觉故弄玄虚。这对于周一围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他在意的,也不是大众喜欢听的煽情话,而是他自己心中的灯塔。

有没有某件事,是你愿意付出无限努力去做的,哪怕历经磨难,哪怕遭遇质疑与指责,也不会退缩?

如果答案是YES,祝贺你,成为了一个,心中有灯塔的人。

解释有意义吗?你还是你:面对质疑,沉默男人周一围,终于开口了

【我是咨询师欣然,为大家解答问题,分享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和共鸣,请关注我,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灯塔   漂亮话   沉默   都会   大众   共鸣   信念   舒服   乐趣   妻子   演员   丈夫   孤独   心中   男人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