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转载事先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导言

2020年5月21日晚,一条微博求助,瞬间冲上热搜。

微博主人说,邻居5岁的女儿在上海某书店,遭到一名10岁男孩侮辱,从曝光视频可以看到,男孩对女孩做出了一系列不雅行为。

博主说,希望男孩家长能出面道歉,正视和解决问题。

男孩妈妈说,10岁孩子懂什么?很多人也是这么觉得,不过好奇罢了。

没错,10岁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但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却一点都不少。

家长的性教育更新速度,已远远赶不上孩子发育的速度,面对青春期的悄然提前,有些话题,再不讨论就晚了。

下面是美国学校调查的一组数据:

虽然这只是美国学校的统计数据,但其代表的某种趋势,却足以让人警醒。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与此同时,只有不到半数的家长,会与青春期孩子谈论避孕和性病预防,而其中大部分人,只是给孩子一些书,让他们自行了解。

明明是对孩子很重要的事情,父母们为什么避而不谈呢?

因为不好意思,或者不知道怎么开口。

直到有一天,在家里电脑上发现不雅图片,在孩子房间发现避孕套,才大惊失色,可除了痛骂孩子"小小年纪不学好",父母们依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通过,其中提到: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而家长,永远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因为没有人比你更爱孩子。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01

青春期,源于拉丁语"adolescere",意思是成长:一般指12-18岁年龄段,即初、高中阶段,有些发育早的孩子,会提前到小学5,6年级。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成长,同时也包含着"危机",他称之为"身份危机",包括概念身份、功能性身份、以及性的自我概念

说直白一点,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以及"如何理解性"。

姜文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半大孩子在公共浴室洗澡,夏雨饰演的男生突然有了生理反应,旁边的几个孩子起哄说:你可真流氓。

这个表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青春期少年,对于性的看法:肮脏、不道德、不正经。

这样的认识,是从我们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青春期孩子,与当年的想法已相去甚远。

他们不再"谈性色变",而是开始理解并接纳自己的生理反应,甚至想要做进一步尝试,但是他们极少考虑到行为的后果。

而这,正是父母们需要介入的。

如果有一天13岁的女儿问:"妈妈,我今晚可以住在同学家吗?"

你会怎么回答?

黛布拉·W·哈夫纳,是一位有着30多年性教育经验的专家,她在《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定义了"青春期父母"的责任,即:

帮助孩子,避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过快地将性感受转变成性行为。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02

如何与青春期子女轻松谈"性"?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不再是孩子了。

我们引用《从尿布到约会》书中的一段文字:

儿童是狗,青春期是猫,做狗的主人很容易,喂养它、训练它、教会它做事、让它听命于你。

有一天,热情可爱的小狗变成不爱理人的大猫,不再跟随你的脚步,常常失踪;你抚摸它的头,它会扭开,冷漠地看着你,你越是走近它,它越得离你远远的。

你需要表现得像猫的主人,把食物放在门口,让它自己过来。

这段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如何与青春期子女相处:关注他们,随时提供帮助;和他们探讨,但不要生硬地说教。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下面一些问题,或许你已经遇到,也或许你不会遇到,又或者你压根没有心理准备,无论哪种,请先做个深呼吸,调整好情绪,因为你的反应至关重要:

1,13岁的儿子正在看成人网站,你会?

在一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很容易,如果某天你发现孩子正在浏览成人网站,你会怎么办?

在发脾气和关闭电脑之前,我们需要转个念:这似乎是个好机会,让你和儿子可以讨论"性健康与成长",对吗?

比如下面这些:

2, 14岁的女儿告诉你她恋爱了,你会?

常见的反应有两种:1,嘲笑她,你才多大;2,告诫她,不许谈恋爱。

这两种反应,都会让孩子感觉不被尊重,从而拒绝和你谈话,甚至背着你继续恋爱着。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3,在15岁儿子的房间看到避孕套,你会?

不出意外的话,你会感到震惊、气愤和沮丧,逼着孩子解释,他都干了些什么?

可越是这样逼问,越是得不到答案,或许他还会说你管不着。

正确的做法是:

4,16岁的女儿告诉你她可能怀孕了,你会?

这实在是个可怕的消息,你会暴跳如雷,恨不得甩她一个巴掌,请等等,此时最需要关注的,是你的孩子,因为她现在非常慌乱和无助。

下面的事情是父母应该做的:

5,17岁的儿子告诉你他可能是同性恋,你会?

这可能是所有问题中最难接受的,反应一般是两种:"不相信"以及"想要改变结果"

判断是否是同性恋,医院有专业的诊断标准,心理学上的参考是:性幻想、以及性梦的对象是同性还是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心理协会APA一再强调:同性恋不是疾病,它不需要治疗,也不会改变;可依然有很多人,会因为这个标签,遭遇歧视或辱骂。

数据表明:同性恋成为暴力和骚扰目标的可能性高5倍,酗酒可能性高2倍,吸食可卡因可能性高8倍,自杀可能性高3-7倍。

作为同性恋孩子的父母,我们必须了解,他们更需要接纳和关怀。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03


青春期,是孩子从年幼走向成人的分水岭,虽然身体已经成熟,但心理依然脆弱。

在荷尔蒙的刺激下,他们容易冲动而不计后果,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格外关注和保护。

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与父母关系良好的孩子,不太可能出现越轨行为,因为他们需要的情感关注,已经在家庭里得到很好的满足。

即使遇到事情,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因为他们相信,父母有能力帮助自己。

请在孩子们衣着暴露时、在看到电视上一些亲吻镜头时、在晚上和男生单独前往聚会地点时,及时提示他们,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于防范方法,《从尿布到约会》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些借鉴。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1,了解孩子的朋友圈

调查表明:与高年级学长交朋友,早熟的概率会更高,所以请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此外,你还需要净化朋友圈,让孩子远离高危人群,诸如有吸烟、饮酒、暴力、赌博、调戏等行为的人。

我们需要清晰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远离那些人,而不是单纯禁止。


2,用口诀法明确界限

与青春期孩子讲道理是很难奏效的,不如设计个简单口诀,比如书中提到的这个:Can u have my pleasure?

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C表示双方同意,U表示非利用,H表示诚实,M表示愉快,P表示保护措施。

这句话的意义是:如果双方不能共同做到这5项,就不能发生性关系。


3,参加陌生聚会时的注意事项

肖央主演的电影《误杀》,故事就是从青春期女儿,参加校际聚会开始的,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喝了有迷药的饮料,被警察局长的儿子奸污。

这部电影,给父母们提了醒,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在多人聚会,尤其有陌生人的场合中,应该随身携带自己的饮料,拒绝别人递来的香烟或食物,以免被混入药物

当遭遇暴力胁迫,要明确拒绝,找机会逃离现场,并及时报警和求助家人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4,设置网络交友的界限

有些不法分子会通过聊天室或聊天软件,以交友方式骗财骗色,青春期孩子由于分辨力弱,很有可能不幸中招。

为此,父母应该为孩子设置网络交流的界限,比如:


5,如何面对校园性骚扰

在对美国高中生的一组调查中,85%的女生和76%的男生表示,自己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它可能来自于学生、也可能来自于老师或校工。

尤其当骚扰包含威胁和利益交换,会让孩子们更加痛苦和无所适从。

今年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中,将学校的责任做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学校在侵害事件发生时报警,这在法律层面,起到了警示和震慑作用。

父母需要告诉孩子:要勇敢说不,并及时报警、告诉学校和家人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结束语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青春期性健康?

根据《青少年性健康国际委员会》的解释,它具有以下特征:

  1. 欣赏自己的身体
  2.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 与男性和女性都能礼貌有效交流
  4. 妥当表达爱意和亲昵

值得注意的是:处男处女并不代表性健康,有些孩子虽然没有性经验,但在性认知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作为"畅销20年的性教育圣经",《从尿布到约会》是一本写给家长的指南,你所面对的那些难以启齿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每个青春期孩子都期待着,能与父母坦诚地谈论价值观,直面成长问题。

请怀着觉醒、喜悦、责任感和谨慎,伸出援助之手,因为你爱他们。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打赏留言,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性”?《从尿布到约会》,培养健康的性心理

从尿布到约会2(青少年卷) 青豆书坊 ¥29.2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尿布   青春期   孩子   美国   性行为   同性恋   性教育   性心理   儿子   成熟   家长   父母   事情   女儿   心理   学校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