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转载事先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高晓松

导言

不久前,某著名互联网公司的一名35岁员工,在BBS发出感慨,引起了网友热议。

他说,自己手里只有200万存款,一辆车,一个房,一份工作,而晋升空间已经很小,感觉心慌。

很多人说他是"晒富",这个水平,已经超过95%的上班族,有什么可慌的?

真的是这样吗?

2020年初的一场疫情,成了检验"生存能力"的分水岭。

有些人仿佛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孩子、房贷、生活全都成了问题;而有的人影响却不大,还有些人,赚的比之前还要多。

前一种,大多是上班打卡,业余时间刷网、打游戏的"单线程老实人"。

而后一种,往往在工作之余,有1份或多份副业,收入不仅仅来源于工资,还可以是自媒体作者、书稿、讲课、产品或广告设计、设计小程序、PR文案、租赁、投资、理财等等。

一句话,他们没有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现在,你知道那位小伙为啥慌了吧?

因为他是前一种人,不敢失业,不敢生病,即使996,7*24,也不得不坚持。

一旦失业,他的车、房就成了压力,财产就会迅速缩水。

有种危机,叫"只有一份收入",因为缺少了抵御风险的能力。

后一种人,10年前被称为"不务正业";而现在,他们有了个时髦的名字:"斜杠青年",即不只一个身份,不只一份工作的人。

当你还沉浸在工作朝9晚5,业余时间刷剧、打游戏的传统模式中,身边的同事,已经靠副业赚到了比工资高出几倍的钱,甩出你几条街。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01

你有能用来赚钱的爱好吗?----美国大学必修课《认识商业》开篇

《中国好声音》中,导师谢霆锋,有种很特别的抢人方式:"你想多角度发展吗?你想拓展更多的可能性吗?如果你愿意,请来我的队战。"

李健戏称他为:"资源丰富的人"。

谢霆锋,身上斜杠多得数不清:歌手、演员、音乐制作人、乐队鼓手、吉他手、老板、投资人、厨师、音乐导师、综艺节目嘉宾、主持人……

就连他会说的语言,也带着无数"斜杠":英语、泰语、法语、日语、普通话、上海话、粤语……

很显然,他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事业,并因此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我们会觉得谢霆锋是"不务正业"吗?不,恐怕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了。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谢霆锋

有本书叫《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里面提到了两位卓越的斜杠者,一个是大牛人,一个是大牛企业。

先说大牛人:埃隆﹒马斯克,这个人最近火得一塌糊涂。

他的创业公司宣布开发出"脑机接口"Neuralink,有了这个芯片,思维可以被读取,记忆可以被复制,人类将有可能结束用语言表达信息的时代。

这位大牛人,堪称"斜杠青年"模范代表,他本人是工程师、企业家、慈善家。

他所经营的企业,更是跨界跨的谁都不挨着,可个个都出彩:特斯拉、支付巨头PayPal、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光伏发电SolarCity,再加上Neuralink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埃隆﹒马斯克

再说大牛企业:麦当劳。你以为它只是卖快餐的吗?

错。麦当劳的财报中,50%来自地产出租、40%来自品牌授权、只有10%来自卖汉堡,其实它的主业是房地产。

一个成功的企业,绝不可能只有一个盈利点,个人亦如此。

拥有"多线程能力"的人,资源更丰富,选择机会多,能轻松驾驭跨界,财富积累自然就容易得多。

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说明:斜杠青年=收入*N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02

真正的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巴菲特

心理学上有个"马太效应":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其原因就在于,二者的认知有差距:思想穷才是真的穷,赚多少钱是由认知决定的。

我们是如何被"困死"在惯性思维里的,来看看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有趣观点:

1,铁饭碗,也可能是"毒鸡汤"

作家冯唐说,真正的中年危机来自确定感:工资被固定、岗位被固定、前途被固定……于是你开始接受死工资与死工作,等反应过来,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一位宁波男孩,15岁就会组装收音机,由于父母不同意他学计算机,大学毕业后,他依照父母意愿做了一名公务员。

然而仅仅2年,他就"逃离"铁饭碗,独自躲在一个8平米小屋里,鼓捣计算机。

2003年,这位年轻人登顶中国内地财富榜榜首,他就是网易创始人丁磊。

在新思维与传统观念的抗争中,大多数人会屈服于后者,但如果一件事你不喜欢,就会觉得很累很烦,既创造不出价值,也体会不到丰盛感。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丁磊


2,拖垮你的,很可能是沉没成本

有人花50块钱买张电影票,看了半小时就感觉无趣,想走又不舍得浪费钱,于是继续呆在影院,忍耐了2个小时直到结束。

时间和好心情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了50元,达到500,甚至5000元;为了50损失5000,实在不划算;可这笔账,你却发现不了,因为它是沉没成本。

忽视"沉没成本"的例子比比皆是:没用几次的跑步机,浪费钱还占着空间;为了省10几块打车,在炎炎烈日下等公交,结果中暑被送进医院;为了还房贷,在不喜欢又没前途的工作中死熬;为了维持婚姻,拼命妥协,明知不幸福也死不放手。

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占用资源,可如果忽视了"沉没成本",占用的资源无法形成滋养和助力,反倒成了消耗,这时就需要"断舍离"。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3,投资自己≠乱花钱

弗洛伊德说:所有的排泄都有快感。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花钱。

同样是花钱,投资和消费可不是一回事。

消费是花完了,当时爽一下,有些东西自买完起就完成了历史使命,生活该啥样还啥样。

而投资是以产生收益为目的,花出去的钱可以让资产升值,可以让自己更值钱。

怎样让自己更值钱?作者在书中提供一个方法,简单说,就是"充电"。

共分三步: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03

生活可以忙忙碌碌随大流,思想可以偷偷摸摸求上进---薛兆丰

与其羡慕别人日子过得风声水起,不如自己快马加鞭迎上去。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找副业?

古典说:有些斜杠青年,跟门卫大爷没什么两样。

意思是,单纯追求副业数量而忽略价值,累死挣不了几个钱,还影响主业的那些人。

你适不适合做副业?有几个前提:

  1. 单杠怎么样:副业好的人,大多主业也出色,否则哪有精力搞副业
  2. 舍得投资自己:副业意味着持续输出,如果没有输入,很快就枯竭了
  3. 善于管理时间:斜杠青年通常效率极高,对新知识有快速吸收和消化能力

而关于做什么的问题,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几个特别的角度,相当有见地。

#今天看了一本好书#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1,门槛太低的钱别挣

乔布斯说:如果你很忙,除了你真的很重要以外,更可能的原因是:你很弱。

什么人最忙?从事大量重复性工作的人,俗称"搬砖"。

我们尊重每份工作,但如果你想人生开挂,就别停留在简单重复的工作上。

诸如刷单、文字校对这样的工作,溢价空间太小,又无法提升价值,反而消耗了大量时间。

副业本身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还影响了主业,反而得不偿失。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2,时薪﹥日薪﹥月薪

副业的出发点,不是什么赚钱干什么,而是从你擅长以及兴趣点出发,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出值

我们以月薪1万块为例,来算一下时薪,10000元/22个工作日/8小时=56元,如果扣除保险个税,再算上加班,那连50元都不到了,和家政服务的时薪差不多。

可与此同时,写作稿费500-1000元/篇,个体咨询500元/小时,专家访谈1000元/小时,产品评测2000元/篇(约需2小时),线下课程3000元/次(约需2小时),如果你有能力,直播带货1场的收入可以顶上1年工资。

最贵的要数巴菲特,一顿饭值45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00万。

提高单位时间产值,才让自己有钱又有闲,拼体力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用脑子挣钱。

如果你不擅长知识输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主业与副业强关联,产生叠加效应,副业反哺主业,倒逼主业创造更大价值。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巴菲特

3,财务自由=被动收入—花销

花销,指的是纯消费类支出,比如买车,衣服,生活必需品等;而买房、买书、买课程都是可以增值的,这些叫投资。

被动收入,就是睡觉也能自动流入的钱,比如房屋出租、线上课程、专利收入、理财利息、股票分红、各类佣金、保险返利等等。

你可能会说:这些我都不擅长啊?

其实路有的是,只是你还没发现"能力与兴趣"的结合点,或许在你的爱好中,就藏着机会与"多巴胺"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结束语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

他把几只毛毛虫放在花盆边缘,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同时在很近的地方,放上松叶。

这些毛毛虫,围着花盆转了7天,可没有一只能够突破固定线路,发现松叶。

最后,它们全部都饿死了。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从众心理",这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那肯定不是好事。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2019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超过8000万的人,在主业之外有一份或多份"副业"。

"两栖青年","斜杠青年",已默默成为弯道超车的生力军。

单一固定模式,已不再适合这个世界,因为:

收入=工资,是一种局限性思维。

人生需要B计划,"单一标签"已无法定义一生,在"唯一不变就是变化"的时代里,我们都需要突破性思维。

你,准备好了吗?

有种活法叫“斜杠青年”:赚不到钱,缺的不是努力,是你不懂变现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打赏留言,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你缺的不是努力 ¥35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斜杠   松叶   青年   铁饭碗   副业   活法   毛毛虫   主业   思维   工资   收入   努力   能力   小时   价值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