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转载事先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在共产主义社会,对人们选择配偶有着巨大影响的经济因素相应地被消除,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情,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导言

老A,单身狗一枚,生活单调枯燥。

一日,他突然想找个伴侣,可一时间去哪儿找合适的呢?

他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则消息,于是拿起手机,为自己"定制"了一个清丽可爱的"女友"。

没过多久, 一个他理想中的女孩出现在门口。

女孩十分可人,每天陪老A吃饭聊天;她做得一手好菜,还会收拾家务;有时她会耍点小脾气,时而任性,时而温柔。

更奇妙的是,和她生活的时间越长,她就越懂你。

一切都太美妙了,美妙地几乎忘记了,她不是真人。

女友的脖后,有个"人性进度条",出厂设置为0,在与人类的相处过程中,她在不断学习人性,当进度变成100 时,她已和人类无异。

这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取自一部科幻短剧,而剧中的情形,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这个七夕,一则复活"虚拟男友"的报道刷了屏。

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找到一个理想的"虚拟伴侣"。

虚拟男友非常有个性,不仅会说情话,还会和你吵架;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唱歌、画画,还会写诗、写文章和帮你做PPT……

虚拟女友不仅貌美如花,还能赚钱养家;她是电台女主持,给服装公司做花纹设计;她还懂金融,能做上市公司财报……

他们已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充满情感和人性,更神奇的是,在与你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会越来越懂你。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7天内,118万"虚拟男友"诞生,从聊天方式和内容看,已与真人无异。

有网友已经恍惚了,真的只是"虚拟"?

问题随之而来:如果有一天,"虚拟伴侣"取代了对爱情的需要,我们还需要婚姻吗?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01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婚姻就像一座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却没那么想进去。

最近一期《做家务的男人》,朱丹因为"30+女性相亲很被动"的言论又上了热搜,当她说到"年纪越大,就会自动降低标准"时,你注意到两位男士的反应了吗?

张继科说:我觉得30岁也不大啊!李诞说:40岁不结婚怎么了?

从对话可以看出,85后,90后的一代,在婚姻问题上,已经和前辈们有了很大的差异。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先来看几组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城市平均初婚年龄为27岁,大城市或超30岁。以上海为例,从2005到2018年,男性结婚年龄由25.3岁推迟到30.65岁;女性由23岁推迟到28.81岁。


来自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单身男女数量破2亿,而与此同时,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


在澳大利亚,44%的成年男子和42%的成年女子没有结过婚;在北欧,约有50%的不婚人群,日本为40%,美国为30%,匈牙利更是极端,只有12%的人选择结婚。

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婚姻的依赖,正在逐渐变小。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中国性学专家李银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婚姻制度终将消亡,未来的婚姻比例将降至20%-40%,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

她给出了5点原因,都很有代表性:

  1. 婚姻制度与人性有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
  2. 人的寿命延长了,70,80年和一个人在一起,就成了约束
  3. 女性收入和地位上升,不再依赖婚姻
  4. 离婚成本太高,导致部分人不愿意结婚
  5. 性的目的性变了,传宗接代不是首要

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现在的年轻人,更崇尚自我,他们不愿意凑合。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来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不管我们是否接受,有一点是肯定的:传统的婚姻模式正走在变化的路上。

那么,婚姻真的会消亡吗?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02

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人为什么要结婚?

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因为爱啊!可是细想想,又不完全是这样,因为不结婚一样可以有爱。

我们选择婚姻的理由,远比说出来的复杂,它所承载的内容,早已不仅仅是爱情。

理由一:社会压力大,一个人奋斗太难

热播剧《爱之初》中,有个叫苏棉的女人,她一个人在美国奋斗,非常努力也非常艰难,为了能早点拿到绿卡,她将希望寄托于婚姻。

为了结婚,她放弃了相爱的男人,和一个不在乎她的人结了婚,不仅要为他还房贷,还要忍受从新婚之夜就开始分居的婚姻生活。

然而,她付出的爱和金钱,并没有换来相应的尊重与回报,最终她还是失去了婚姻。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说:为了荒唐的理由而结婚,是对婚姻最大的蔑视。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确是一些人完成财富积累,解决生孩子、落户口问题的工具。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理由二:没有婚姻保障的爱情不安全

《奇葩说》里有个辩题:如果婚姻只有7年有效期,你还愿意结婚吗?

有很多客观理由支持"不愿意"的一方:孩子怎么办,房子还买不买,患了病谁来管?总结起来一句话:如果不是长期的,谁来保障我的爱情和利益?

而选择"愿意"的就简单多了,只需要3个字---"我相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魅力,相信7年之后,婚姻依然会再续。

发现了吗?这道辩题背后,其实是个安全感问题。

不愿意的人,大多对自我缺乏信心:担心对方不续约,担心自己的经济能力,担心独自照顾不好孩子,担心自己无法生活,担心再也找不到人爱自己。

于是,在自我不够强大之前,婚姻就成了道保障,帮我们解决所有的不安全感问题。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观点三:一个人生活太孤独,需要个"伴"

演员高亚麟曾在节目中谈到:"父母为什么总催你结婚,因为怕你老了,一个人孤零零的,身边没有人照顾。"这话很有道理。

人是需要归属感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它位于第4层,属于高级需求。

家庭,是能够满足归属感的最小单位,而爱也需要有个地方寄托。

小时候,父母在的地方就踏实;长大了,爱人孩子在的地方就踏实;再往大说,我们需要社会、国家、地球、宇宙,来支撑自己。

孤独是种最难抗拒的"病",没了归属感,人在内心深处,就成了无根的野草,随风飘摇。

问题来了:当婚姻承载着我们在物质、心理、精神多方面的需求时,能那么轻易地剥离掉吗?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03

事实上,不少国家正在做关于婚姻的新尝试。

在法国,有一种"合约婚姻",是为同性恋量身定做的,特别之处在于:只要夫妻双方任何一个,不愿意再继续,婚姻就可以解体。

意外的是,合约婚姻推出之后,前去注册的异性恋,远远超过了同性恋,因为离婚成本实在是太高,而合约婚姻事先约定了财产等问题。

在瑞典,同居和婚姻同样受法律保护,非婚生子和婚生子享受同等待遇,所有孩子都可以上户口,享受正常的医疗和教育。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选择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虚拟伴侣";而在中国,婚前性行为比例已经很高了,婚姻已不再是享受性行为的唯一。

婚姻的功能正在一点点被剥离,当财产、户口、子女生养、以及性问题不再由婚姻来决定,未来的婚姻将去向哪里?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让我们来看个现实中的例子。

美丽的泸沽湖畔,居住着神秘而特殊的摩羧族,那里是我国境内,唯一不需要"结婚"的地方。

摩羧族成年男女在确定关系后,便可以恋爱生子;孩子满月时会举行仪式,让大家知道谁是爸爸,以避免近亲繁殖;之后孩子由母亲家人抚养,男方可以去看,但不能把小孩抱走。

"走婚制"在摩羧族实行多年,女人不需要男人负责,也没有子女归属和财产纠纷,一切都是约定俗成,十分稳定。

你可能会问,如果两人特别相爱,就想生活在一起怎么办?

没问题,可以去市里办结婚证,摩羧族约有30%的人,是一夫一妻。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这或许就是未来婚姻的样子吧:

同居、合约婚姻、一夫一妻制、开放式婚姻,有可能并存;而只有对爱情纯粹的人,才会选择一夫一妻制。

私有制条件下,婚姻的缔结是以双方政治、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对人们选择配偶有着巨大影响的经济因素相应地被消除,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情,社会同等地关怀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按照恩格斯的论述,在物质极大丰富、道德水平高尚的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择偶的经济因素和道德因素将被消除,爱情将成为婚姻的唯一基础。

婚姻不会消亡,只是被净化了,这对于愿意和不愿意结婚的人,都是个好消息。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04

电影《流浪地球》中,隐去了一些重要情节,比如原著中对未来婚姻的描写

这或许是因为,刘慈欣在书中的某些设想,对于现代人来说,接受起来不那么容易。

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是怎么说的?

爸爸告诉妈妈,他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想要离开一段

妈妈平静地问:那个女人是谁?

爸爸回答后,妈妈说知道了,就选择让爸爸离开

爸爸说:过一阵我肯定会厌倦,那时我就回来,你看呢?

妈妈说:你愿意当然行,然后就继续观赏焰火去了

两个月后,爸爸果真回来了,妈妈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

这段近乎冰冷的描述提醒了我们,有一天,婚姻可能不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流浪地球》原著中,未来婚姻除了一夫一妻制,还可以选择同居和开放式婚姻;孩子的生育权是由抽签决定的,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就由政府统一养育。

家庭不再必需,大家都是独立个体,一辈子太久,只争朝夕。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有趣的是,在这样宽松环境下长大的男主,却有了另外的选择。

他在雪橇车比赛上,一眼看到因车辆故障而滞留路边的加代子,随即便坠入爱河,一心想与她结为夫妻。

二人同时选择了一夫一妻制,当加代子在抽签大厅中抽中生育权,他们彼此拥抱,为新生命的到来兴奋不已。

刘慈欣的高明之处,就是把各种可能性摆在我们面前,选择权在你自己。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婚姻既不是爱情的保障,也并非爱情的坟墓,它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而爱,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具有最原始的生命力。

未来,无论婚姻如何演变,社会如何开放,罗曼蒂克注定是不会消亡的。

而彼时的你,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虚拟男友红极一时,单身男女破2亿:婚姻,为何成了非必须选项?

【我是欣然,为大家解答问题,分享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关注打赏,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如果不考虑社会眼光和生育问题,以下你会选择? 单选 00% 同居 00% 虚拟男友/女友 00% 一夫一妻式婚姻 00% 开放式婚姻 00% 独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恩格斯   婚生子   婚姻   私有制   归属感   合约   选项   单身男女   男友   爸爸   担心   理由   妈妈   未来   孩子   社会   爱情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